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超 梁中华 李金柳
摘 要
4月13日,央行公布3月金融统计数据:3月新增社融1.33万亿元,同比少增7863亿元;M2增速由2月的8.8%降至8.2%;3月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12万亿,同比多增934亿。我们的观点是:货币融资双降,经济下行承压!
一、社融增速大降。3月新增社融总量1.33万亿,同比少增7863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继续大降至10.5%。从结构上来看,金融强监管下表外非标融资继续受到明显压制,3月委托、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直接萎缩了2500多亿,同比少增1万亿以上,是社融增长最主要的拖累。对实体发放贷款增加1.15万亿,同比也少增百亿,对比表外融资的大幅萎缩,说明绝大部分融资需求难以从表外向表内转移。债市情绪回暖、叠加季节性因素,再加上非标转标的需求,3月信用债净融资大幅提高至3440亿,但难以弥补非标融资的大幅下滑对社融的拖累。
二、企业融资继续下滑。3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1.12万亿,同比多增了934亿。其中居民部门贷款增加近5600亿,短贷和中长贷环比均有回升,但同比依然少增了近2400亿,说明居民部门也开始了去杠杆,房地产市场将持续降温。3月企业中长贷增长近5000亿,同比少增约800亿,考虑到非标融资的回落,企业部门整体融资继续大幅度下滑。
三、M2增速大降至8.2%。社融增速大降、货币创造活动放缓,再加上财政存款投放弱于去年同期,3月M2同比增速大降至8.2%。在控制宏观杠杆率的政策背景下,整体融资环境收紧,预计M2仍将保持个位数低增长。3月M1同比增速回落至7.1%,M0增速大降至6.0%,春节因素消退后均回归常规增长。
四、融资增速下行,经济逐步承压。年初以来金融监管全面封堵非标融资、通道业务,社融增速从去年末的12%下降至当前的10.5%,预计年末有下降至10%甚至以下的可能。考虑到融资和经济的对应关系,今年名义GDP增速可能会降至8%附近,经济下行压力会逐步体现。3月CPI同比大幅回落至2.1%,PPI继续降至3.1%,均意味着货币、融资低增时代,通胀整体也会趋于下行。
1. 社融增速大降
3月新增社融总量1.33万亿,同比少增7863亿。从结构上来看,金融强监管下表外非标融资继续受到明显压制,3月委托、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直接萎缩了2500多亿,同比少增1万亿以上,是社融增长最主要的拖累。对实体发放贷款增加1.15万亿,同比也少增百亿,对比表外融资的大幅萎缩,说明绝大部分融资需求难以从表外向表内转移。债市情绪回暖、叠加季节性因素,再加上非标转标的推动,3月信用债净融资大幅提高至3440亿,但对社融支撑作用也非常有限。
从累计来看,18年1季度社融较上年同期少增1.33万亿元。从社融存量增速来看,3月社融余额增速从1月的11.2%继续大降至10.5%,继续创下新低,而考虑国债和地方债的更广义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也降至12.5%左右的低位。
2.企业融资继续下滑
3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1.12万亿,同比多增了934亿。其中居民部门贷款增加近5600亿,短贷和中长贷环比均有回升,但从同比来看,居民短贷和居民中长贷较去年同期分别少增了1400多亿和约900亿元,合计同比少增了近2400亿,说明居民部门也开始了去杠杆,房地产市场将持续降温。
3月企业中长贷增长近5000亿,同比少增约800亿。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少增约1000亿,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加近4000亿。虽然企业贷款总计同比多增近2000亿元,但主要的拉动力量仍是票据融资,而考虑到非标融资的回落,企业部门整体融资继续大幅下滑。
3.M2增速大降至8.2%
社融增速大降、货币创造活动放缓,3月M2同比增速大降至8.2%。此外,今年2月财政存款提前较大额投放,因而3月财政存款投放弱于去年同期,也对M2增速有一定拖累。在控制宏观杠杆率的政策背景下,整体融资环境收紧,预计M2仍将保持个位数低增长。3月M1同比增速回落至7.1%,M0增速大降至6.0%,春节因素消退后均回归常规增长。
4.融资增速下行,经济逐步承压
年初以来金融监管全面封堵非标融资、通道业务,社融增速从去年末的12%下降至当前的10.5%,预计年末有下降至10%甚至以下的可能。从历史看,09年之前我国每年净新增社融(剔除掉利息偿还后的部分)与新增名义GDP之比基本维持在0.9-1之间,也就是说要增加1单位的名义GDP,需要增加接近1单位的融资。以17年的数据来看,GDP增加1单位,对应需要1.15单位的融资。
如果18年社融增长降至10%,假设新增融资和新增名义GDP之比保持在1.15,名义GDP增速将降至7.3%;即使考虑盘活存量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假设新增融资和新增名义GDP之比回到09年之前1左右的水平,名义GDP增速也将降至8%左右,经济下行压力会逐步体现。而3月CPI同比大幅回落至2.1%,PPI继续降至3.1%,均意味着货币、融资低增时代,通胀整体也会趋于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