区块链大金融系列:培育保险“产品+平台”双生花
2018-04-17 15:31: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区块链大金融系列:培育保险“产品+平台”双生花

作者:天风证券 徐坤、许利天

1. 以区块链激活传统保险,带来保险业务新生

1.1. 行业稳健高速发展,开启自动化智能化新时代

市场前景广阔,险种覆盖全面。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2017年以保费收入总额衡量的市场规模高达3.66万亿,十年CAGR高达14.10%,保费增长保持稳定。

人身险产品包括寿险、健康险与意外伤害险,其中寿险占主导;非寿险产品以财产险为主导,还覆盖了交强险与农业保险。总体来看,寿险与财产险整体规模较大,但其他中小险种目前尚未观察到明显的保费收入增长趋势,随着未来保险产品的日趋发达,预计这些中小险种仍有较大的增长机会。

根据亿欧智库的分析,科技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电子化和信息化,2)保险网络化和移动化,3)保险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网络保险出现后的2014年,保险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持续扩大与数字金融科技发展的不断成熟,自2014年起我国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和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持续上升,科技驱动为传统保险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和机遇。

1.2. 区块链保险:六个切入点带来产业新生

我国保险市场增长空间潜力巨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长期以来,保险产品在设计与运营环节存在诸多痛点。对很多科技和风控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来说,这些痛点都是现实的挑战,而区块链是解决这些痛点的重要解决方案——保险的最大特点就是社会性,区块链的最大亮点是基于社会性的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保险业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大金融行业区块链应用广泛,保险降本增效前景可期。平安壹账通提供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全球区块链应用场景的行业分布中,金融行业的场景占比已经超过了50%。2014年,在全球区块链的行业发展中,金融行业区块链的资金投入规模仅约0.4亿美元,预计这一数字到2019年将增长10倍,达到4亿美元。要将区块链作为核心和底层技术纳入保险业,运用区块链内涵的“去中心化逻辑”,升级保险业原有的信用基础设施,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重塑包括用户信息管理、产品设计、定价、销售、核保、理赔在内的保险业链条,真正实现降本升效,给传统保险领域带来巨大变化和突破:

(1)降本无疑身处首位。根据贝恩公司在2017年7月13日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区块链每年可以为全球金融市场节约150亿-350亿美元的营业成本与资本成本,占全球在管资产总规模的1%至3%。而针对保险行业而言,效果更甚。根据区块链解决方案提供商R3与ChainThat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至全球保险与再保险市场,将会节约至少10%-25%的运营成本,金额达200至500亿美元。就财产保险而言,通常的运营费用率为30%,而其中用于合同管理,特别是理赔管理的部分占据较高的比重。

(2)其次是效率的提升。根据IT Service Group的研究,在汽车保险行业,保险公司通过使用智能合同,可以减少约13%的运营和理赔处理费用,2016年中国汽车保险的保费大约7000亿元,即使按照10%计算,减少的费用也在700亿元左右。

通过将区块链保险科技融入保险设计与运营,险企可提升服务质量、风控能力和企业内部运营效率,革新自身的商业模式,形成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这是保险业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以区块链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代表着新进科技的前进方向,毋庸置疑拥有重塑未来社会的潜力。

2. 多家险企已涉足区块链,开展“产品+平台”双线试水

保险产品将迎新一轮互联网创新。在保险业务中,每个投保人的保险需求均不同。随着BAT等巨头进入,互联网保险实现了第一轮创新,也即渠道创新,但保险产品的形态没变:市场上保险产品雷同,用一类产品面对所有人,这是中心化思维方式的产物。保险产品是多年线下销售的结果,是充分考虑到用户体验的产物,互联网保险的下一轮创新将是保险产品形态创新。

利用分布式思维方式搭建高效保险平台搭建与协作。我国保险业在区块链研发、应用方面正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各保险企业在区块链技术上频频布局,力图实现保险业务环节的优化。通过搭建公有链或联盟链,各家险企可以实现被保人相关数据的共享,进而实现更好的产品定价与营销。

