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中国将加快开放进程
导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而“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已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今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而在党中央决策指引下,我国的开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在金融开放的同时,监管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开放与监管并重,方是长久之道。
中国今年将推出几项有标志意义的开放举措
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今年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习主席表示,今年将推出几项有标志意义的举措,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今年将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花长春、解运亮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四大重要举措——第一,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第二,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四,主动扩大进口。
美国的核心诉求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是中方向美方大幅度开放市场准入,包括国民待遇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准入;二是中方不得通过政府补贴、产业基金等产业政策打造先进制造业;三是中方不得强迫外资企业转移技术来换中国市场;四是降低中美贸易逆差1000亿美元(方式不限)。
对比来看,中国四项举措全面回应了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诉求。中国展示了和谈的足够诚意,当然也有不惧任何斗争的充分底气。中美双方就贸易问题离正式谈判不远了,市场在谨慎的同时(防止出现不可控性事件引发灾难性后果),不应过分悲观。中美贸易摩擦大概率以和谈结束。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认为:今年一定会有特别的政策出台,这次讲话已经释放了不少信号。今年的改革力度一定会超过过去两年,前两年主要在协调人事,现在机构改革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把改革落实下去,尤其是国企、财税、金融这几个核心领域。
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最新的一个大门就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没提自贸区,因为自贸港远比自贸区开放的多。自贸区主要是商品自由进出,自贸港要做到货物资金人员的自由进出,对标的是香港、新加坡,具体可以去看看汪洋去年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专题文章。
投资准入讲的非常具体,明确提出接下来重点是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这一点和国内汽车厂商和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有关。另外有意思的是,在讲服务业时只讲了金融,对于医疗、教育等行业自然的跳过,显然还不在时间表上。
在中美争议的关税问题上展现了诚意,尤其是最受关注的汽车关税。之前我们的表态一直是“有序降低汽车关税”,这次主席明确表示“今年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时间和幅度都承诺了,美方应该也会让步。
主打进口牌是一个聪明的选择。中国虽然进口总额不如美国,但却是40多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国,而美国只有36个。换句话说,中国是更多国家的“买家”,这个地位的意义不在于赚多少顺差,而在于换取多少的政治资源。这次主席抛出了一个大礼包,宣布11月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很多国家来说,这可能比APEC还有吸引力。
有两个新机构在这次讲话中露面,一个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一个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这两个机构将在这一轮改革开放中扮演关键角色,一个保护竞争,一个保护产权,他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习惯了不规范竞争的厂商们要小心了。
对海南会有特殊政策,但不能以经济问题看待,这是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海南再发展也就是一个朝阳区的体量,关键是以此为支点,夯实南海的后方,打通与泛南海经济圈的合作,拓展海上丝路。方式上博彩开放不太可能,关键还是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化和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姜超、于博认为: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外资入股。目前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业务审批有所简化,合资证券公司已允许外资控股。在制造业方面,尽快放宽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外资限制,目前外国汽车生产商合资企业持股比例不得高于50%,持股比例限制的放宽将对国产车企提出更高的品质要求。
主动扩大进口,促进消费升级。我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相当幅度降低汽车等商品进口关税。目前汽车关税税率25%,存在可观的调整空间,而在出口对经济拉动有限、投资作用减弱的背景下,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居民人均耐用品保有量接近饱和,消费由物质消费向品质消费转变,扩大进口能够进一步满足居民的高品质消费需求,也促进已有商品的更新换代。
以开放促改革,倒逼企业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的目的在于改革。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令竞争格局加剧,外资企业进入短期会对行业形成冲击,但我国企业目前已具备一定实力,以华为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加强海外战略布局,而开放将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避免企业满足于国内的“温室环境”,倒逼企业通过创新来提高效率。此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也有助于缓和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营造我国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焦点:中国央行给出新一轮金融开放时间表
