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杆2.0:资金面呈现被动宽松
2018-04-16 08:0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金融去杠杆2.0:资金面呈现被动宽松

2018年1月份开始,债券市场收益率出现了快速下行,其中十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由1月19日的高点5.13%下行至4月13日的4.58%,接近2017年11月初的水平;一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由12月30日的4.68%下行至4月13日的3.74%,接近2017年8月份水平。

图:十年期国开债(红线)、一年期国开债(蓝线)

不管有没有在这波行情中充分抓住机会,更迫切的问题是,在目前的利率水平下,还跟不跟。对本轮行情,一个普遍的解释是资金面的宽松,从几个资金面的指标上看,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1个月SHIBOR、3个月SHIBOR均从今年年初开始下行。

图:SHIBOR 3M(红线)、SHIBOR 1M(蓝线)、R007(绿线)

资金面出现超预期宽松,还是有些奇怪的,因为作为全球利率市场的基石,美元流动性近期仍然是收紧的,尤其是3个月LIBOR上行明显,由今年年初的1.7%左右上行至目前的2.35%。这与3个月美元兑人民币利率掉期由年初的330点下行至目前的170点形成鲜明对比。

图:3个月美元兑人民币利率掉期(红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蓝线)、LIBOR 3M(绿线)

笔者认为,近期银行间资金面的宽松,是金融去杠杆进入后半程,资金面呈现被动宽松的结果。下图数据来源于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其中的绿线可以简单理解成银行借给其他银行的钱,紫线可以理解成银行从其他银行借的钱。两者之间存在背离,原因是债权科目更大一些,比如债权科目包括对其他银行的股权投资(负债端在实收资本中反映),再比如债权科目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负债端在债券发行中反映)。细节不再赘述。

图: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绿)、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紫)

可以看到,银行间的拆借规模,自2010年开始快速扩张,在2016年见顶,与中国金融体系从自由化到去杠杆的大周期高度吻合。2017年年初至今,银行借给其他银行的钱,以及银行从其他银行借的钱的规模双双持续出现下滑,显示出银行业的“瘦身”仍然进行中。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年)》,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较年初“双降”。截至2017年底,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3.2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11%。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较年初大幅减少3.40万亿元,降幅为51.13%;占比较年初下降11.88个百分点。

我们知道,银行复杂的表外业务,核心目的有这么几种,第一是节约资本占用,第二是粉饰不良贷款,第三是规避行业政策、地区政策、集中度政策等限制。银行的表外业务回表,最直接影响就是资本占用增加,当资本补充不足的时候,进一步影响银行的信用投放能力。

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

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上看,增速由2017年7月底的13.2%下行到今年3月份的10.5%。由于银行的信用投放,往往会消耗准备金,因此银行的信用投放越快,银行对资金的需求越高。那么另一方面,如果银行的信用投放受阻的话,也就意味着资金在银行间市场开始淤积。

那么为什么资金面在金融去杠杆一年之后,才开始呈现宽松呢?主要原因在于,在金融去杠杆初期,资产端尾大不掉,只能被迫以高成本负债来支撑,而同业业务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当一年之后,资产端自然到期之后,负债端的压力也就随之消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近期资金面呈现宽松,主因是金融去杠杆进入后半程,银行信用投放能力下降,带来的资金面被动宽松,进而带来债券收益率的下行。这种下行,更多是对前期金融去杠杆对市场的冲击的一种修复,目前情绪修复已经基本到位。

未来债券收益率仍将回归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考虑到基本面仍然充满韧性,而货币政策也没有转向的迹象,预计债券收益率进入震荡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