按照时间来进行排序,各家险企涉足区块链的状况如下:

2.1. 巨头动态:布局建立数字化险企

2.1.1. 中国人寿:与蚂蚁金服合作试水公益保险,2020年前实现“数字国寿”

2017年1月,中国人寿与蚂蚁金服公益保险平台合作推出公益保险服务平台“益起保”,首个项目为湖南贫困县新晃的4万名儿童募集大病保险费用,每份保额20万元,运用区块链技术尝试信息全公开。同年6月,中国人寿表示,要在2020年以前实现科技创新路上的三级跳:

(1)“网上国寿”,也就是“+互联网”与“互联网+”双轮驱动;

(2)“智慧国寿”,就是要在人工智能上加大投入,通过人工智能服务国寿。

(3)“数字国寿”是中远期的目标,全面利用“大智区云物移”(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下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的全面数字化。

2.1.2. 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整体技术布局使用区块链

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于2017年5月5日正式获得中国保监会开业批复,并于5月11日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是国内首家成立的相互人寿保险组织。注册地北京,初始运营资金10亿元,主要发起会员为蚂蚁金服、天弘基金、国金鼎兴、成都佳辰、汤臣倍健、腾邦国际、新国都、北京远望、创联教育等九家企业。5月26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整体技术布局使用区块链,其核心系统架设在阿里金融云之上,整体技术布局使用区块链(从蚂蚁金服引入)及生物识别相关技术等,技术运营成本相对传统新机构可以大幅降低。

2017年8月29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上线国内保险业首个爱心救助账户,成为国内首个运用区块链技术记账的相互保险。如果信美相互保险会员遭遇重大灾害、意外事故等,在得到现有保障及援助(包括社会统筹保险、商业保险等)后仍生活困难的,还可以申请爱心救助账户的额外救助。

信美的爱心救助账户上区块链后,每笔资金流向都公开透明,每笔资金流转数据都不可篡改,每笔资金的去处和用途都有据可查。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爱心救助账户的透明性。信美相互首席技术官陈当阳表示,区块链技术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用不可篡改的方式实现真正的阳光普信。其核心系统架设在阿里金融云之上后,信美的技术运营成本相对于传统新机构可以降低80%左右,每年花在信息系统上的费用只需传统保险公司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2.1.3. 宜信保险服务:发布BlockWorm私有链,协同整合融资与交易

宜信保险服务于2017年3月发布私有区块链系统BlockWorm,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基于智能合约的服务。同年4月,宜信保险推出翼启云服,完成宜信区块链实验室的第一个落地项目。

2017年3月,宜信推出BlockWorm私有链,它是一个基于开源的以太坊经修改代码后搭建的私有区块链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基于智能合约的服务,同样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开放、自治、匿名等一系列特征。BlockWorm系统上的第一个应用被命名为CreditStorage,提供可信存储,对业务提供HTTP形式的API,既能够完成传统数据库的存储和查询功能,又具有查询某笔数据的历史版本,在返回的数据中还具有区块链特征数据。

宜信方面透露,CreditStorage下的供应链台帐应用将首先被宜信运用于互联网企业级金融服务。宜信表示旗下这一互联网企业级金融服务云平台“翼启云服”,即将与钢铁B2B“大大买钢网”交易平台展开合作,将融资与交易协同整合,打造更高效率的钢铁电商平台, 这也是宜信区块链联盟链技术的首个应用。 大大买钢网的供应链数据将会实时计入系统,包括平台交易往来所形成的订单、运单、收单、融资等经营行为数据。由于没有中心化的机构存在,所有的数据主体都将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不仅能大大降低成本,更能提高效率。同时,平台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同时引入物流仓储监控、企业及法人等外部信息,打通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实现以区块链为基础,低成本多维度的风险控制。