“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据路透报道,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0日表态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后,4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迅速响应,狠抓政策落地,12项金融开放措施将在年内逐步实施。其中,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中国货币政策、金融开放、互联互通等多个重大热点问题发表的看法和作出的相关表态,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路透报道指出,中国央行4月11日火速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并传递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重视防范风险的清晰信号。
易纲在博鳌发表讲话时,把银行、证券、期货、资产管理和保险行业外资持股比例改革的落实时间表从数年缩短到数月。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易纲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改革措施还包括在未来几个月内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这意味着中国将在今年底前向外资开放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此外,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
财政部去年11月表示,将允许境外公司持有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多数股份,但没有具体说明时间表。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当时还表示,到2020年底,寿险合资企业的外资持股上限将从目前的49%提高51%。
澳新银行经济学家表示,易纲在世界舞台上首次发表的这一讲话标志着“自去年10月十九大以来,中国首次给出了金融市场开放计划的清晰时间表”。这份新的时间表将最初于去年11月宣布的改革计划提前了。
光大新鸿基的乔纳斯·肖特指出,中国央行表示,境外券商可以与任何中国公司(而不限于中国券商)合作,这一点意义较大,因为它意味着境外券商有望获得更大的业务控制权。但肖特指出,外资金融公司如果要增持股份或组建新公司,获得官方批准可能需要时间。去年中国央行就宣布将开放中国国内支付市场,但迄今尚未授予任何境外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认为,央行行长易纲对货币政策相关表态重申了稳健中性的政策方向,市场利率尤其是中美利差有望保持相对平稳;强调了市场决定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在市场驱动下将继续推进,尤其在某些大国采取“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迎来新的机遇,为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货币政策的工具箱也有很多新的工具可以选择,金融业的稳步开放和发展具备良好环境。
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将继续运行
在路透的报道中,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被问及中国是否会让人民币贬值来应对中美贸易问题时表示,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将继续运行的很好。
易纲称,“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综合考量,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我们的货币政策以及外汇市场现在运行的很好,……人民银行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进行过外汇干预。并且目前的外汇市场可以很好地服务个人和企业,也可以让中国及外国公司方便地进行贸易和投资。我认为未来外汇市场也会运行的更好。”
他并指出,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既是结构性问题,也是长期的问题,要更理性的解决。首先中国对美顺差反映的是整个东亚产业链对美的顺差,应从多边视角来看待贸易平衡问题。
同时,它还是一个宏观问题,美国的投资在增加、储蓄率在下降,经常帐户逆差也都会扩大;且不能只看货物贸易还要看服务贸易,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之后,美国还可以更好地利用比较优势,商品和服务贸易加在一起,两国贸易关系更平衡。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路透表示,易纲的回应是最近一段时间外汇市场波动的客观表述,无论贸易摩擦未来变化如何,未来外汇市场还是会继续市场主导。如果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全球进入风险规避模式仍可能选择美元,因此一定是美元在避险需求下反弹,以此对应人民币汇率会在市场力量下出现相应的波动。
FOST首席研究员冯建林持相似观点,他认为,目前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形势良好,跨境资金流动相对平衡,中美发生大规模贸易战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国没有必要调整汇率政策。眼下,监管部门强调汇率要反映经济的基本面。从基本面的角度看,人民币仍然会保持相对强势,双向波动。
中国外交部11日称,中方宣布扩大开放的有关重大举措与当前中美贸易冲突无关;此次出台举措正是落实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步骤,是中国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路线图自主开放的重大行动。
金融开放与加强监管并重
中国金融开放的争论过去几年里从未停息,各方观点差距很大。央行前行长周小川2017年在陆家嘴论坛上就直言,个别人也许会从自身行业利益出发主张对金融业进行保护,等成长壮大后再开放、再参与竞争。各国包括中国自身经验表明,保护导致懒惰,更容易产生危机。
一位接受路透采访的行业人士表示,“周行长过去几年一直主张并尽力推动一些引入竞争的改革,困难重重。去年11月实际上已经宣布过了,这次主要是落实并明确了时间表,易行长继续周行长未完成的使命吧。”他还指出,过去包括现在,监管层不少人相信外企,却对民企有重重疑虑,现在落地新一轮金融开放举措,这个开放应该是、也必须是对内对外同时、平等的开放,这才是开放的应有之义。
