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依赖补助,国内啤酒巨头普遍患上“焦虑症”
2018-04-15 18:3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大幅依赖补助,国内啤酒巨头普遍患上“焦虑症”

近期,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珠江啤酒等多家啤酒企业发布2017年年报,业绩普遍向好。

不过,珠江啤酒在发布年报后遭深交所问询,对于问询函中提到的“来自非经常性损益的金额为1.51 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为 81.65%”,珠江啤酒解释为因政府补助和募集基金理财产生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上述两大因素助力,珠江啤酒201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75%,但其扣非后净利润不及2014年的水平。2015年、2016年,珠江啤酒投入的理财资金总计达到48.77亿元。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反映出珠江啤酒自身产品所带来的收益不够理想,企业靠这种方式保持业绩增长的方式不合理。长期下去会伤害到企业的健康“肌体”。

事实上,随着啤酒市场集中度的提升,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燕京啤酒等五大啤酒巨头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珠江啤酒等区域性啤酒企业生存环境更加艰难,而国内的啤酒巨头同样面临业绩增长乏力的难题,净利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政府补助。

业绩增长乏力

青岛啤酒2017年净利润12.63亿元,同比增长21.04%。其中,青岛啤酒2017年获得的计入当期损益的补助达4.29亿元。2015至2017年青岛啤酒共获得补助14.57亿元。此外,燕京啤酒近三年也共得到3.76亿元的补助。

华润啤酒2014至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78亿元、6.67亿元、6.29亿元,同一时间公司获得的补助金额分别为4.12亿元、2.92亿元、4.62亿元。这三年,华润啤酒六成的净利润靠补助所得。

在净利增长靠补助拉动的同时,啤酒行业的产销量增长也呈疲软状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国内啤酒产量4401万千升,同比下滑0.7%。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的预测,在未来4年中,国内啤酒市场仍将持续小幅下滑,预计在2021年降至4140万千升的规模。

青岛啤酒按产品档次分为青岛品牌和其他品牌,其中青岛品牌2017年的产销量全部处于下滑态势,创造的销售收入接近157亿元,也同比下滑0.91%。

而华润啤酒在剔除收购雪花啤酒49%股权的影响后(2016年10月完成),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6.4%。啤酒销量 1181.9万千升,仅同比增长 0.9%。

燕京啤酒还未发布2017年财报,但据去年前三季度来看,燕京啤酒营收38.54亿元,同比下滑1.72%。在2014至2016年,燕京啤酒营业收入呈连续下滑状态,分别下滑1.78%、7.15%、7.7%。2015年和2016年,燕京啤酒营利利润、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两位数下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整个啤酒行业的增长乏力与中国啤酒的人均销量有关。

根据Euromonitor数据,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从2009年的31.75升/人提升到2016年的35.77升/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6.73升/人。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红利的推动下,中国啤酒的人均销量已经到了峰值,增长空间十分有限,甚至会逐渐开始下降。”朱丹蓬表示。

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正经历一个由消费能力不足转向消费中等化的上升时期,白酒、红酒以及其他酒精饮料的广泛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啤酒的市场需求。

在路胜贞看来,“啤酒自身利润与白酒、红酒相差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缺乏利润支撑的产品往往也缺乏产品的创新升级能力。加上此前近20多年的价格厮杀,啤酒的价值感已经被消费者归为大众产品一类,很难提升自己的附加值。”

根据财报,2017年青岛啤酒设计产能1482万千升,但实际产能为1058万千升,产能利用率约为71%。不仅是青岛啤酒,对于全行业而言,产能过剩的影响已经出现。

苦寻出路

去年国内啤酒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并未得到明显缓解,寄希望于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来提升业绩已经不太可能,啤酒巨头们急切寻求如何破解业绩天花板的方法。

对于珠江啤酒购买理财之举,宋清辉表示,“一家上市企业之所以会买巨额的理财产品,看重的无外乎是理财产品收益较稳定,但这从侧面反映出公司主业增长空间有限。”

今年以来,雪花啤酒、青岛啤酒先后发布了调价通告,给出的理由都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费、运输费上涨等原因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

“燕京啤酒、华润雪花啤酒、青岛啤酒先后涨价,涨价幅度在10%-20%。涨价区域是从销量比较集中、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区域或者优势品种开始。集中在500ml的瓶装和易拉罐装。”一位熟悉啤酒行业人士表示。

一位青岛啤酒的经销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涨价对其销量的变化没有太大的影响,“消费者对价格不再那么敏感,而且此次涨价也只是部分产品小幅度提价”。

业内人士指出,涨价消化了一部分成本压力,预计今年啤酒市场仍有价格上升空间。

在价格调整的同时,发力中高端市场成了啤酒巨头们破局的希望。

当前啤酒行业基本以低端啤酒为主,从而使得毛利率普遍较低。有业内人士指出,龙头公司的高端产品的吨价如果达到4000-5000 元,那么其产品毛利率基本可以达到40%-50%。

燕京啤酒已经形成普通酒以清爽为代表,中档酒以鲜啤为代表,高档酒以原浆白啤、纯生为代表的三条产品线,其中中高档啤酒产品占全部产品的1/3左右。2014年以来,燕京啤酒中高端产品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均超过30%

中高端产品也逐渐成为雪花啤酒增长的新引擎。2017年上半年,其中档及以上啤酒占其总销量的35%-40%左右,雪花啤酒在销售量方面保持了2.9%的增长,高于整个行业增长量。

青岛啤酒近几年推出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纯生啤酒等高端产品,2017年这些高端产品的销量达162.5万千升,占主品牌青岛啤酒销量的43.16%。

一位在青岛地区某商场负责青岛啤酒团购的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青岛啤酒的经典听装350ml和500ml、青岛啤酒一厂二厂生产的大玻璃瓶装啤酒销量一直很好,高端产品奥古特销量也不错,其他的品类销量一般,比如全麦白啤、经典1903等。

“对整个啤酒行业来说,发力中高端市场称不上是最好的方法,却是必经之路。”啤酒专家方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价、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能是啤酒行业破局的关键。

近几年进口啤酒的量不断攀升,消费者也并非不喝啤酒,关键是国内的企业没能匹配消费者核心需求。“如果国内的啤酒企业不去升级、不去进行结构调整的话,中高端市场就会让给国外啤酒。”朱丹蓬认为。

在路胜贞看来,“啤酒依靠绝对产量的增长来提高销售量已经不太现实,尤其在国内市场。除了做高端产品、讲好故事以外,还要进行啤酒品类的创新,甚至啤酒饮料化、功能化等。另外,在国外产品冲击中国市场的背景下,国内啤酒品牌也应开拓国外市场。”

记者 黄林夕 实习生 牟雅菲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