2.2. 航空意外险: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赔付,提升投保体验度

得益于科技手段的应用,航延险的用户体验不断得到优化。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已经可以实现航延险的自动理赔,而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及深度应用,越来越多的主体和生态都会应用这一技术,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存储一个智能航空延误险合约,一旦航班延误,合约将被出发,从而实现自动理赔支付。如此一来,用户对于理赔服务是“无感的”,用户对于保险的粘性也不断增强,更愿意去共买一年多次打包的保险服务。保险也从与用户一年一次的交互,逐渐到高频、小额的多次交互。

2.2.1. 阳光保险:落地积分及航空意外险服务

阳光保险分别推出了基于“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架构的“阳光贝”积分及微信保险卡“飞常惠”航空意外险,成为保险业内首家研究以及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险企。

2016年3月,阳光保险推出了“阳光贝”积分,用户在享受普通积分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发红包”的形式将积分向朋友转增、与其他公司发行的区块链积分互换。

2016年7月末,阳光保险与布比区块链合作,推出“区块链+航空意外险卡单”——飞常惠航空意外险卡单,是国内首个将主流金融资产放在区块链上流通的尝试。

此外,阳光保险利用区块链的证明和安全特性做二次认证,用户登录时手机一扫就可实现区块链认证,比短信二次认证更安全、快速和方便。

2016年8月,阳光保险与区块链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数贝荷包”联合推出“飞常惠航空意外险”微信保险卡单,这款针对高频乘机用户的保险产品保费60元,可以使用20次,当事人身故可以获得高达200万元赔偿。

这款产品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将电子卡单以红包的形式分享给好友,对方在出行前登记乘客和航班信息即可成为保单的受益人。在卡单甄别与跟踪方面,这款航意险借助区块链技术多方数据共享的特点,可以追溯卡单从源头到客户流转的全过程,参与方不仅能查验到卡单的真伪、确保卡单的真实性和唯一性,还能方便开展后续理赔等环节。

2.2.2. 安盛保险:推出区块链技术航空保险,可自动赔偿航班延误旅客

2017年9月14日,法国保险巨头安盛保险(AXA)正在使用以太坊公有区块链为航空旅客提供自动航班延迟赔偿。凭借这款叫做“Fizzy”的新区块链保险产品,AXA如今宣称成为“第一家提供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保险产品的大型保险集团”。如果航班延迟超过2小时,“智能合约”保险产品将会向乘客进行直接的自动费用偿还。

AXA将Fizzy描述为一种“100%自动化、100%安全”的平台,为航班延误提供参数化保险。他们将以太坊公有区块链用于记录保险产品购买,通过使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来触发自动支付。以太坊智能合约还与全球空中交通数据库相连接,来不断监视航班数据。当航班延误超过2小时,赔偿机制将会自动执行,直接将保险金发送至投保人的信用卡账户中,独立于AXA的决定。

2.3. 商品财产险:区块链助力保险产品创新

截至目前,人保财险和众安保险分别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肉牛、散养鸡的养殖领域,以保证流程的明确登记和不可篡改。区块链的进入对于拓展农业保险市场也提供了一个思路:由于采用了区块链防伪溯源,可实时了解到养殖产品的相关数据信息,降低了保险和信贷的风控保险及评估成本,增加保险公司对农户和养殖资产的承保热情。

2.3.1. 中国人保:聚焦农业保险,搭建肉牛的区块链溯源系统

2018年3月,中国人保基于区块链的养殖保险服务平台落地。该保险将养殖保险、农业金融、食品溯源贯穿起来,构建起基于区块链的养殖业溯源体系和产业链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养牛保险的“标的唯一性”管理新模式,即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养殖业溯源体系。这一体系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以生物特征、DNA和耳标等多种生物识别手段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了肉牛个体识别与验证。通过区块链技术,该平台可真实记录个体识别信息,以及进口、饲养、防疫、养殖、产仔、屠宰、物流等养殖和食品供应等全方位和全流程信息,实现了肉牛,乃至肉制品的有效溯源,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验明正身”和连续记录。

肉牛的区块链溯源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唯一性”和“可追溯”管理,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可以溯及个体的“血统”,还可以延伸至其作为食品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块链溯源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1)为保险公司的养殖保险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不仅能够有效防范道德风险,还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持。