央行公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显示,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等六项开放措施将在未来几个月落实;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等五项举措也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推出。
易纲表示,外资机构是否是强有力的竞争者,要看这些机构本身的公司金融、治理结构等情况。目前中国提高了持股比例限制,其实是为很多细分领域的开放提供了机会。虽然每个细分领域还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原则是清楚的,就是在目前审慎监管体系下,对中外资一视同仁。
不过,他也强调称,央行还将做好配套措施以促进金融业开放相关工作顺利实施,在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我们在推动各项政策时都是非常谨慎的……这些措施是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后,在评估各项条件已经成熟、监管已到位、数据已到位后,才往前推进的,不能把它形容为大爆炸式的改革。”
在冯建林看来,在国内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不到位的情况下,中国决心实质性推进金融开放,这确实需要勇气和智慧。当然,一直不开放是不行的,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很明显,中国必须开放。至于风险管控,相信还是会坚持渐进和可控的原则。
当被问及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后监管是否会走向“混业监管”模式,易纲表示,目前的方向是一定要加强监管,但基本框架还是分业监管,各监管机构职责是清晰的。但从过去这些年的经验来看,要特别关注跨市场、跨产品、跨机构的风险传染。比如大资管指导意见的目的就是要让银行、证券及保险的资产管理业务都要在同一个规则下竞争,尽量减少监管套利。
应对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已完全准备好
路透报道指出,某种程度上说,过去数年中国货币投放是宽松的,在各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流动性的背景下,中国也存在是否同步而行的挑战。
易纲回应称,中国目前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及零利率政策。关于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问题,中国央行在很早前就已经预期到了这种变化,所以已经完全准备好了。
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7%,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2.8%,易纲认为,中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包括货币市场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中美利差也在舒适的范围内,总体上,目前货币政策格局和利差格局总体上都是稳定的,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观察政策是否稳定,是否是好政策,一是看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看融资情况怎么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怎么样。二是看预期,就是大家怎么看待未来的事。就这两个方面考虑分析,我们都处于比较适度的区间。”他并称,目前中国离“流动性陷阱”还比较远,不过“流动性陷阱”这种极端的情形可以为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一个有益的考虑。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也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易纲担任行长会保证中国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一直走在比较正确的路线上面,很多人在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都会采取一种批评的态度,“我这几年来一直就觉得这种批评不是特别的宽厚,也不是特别的中肯。”
他并指出,应该客观地看中国这几年货币政策所走过的路程,并没有像日本、欧洲那样采取零利率,负利率的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微调,不会有一个很剧烈的变动。因此对于宏观经济来说,中国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剧烈的变化,也不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振动。
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目前央行已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的限制。易纲表示,最佳策略是让两个轨道利率逐渐统一,这就是央行要做的市场改革。目前虽然有基准利率作为指导,但是在未来,借款和存款利率也将会主要由市场来决定。
易纲亦不否认中国目前存在杠杆率高、债务水平高的问题。他认为,从审慎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首要的任务是要保持债务水平的稳定,第二个任务是让债务结构更加优化,平衡好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及个人债务。第三个任务是让总杠杆率更加合理。通过以上做法,来实现一个漂亮的去杠杆。
谈及下一步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他表示,改革的步骤是稳妥的,还是要控制风险,使得步骤平稳。人民币国际化是个水到渠成、市场驱动的过程。如果企业和金融机构有这种需求,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对冲货币错配的风险,央行乐见其成。但是主要还是靠市场驱动,要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日圆、欧元等其他货币的竞争是平等的,让企业可自由选择用哪个货币。
易纲指出,“目前跨境资本流动平稳。当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开放时,会考虑资本流动这个问题,希望资本流动平稳,其有利于全球配置资源……目前,中国投资者的全球资产配置比例偏低。随着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中国百姓和机构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资产。鉴于国内和国外投资者都有需求,跨境资本流动可以平稳高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