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剖析15本文学名著,教会你“小说要这样读” | 思想食堂
2018-04-16 08:51: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毕飞宇剖析15本文学名著,教会你“小说要这样读” | 思想食堂

江一燕、祖峰、梅婷等九位明星朗读

著名作家毕飞宇带你共游经典的世界

原价129元,限时拼团价99元

文/思想食堂

大概有很多年轻读者是通过电影《推拿》才认识作家毕飞宇的。这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小成本影片,斩获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多项重量级大奖。

但对毕飞宇来说,这已经是他第四部被改编成影视剧的作品。

早在20多年前,他的中篇小说《上海往事》就被张艺谋导演看中,改编成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集结了巩俐、李保田、李雪健等一批知名演员。

此后,他的小说《青衣》《哺乳期的女人》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由徐帆、潘虹、余男等出演。

作为作家,毕飞宇身上的头衔和光环相当多,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都是他身上的标签。

他说,写作是阅读的儿子。正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对作品的拆解,让他了解了那些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也因此,毕飞宇说,他的人生是由许多书合谋而成的。

毕飞宇非常擅长将文学作品“化繁为简、由浅入深”。文学批评家潘凯熊先生曾经赞叹他解读经典是庖丁解牛般的本事,称他为“特级庖毕”。

其实,解剖是一种人的本能。小时候,我们因为好奇心拆玩具;长大后,我们因为了解的渴望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而现在,毕飞宇想把那些经典作品解剖给你看。他将抛开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一个作家的视角,用知天命之年的阅历和眼光,带你贴近那些经典作品中的真实。

一堂带你读经典的音频课

15本古今中外经典名著

70期节目

近1000分钟的文学之旅

郭采洁、祖峰、江一燕、郝蕾

梅婷、林海、王宁、王雪纯、路内

九位明星

朗读不同的经典篇目

伴你共读经典

明星之外,重头戏是毕飞宇鞭辟入里的解读,让你换一个角度,获得一个截然不同的认知。

▼详细音频目录▼

为什么读经典?

上面这份阅读清单,不仅有《水浒传》《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巨著,也有曾在教科书里出现过的《项链》《包法利夫人》这样的外国名篇。

之所以选择它们,毕飞宇说,是因为它们都经得起课堂上的分析,而这是经典的基本要求之一。

我们常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毕飞宇说,一万个读者不能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因为“文学有它的标准和要求”。这就是审美。

二十岁之前最好读经典,因为经典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审美标准建立起来之后,获益的将是整个人。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所有阅读的东西,最终都会成为我们的谈吐、姿态和内心。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审美是艺术上的事,是艺术家的事。真的不是。审美是每个人的事,在许多时候,当事人不知道罢了。审美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诉求,蕴藏着价值的系统和序列。”毕飞宇曾如是说。

如何读经典?

毕飞宇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作家的“基础体温”。他说,当我们进入一个作品的内部,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文字里透出来的冷或热。这就是作家的基础体温。

但是,冷与冷也是不同的。比如,张爱玲是深入骨子里的冷,是“假设有一天我碰到她,我更愿意远远地向她鞠躬,而不是跑上去和她握手”的冷。

而鲁迅,看起来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冷,内里却是拼命克制的高温,他以一种批判的姿态让自己跳脱热血讴歌的平常。

除了冷和热,毕飞宇阅读的另一个角度是“大和小”。

毕飞宇一直很擅长“以小见大”。他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写的人物都很小,写的事情也很小。比如《推拿》,就是从盲人这个边缘群体入手,表现了尊严、爱、责任、欲望等人生的基本问题。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小人物和小事情才可以构成生活的大。如果我的面前有一座金字塔,我的兴趣一定不在塔尖,而在地面。道理很简单,最大的一定在最下面。”

无论是写小说还是读小说,真正应该在意的是作品的格局,而不是体量。

在毕飞宇看来,1700字的《促织》和60万字的《红楼梦》,这样两部体量上完全无法对等的作品,格局却都是同样宏大,“读《促织》,犹如看苍山绵延,犹如听波涛汹涌”。

以大见大不难,难的是以小见大。“好的读者一定会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看大局,一只眼盯局部。”毕飞宇说。这样,你才既不会错过那些细微的、最能体现小说魅力的细节部分,也能走入作者胸怀的大世界。

点击下图,即可跟随毕飞宇一起读经典

原价129元,限时拼团价99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