2)为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业务提供风险管控手段,确保信贷风险相对可控;

3)为政府部门,特别是动物检疫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业补贴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4)为食品安全,包括运输、流通、销售和消费的全程跟踪管理,提供技术和数据服务。

2.3.2. 众安科技:基于安链云平台的“步步鸡”

众安科技是众安保险的科技子公司,其于2017年5月开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安链云”平台,并在云端搭建了保险核心系统,将保单、客户及理赔等信息放到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同年6月,众安科技联合连陌科技成立了“步步鸡”品牌,首次将区块链、人工智能、防伪等技术应用在农村散养鸡养殖。据了解,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该技术可以保证在养殖过程中,真实记录从鸡苗到成鸡,再到餐桌过程中所有的数据,保证每只鸡的信息溯源,同时还可以监控养殖环境的各项指标,对疫情状况作出预警。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要吃掉近50亿只鸡。此次科技扶贫养殖基地养殖的步步鸡,致力于打造绿色农村养殖品牌。将由连陌科技运营,所有鸡必须放养,选择山青水秀的养殖地,以蔬果、五谷杂粮及天然无公害的黑水虻为食,每日还有一定运动量。一般饲料鸡养殖周期不超过45天,步步鸡生长周期为180天左右,以保证鸡的营养和肉质。确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相当于给鸡加了身份证。步步鸡从鸡苗到成鸡、从鸡场到餐桌所有数据都被真实记录,而且不可篡改,实现每只鸡防伪溯源。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众筹提前认领一只鸡,实时了解其成长情况。

区块链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农户提供养殖全过程的数据,同时还能将数据共享给农户投保的保险公司,使保险公司同样可以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对农户资产的风险评估也就更准确,提供了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的依据。这不仅可以降低保险和信贷的风控风险以及评估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保险公司对农户和养殖资产的承保热情。

2.4. B3i:从再保险出发的区块链全球保险联盟

2016年10月,B3i由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集团、Aegon(荷兰全球人寿)以及苏黎世保险集团共同发起,目前B3i成员已拓展到15家保险和再保险公司。B3i致力开发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潜力,实现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中的商业落地项目,提高保险行业工作效率,打造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行业协作方式。为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零售客户和商业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和便利。

B3i联盟第一阶段的区块链产品是以区块链技术驱动的再保险交易平台。传统的再保险交易,再保险经纪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第三方收集交易双方间的数据文件,撮合交易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在B3i联盟的再保险交易平台上,再保险经纪的作用被区块链技术所取代了,通过分布式账本保证了交易方间数据文件的真实性,实现了去中介化的点对点交易,打破了传统再保险交易高度依赖再保险经纪的局面。

针对再保行业高度中介化、运营成本高和信息无法实时更新等痛点, B3i提出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让再保险各个交易方维持同一本交易账本,减少交易方间重复对账的工作和减少保险和再保险企业对中介的依赖度,降低再保险行业的交易成本,提高再保险交易效率。仅从财务核算效率角度出发,再保险交易的财务核算一般需要10天以上,区块链技术能将这个时间缩短至5-10分钟。

B3i再保险平台参照ACORD(美国国际保险信息化标准协会)标准,对数据结构、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合同实施执行、信息加密等进行了设定。以创建再保险合同为例,初级保险公司(出单人)发起再保险需求分三步:

第一步是创建再保险交易意向合同,填写基本信息。初级保险公司在创建的合同内要填写合同名称、合同的类别业务(巨灾、健康险等)、生效日期、失效日期、是否需要中介协助该再保险需求、挑选合作的再保险中介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等。在合同页面中会显示初级保险公司、再保险经纪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基本信息(地址、电话)。

第二步是完善再保险交易合同的详细信息。初级保险公司在创建完合同后,需要填写具体的合同条款,比如有限责任或者是无限责任、再保险的覆盖率(即每家再保险公司承担的责任结构比例是如何的)。同时,再保险交易平台内设有标准化的费率计算模型,保险公司只需输入预计保费收入、保费的支付方式(期缴趸缴)和支付比例,交易的费率就能自动计算。在测试版本中,平台设定了再保险经纪能收取10%的交易中介费,未来会能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中介费。

