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4月13日),据《证券时报》报道,商业银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另有消息称,央行拟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按银行的规模分批进行。
早在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就已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但从操作来看,“隐性”存款利率上限仍然存在。此次市场预期,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将放开,意味着隐性上限管理将进一步放松,此乃利率市场化的更进一步。
通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央行给出的基准利率;二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允许各家银行在一定区间内浮动,而浮动多少,则取决于上述银行业“自律机制”能给出的空间。而此次,放开银行存款利率管制,等于允许商业银行自由上调存款利率浮动高度,也就是给存款加息。
那么,央行为何要在此时放开银行存款自律上限呢?首先,目前储蓄存款利率过低,商业银行受到“隐性”存款利率上限的束缚,将利率向上浮动的空间不足,难以适应新监管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突出矛盾,这是激发银行业主动要求调整上调存款利率的内在原因。
目前有两个指标说明,我国的存款利率过低了:一方面近年来CPI年均涨幅在3%左右,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1.5%,虽然有些银行将银行存款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40%,但负利率现象却一直长期存在。
另一方面,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远高于存贷款利率水平。由于存款利率过低,导致储蓄资金纷纷跑到了银行理财等渠道来获得更高收益,而随着监管层面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对银行资金运作的限制,银行也迫切需要增加储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适应监管新规的要求。
再者,货币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要统一,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步。从长远来看,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理顺资金价格体系,建立存款利率到贷款利率价格的传导机制,而这主要由市场因素来决定资金价格,这乃是大势所趋。
央行新任行长易纲最近在博鳌论坛上表示,未来央行将致力于让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双轨制”逐渐统一,加快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决定进程,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向。
再次,中国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决定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去年以来,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等逐渐成为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特别是美联储加息、各国纷纷退出量化宽松,以及国内通胀预期升温的情况下,放开存贷款利率上限,就意味着我国金融降杠杆政策将更加深化。
最后,放开银行利率自律上限,这等同于加息,说明我国的货币政策由相对宽松,到现在中性偏紧的趋势。易纲行长在博鳌论坛上表示,现在主要的央行都开始收紧利率并且缩表。我们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期待这样变化,所以我们也做好了进行这样的改变。这番话是从货币政策选择角度展开,预示中国将一如既往选择审慎的货币政策。
就在上周五,央行公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广义货币增长8.2%。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3.99万亿元,同比增长8.2%。这个数据接近于历史最低点。虽然M2增速等数据下降并不能充分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但至少说明国内货币政策更加紧缩那是肯定的。
现在新问题来了,央行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逐步取消存款利率管制。如此一来,会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业产生啥深刻的影响呢?
第一,监管部门正大力规范影子银行。去年,央行开始实施MPA考核,其实就是要约束影子银行的发展,而即将实施的资产管理新规,更是影子银行发展的紧箍咒。
而一旦监管部门下决心管住影子银行的发展,各项表外贷款就要回归表内,而由于银行的表内贷款要受到资本充足率、政策监管等多项约束,那么就等于掐住了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企业的通道。未来地价比房价贵,开发商争当地王的现象将难以再现。
第二,如果央行真的放开银行表内存款利率管制,各银行将争相抢着提高利率来吸引客户,只要居民储蓄的实际利率由负转正,居民存款的意愿就会大幅上升。如果再加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挤压,居民贷款买房投机意愿会下降,那么房地产泡沫也会得到极大的抑制。
第三,在利率方面,虽然存款利率的上升会增加银行的资金成本,但是贷款利率并不一定会上升,而是会分化。由于监管部门管住了影子银行,压缩了无效融资需求,其实意味着全社会整体的贷款需求趋于萎缩。
而存贷差这些利润将流向实体经济部门。也就是说房地产贷款的利率将会更高,但是实体经济部门的贷款利率可能会有所调降。而那些主要依赖于影子银行的房企,若其融资渠道被全面封堵,甚至可能会因为融资无门则破产倒闭。
对于央行来说,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等于把存款利率定价权交给了市场。未来存款利率和贷币市场利率将会并轨。而对于银行和地产业来说,存贷利差逐步缩小,显然在催促着银行业务转型升级;而利率上涨、影子银行的融资渠道被封,以及贷款难度上升都将对于房企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