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找到了创业点子,做到C轮还被迫站队
2018-04-13 14:06: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好不容易找到了创业点子,做到C轮还被迫站队

文 / 创客猫

田鸿飞,远望资本创始人,是一位融合码农圈、网圈、链圈、VC圈、金融圈、币圈的六圈人才。曾在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担任合伙人一职。

本文将为我们分享田鸿飞如何看待区块链和创业之间的关系。

田鸿飞当年做了比特币支付网站和比特币钱包,可后来发现比特币是拿来炒的,不是用来支付和存在钱包里的。

2017年为什么区块链会特别火?

他认为,互联网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高度垄断阶段,这对于创业者和早期投资人来说都会很焦虑,第一创新越来越难,第二好不容易找到创新的时候,到C轮还被迫站队。

他提出,互联网正常的商业模式之一是广告,就算大公司里最优秀的工程师也是在从事广告变现,不断地压榨流量里面的用户价值。这就是长期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

在他看来,打破平台的唯一手段,目前看来是去中心化,用反向思维来打破,而区块链目前是打破互联网垄断的唯一手段。

在田鸿飞之前发表的文章里,他提到,Facebook隐私事件的爆发也许代表着统治互联网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广告模式走到了尽头。

大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垄断性地位,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想要解决市场份额增长的天花板,不得不采用更激进的方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用户利益保护和追求更多利润的平衡中不得不倾向以损失用户利益为代价的利润增长。

化解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呢?他认为区块链也许提供了解决方案。

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体现在用户数据的获取、告知、使用和审计。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的对立面不是不分享数据,而是用户拥有被告知的权利以及控制数据使用范围的权利。

相对现在的数据库方案的完全不透明,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具有数据存储透明,用户掌握自己的数据,只要用户授权,任何主体可以访问利用数据,数据访问记录可公开审计等优点。

他指出,企业未来要买用户的数据,必须要向用户付一点代币才能买数据,用户拥有被告知的权利,用户授权给某个企业用,这个他认为是一个更健康的行业形态。

“但总体上来说,区块链行业或者比特币行业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田鸿飞说。

回到主题,无论是古典投资人还是区块链投资人,他认为,投资的本质并没有改变,都是看人看事,只不过以前要看BP,现在要看白皮书。

但是,在区块链领域,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要求的技能不一样,要懂得激励机制设计、加密学等。

其次,他认为,很多新入行的古典投资人没有理解这一点,融钱还钱、融币还币。“

我觉得融币还币、融钱还钱没问题,但是融钱还币或者说融币还钱是很麻烦的,中间会有很大的获利风险。”

1、从币圈、链圈到VC圈

我一不小心被别人归为古典投资人,但是其实我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先进币圈、链圈,然后作为投资人的,所以说可能和大多数行业里面的古典投资人还不太一样的职业经历。

我大概2009年之前都在硅谷从事数字生命安全管理,做客户网站,使用Augar数据库,里面有很多安全的程序,大概从事了7、8年的安全工作。

2009年回国当时做了一个社交媒体数据的公司,后来进了新浪微博。

2012年我开始接触比特币,接触比特币当时一看比特币发行图,我有很熟悉的感觉,发现原来可以管理无数个比特币钱包。

所以2012年我投资创业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比特币支付,应该算是国内比较早做比特币支付的,上线了当时的一些网站。

很快就发现了比特币是拿来炒的,不是用来用的,这就是当时大家所谓说的比特币是数字货币。

但是2016年、2017年的时候,大家忽然发现原来比特币是数字资产,不是货币。

所以说,当时我们的比特币支付网站上线了,我们花了两周时间就开发完成了。

上线之后就发现用户很少,大家尝尝鲜,比如说去网站买点计生用品或者什么药之后又很少用了,我们马上就转为做我们熟悉的钱包。

我们觉得大家不愿意用数字货币买东西,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是钱包太难用了?

所以我们就做了最早期的第一个合约,到现在也很少见到有一个比较好的去中心化的比特币钱包。

这个钱包做好了之后,钱包开发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花了8个月做钱包,感觉体验做得很好了。后来发现比特币是用来炒的,而不是存在钱包里面的。

我认识很多比特币大咖,至少有几千个比特币、上万个比特币,其实也是存在交易所的,也不愿意存在自己的钱包里面的。

到了Token有ICO之后,大家需要去投,这个时候钱包又用上了,后来我的钱包团队就变成了现在的团队。

包括我自己2015年就改行做投资了,这是我自己大概的经历。

2、区块链行业或者比特币,行业还是小众行业

很多记者问我说,为什么2015、2016、2017年这个时间没有关注区块链,2017年区块链特别火,为什么2017年写了一些文章有一些观点?