最后一步是审核合同信息。当合同信息填写完后,再保险交易平台会自动总结创建的合同信息,并让保险公司进行审阅和确认。具体的信息如保额、免赔额、再保公司名字,留存金等,如图五。信息确认无误后,保险公司可以将创建好的再保险合同发布到平台上。

为了防止数据信息的泄露,B3i再保险交易平台将数据结构分成三层,完全私有数据、加密通信数据和主数据(公有加密的共享数据)。

最底层的数据是主数据,是公有的,会在联盟链内节点储存备份。在再保险交易过程中,交易各方需要相互交换主数据,这部分数据包含了如何描述合同的生命周期、合同周期,合同的不同周期应该怎么样分步执行,以及在不同的步骤中,如何从一个步骤触发进入下一个步骤。同时,公司的架构、公司的信息这些结构性的数据也包含在主数据内。以分出人(初级保险公司)向再保险公司上报理赔要求为例,主数据的交换包含了这个保险合同是哪个合同、这笔交易的时间、合同号和还有初级保险公司是哪些保险公司等。

在主数据上的是加密通信数据层,这部分数据是指经过加密通道的通信数据。可能涉及到具体的合约改细节,定价模型等。加密通信不仅能反复地交换信息,还能实现智能化的操作。如安联向瑞士再保险发出了理赔指令,再保险平台系统会自动识别涉及的是什么类型的合同,在这个合同中,哪些公司是参与在内的。如果合同中包括了赔付责任,平台会自动计算各方的理赔责任金额,并发送消息提示再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最上层的是保险公司自有的私密数据库,所有的数据信息不和第三方上共享。包括了保险公司所有不愿意公开给第三方的数据,主要涉及到的是合同架构的投入和产出,如在什么的情况下进行支付,不同利益方间的详细合同条款等。

目前B3i联盟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再保险交易平台的产品研发。2017年的下半年会开始对这个再保平台进行Beta的测试,主要针对联盟内的15个公司进行真实再保险交易测试。B3i联盟预计会在2018年开始有区块链相关的保险产品落地,具体分两块:(1)再保险交易平台的商业落地;(2)开发其他的领域的区块链保险应用,具体的方向和应用如下:

农业参数型保险; 商业保险:零售客户端保险的交易量比再保险高很多,未来发展很有潜力。这是下一阶段B3i联盟开发的重点项目; 国际财险保险项目:针对大型保险公司的财产险产品,如为建造大桥大楼设计的保险; 保险和再保险资金池; 数字身份管理; 担保管理:目前安联已经做了一些担保管理相关的业务,未来会拓展到B3i联盟上; 保险联动证券市场:通过区块链平台进入到证券市场中,使得保险公司直接和用户直接跟资本市场建立起联系;

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能够对所有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它是整个保险行业改变商业模式的一个触发点,这种新型的模式会给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代理人等带来增值,能有效的评价风险,对风险进行定价,创造保险市场的智能产品。

3. 平安壹账链:区块链保险先行者,搭建BaaS服务平台联盟链

BaaS(Backend as a Service)是一种新型的云服务,旨在为移动和Web应用提供后端云服务,包括云端数据/文件存储、账户管理、消息推送、社交媒体整合等。可以说,BaaS是诞生于移动互联网、为了加速移动应用开发和降低成本而形成的开发架构。

BaaS可以带来后端能力的服务化,服务化也为后端能力优化管理带来了可能,这些能力通过服务开发者而诞生,重复的建设和规划会在初期就得到避免。开发者通过使用这些服务,实现自己的业务功能的同时,也会对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出要求,促进后端服务的发展。

