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讨嘉宾发言精选第二组
2018-04-13 18:3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主题研讨嘉宾发言精选第二组

2018年4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办“新时代的智库发展与舆论传播”圆桌论坛。来自智库业界、传播学界、媒体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新时代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中国智库如何进行有效的舆论传播、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这两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以下是嘉宾主题发言精选。

专家学者

王莉丽

张辉锋

张立平

陈建栋

于运全

朱启文

罗来军

王莉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主持了此次会议并指出,就当前中国智库发展状况而言,无论在政治环境、舆论环境、人才资源、资金保障还是社会需求上,都是智库发展与思想创新的黄金时代。展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智库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需求,要坚持稳中求进,积极主动作为,奋力谱写中国特色智库建设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辉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传播是有规律可循的策略性行为,智库的舆论传播可以通过策划进一步提升其传播效果。具体而言,传播主体的公信力越强,传播主体的辨识度越高,传播效果越理想。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受众定位更为清晰精准,也会提升传播效果。策划中还可以对传播的基本模型进行选择和甄别,以实现更为有效的传播目标。与此同时,注重效果研究,不断完善传播行为,也是提升智库传播策划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张立平

国务院参事室副司长

新时代中国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即“为决策谋科学,为民族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智库生产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导向,提出的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还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当前,我国智库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决策者对智库产品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需求和中国智库不平衡不充分供给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体现在方方面面,从结构上来看,官方智库比较多,社会智库较少;中央层面的智库多,地方层面的智库少;特大城市的多,小城市的少;东部智库多,西部的少。而且,产品竞争不充分,很多相对重要的冷议题没有人研究,同时,真正需要的智库产品又缺货、断货。

陈建栋

光明网副总裁

近年来,国内的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流媒体和权威机构的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力在增强,如何更好地设计议题,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则是目前面临的进一步挑战。近一两年来,国内的网络舆论对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以及中国模式的正面关注和正面评价明显增多,如何更好、更准确的阐释中国道路,如何在面临重大议题时体现出“四个自信”,是舆论传播和引导的新目标。媒体对于理论传播的理性、逻辑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次都对新时代的智库建设和舆论传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

智库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和有效的传播途径。在国内,中国智库与媒体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合作共赢模式,但在国际传播中还有待进一步形成良好生态。我们的智库成果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声音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国际事件中,如何更有力有效地发声,如何在国际舆论场中显示中国实力、中国智慧,是以人大国发院为代表的国家高端智库在新时代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朱启文

中国日报社国际部副主任、中国观察智库执行主编

中国日报社国际部副主任、中国观察智库执行主编朱启文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观察智库的建设情况,并表示将着力为海外的高端读者群、政策制定者、商业领袖以及专家学者搭建新的交流平台,推动世界舆论更多关注中国和中国议题。

罗来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发院研究员

智库研究应强调客观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客观性是基础,脱离客观实际,智库的生产和创新就无从谈起;智库研究要注重强调理论研究的逻辑和方法,才能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找到规律,反映事物演进的趋势,进而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方案。当然,智库的生产还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要及时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参考,才能更好地凝聚引领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