2018年2月6日, 中国平安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正式推出区块链的突破性BaaS解决方案联盟链——壹账链。该解决方案有三大优势技术,在FiMAX底层框架上,Sparrow隐私中间件为数据隐私安全提供保证,Core高性能底层提高吞吐量,Concord一键部署和管理平台优化用户体验。借助全球首创的加密信息可授权式解密共享技术,壹账链支持加密算法的异地快速一键部署,有望成为国际框架标准的吞吐效率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中小银行以及金融机构获得高性能区块链底层设计服务的成本,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创造了透明、高效的监管环境。

作为最早开发并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金融壹账通已在12个相关场景及领域进行探索。在落地层面,壹账链平台已在黑名单共享、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一账通、小微企业贷款平台、资产平台等有多个场景投入使用。根据壹账链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金融壹账通区块链已覆盖交易额超12万亿元,平台注册机构超2300家,全年交易客户逾1000家,壹企银融资平台接入中小企业节点数超20000个。此外,平安集团在区块链领域累积发表专利达到57个。

在未来,金融壹账通还可提供壹账链沙盒产品,让用户免费体验壹账链的全部功能。具体包括管理类、基本数据操作、加密数据操作、统计类、资产交易类等五大类接口。为更直观地演示壹账链在资产交易场景中的应用,壹账链沙盒模拟了两家金融类企业机构和监管机构,一共三套系统在底层通过区块链连接。用户可通过页面操作完成资产发布、初始登记、份额转让等操作,直接体验零知识证明、匿踪查询和身份混淆等功能。

随着全球区块链行业的迅猛发展,区块链正呈现出场景深化、技术提升、隐私安全、监管标准的趋势。平安集团作为首个加入R3的中国会员,此次推出的壹账链打造出独特的底层架构, 技术运用已覆盖金融壹账通的所有业务领域。此外,壹账链还攻克了诸多重点难题,包括密信息的可授权式解密共享方案、密码匿踪在内的多项技术属全球首创。

中国平安表示,公司将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利用自身丰富的业务场景优势,不断强化和提升区块链技术,并将“壹账链”打造为开放的区块链平台,为其他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赋能,共同提升中国区块链技术运用水平,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运用环境。

4. 区块链保险前瞻: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区块链应用大部分还处于技术验证阶段,尚未大规模商业推广,这与区块链技术未完全成熟不无关系,比如处理高频交易的性能问题,隐私和安全方面的不足,软件可开发、可运维能力的缺失等。未来,区块链要适应保险行业大规模商用,需要解决如下技术难题:

一是安全隐私保障。区块链技术是将交易记录在全网广播,以保证其不可篡改。但全网广播的方式也增加了信息泄密的可能性,这就产生了信息安全保密与信息不可篡改之间的平衡问题,需要协同科研机构共同研究探索。

二是与移动及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区块链技术本身不产生数据,主要运用于数据的可信传递。而移动应用及物联网的不断推进,将带来越来越多透明化处理大规模分散的敏感数据的需求。区块链技术需要与移动互联技术及物联网技术深度结合,帮助行业实现与智能终端的可信互动。

三是性能的提升和保障。区块链技术本质是分布式账本,即通过增加存储、网络传输的冗余度来减少商业中不可信交易产生的摩擦成本。而冗余自然会造成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商用的性能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核心是共识算法的优化。此外,现阶段区块链保险的运用主要在于智能合同上的突破,如我国保险市场上已经推出的区块链航空意外保险卡单等,这类金额小但频率高的保险合同首先结合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将会带来交易速率和存储空间的问题,在技术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将限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四是给监管方面带来的一些挑战。区块链保险下监管将出现三个转变,即由原来的制度监管转变到技术监管,从政府监管转变到行业自律,从公司合规监管转变到社会监督监管。这种挑战不只限于保险业,金融专家认为,面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最为突出的监管挑战来自区块链。现有国内外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并不完全适用于区块链网络。而“挑战中的挑战”在于“去中心化”。监管者对于网络应有多大的进入权限?一国当局如何在区块链这一国际化的网络中执法?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报告来源:天风证券区块链研究中心

报告发布时间:2018年4月15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