我觉得我自己思考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总体上来说,区块链行业或者比特币行业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

2013年年底的时候,大概全球500万比特币币圈的用户,那个时候还要先给VC上一下午的课,感兴趣要派团队先来上一下午课,然后才能谈到底能不能投资,否则是没有办法投资的,因为大家不太懂。

2013年的行情和2017年的行情一模一样,年初到年底涨了10倍,和2017年一模一样。

到2014年以后的行情和现在2018年的行情一模一样,经过3、4年的秋天、冬天,反正4年减半,春夏秋冬正好过完。到下一个4年减半,也许会再来。

目前区块链的行情和当时的感觉特别一样,2013年大家都在谈,2014年谈得更多了,到2017年,2018年1月份的时候,据统计全球持币的大概是3千万用户。

当然用统计数据是很难被验证到底是不是真的,因为大家只能通过各个链的钱包数量、交易所的用户大概估算一下。

但是整体上来说,3千万用户对一个行业来说是很小的一部分。虽然说比特币或者数字货币整个行业貌似市值很大,但其实2013年的时候,我们看各个交易所的比特币交易量加起来还不如一个BOT网站。

到目前来说,这个数字货币所有的交易量也比不上传统交易量的一个小数点。整体上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

3、发展至今,互联网已经形成高度垄断

但是回到我们的主题来说,为什么区块链到2017年变得特别火?

我觉得我自己思考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说,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经过20年,1995年上市以来,互联网企业开始有一个行业出来的时候,后来整个互联网行业进入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

我们2000年上学或者创业的时候,我们所推崇的商业模式就是平台模式。

每个人都在Windows做,最终达到垄断效应,Windows或者谷歌和百度的垄断地位,可以赚取垄断利润。

到现在2017年为止,我认为这个模式确实走通了,现在中国有BAT、在美国有Facebook、亚马逊、谷歌等一系列的垄断公司。

从这两天刷屏的摩拜被美团收购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再往前也有一些类似的。

比如说很简单的道理,摩拜被我们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四大发明,和高铁一样是新时代的四大发明,是互联网非常有创意的企业。

整体上来说,摩拜被美团,我觉得对于创业者来说都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

当时两大网站上市,也是被腾讯同时投资,对于创业者或者对早期投资人都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

再往前说还有一个是亚洲所有的PE/VC现在被迫站队,以后我们做早期投资人也要说VC/PE是一家的。

总体上我认为,互联网行业进入高度垄断,对于创业者和对于我们早期投资人都很焦虑,第一创新越来越难,第二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创新的时候,到C轮还被迫站队。

当然也有朋友反驳说,认为摩拜被美团收购以后,肯定发展会越来越好,我觉得针对点不在这儿,针对点在于你作为创业者有没有选择。

我认为我们作为创业者最大的梦想是实现自己不同的价值,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但是我觉得对这个行业来说是目前高度垄断的。

那就解释了为什么2017年区块链特别火,大家回忆一下最后一个PC时代的独角兽是谁呢?是知乎。

知乎成立于2011年,最后一个移动互联网的独角兽是哪家公司呢?OFO和摩拜,成立于2015年。

4、区块链是目前打破,互联网垄断的唯一手段

最近两年我们不管是作为早期投资人、还是作为创业者,其实做了很多事情都没有觉得自己的发展像预期那么好。

当然中国和美国不太一样,美国的更焦虑。我大概两个多月前去硅谷,在硅谷找投资人和创业朋友聊,说你们在忙什么,大家也在忙区块链。

中国和美国有一点不同,中国企业的互联网化还有很大的市场,所以说我们基金在To B市场是能够投资的,但是To C市场是很难做投资的。

尽管我们基金的另外一个合伙人,就是迅雷创始人程浩在To C市场做了十几年,有很多的经验,但是我们发现在To C市场投资也越来越难。我们和创业者聊的情况也是创业越来越难。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关注到区块链ICO。区块链这边是BAT的平台化、垄断化,这边是去中心化,这就像马云说的倒立思维。

打破中心化,打破平台的唯一手段,目前看来是去中心化,用反向思维来打破,区块链目前是打破互联网垄断的一个唯一手段。

互联网垄断当然对于我们社会也有很多危害,不管是我们作为创业者、还是作为投资人,对于用户来说有很多危害。

以最近发生的Facebook的隐私事件来说明,互联网正常的商业模式只有两类,一个是卖广告、一个是卖游戏。在中国有卖游戏的像腾讯,在美国就是卖广告,不管是Facebook、还是谷歌,其实99%的收入都来自于广告。

在这两个公司其实你会发现最聪明的工程师也是在从事广告变现部分的,在百度也是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工程师很多都用在广告变现部分。

当这些公司有人垄断之后,比如说腾讯大概几千亿市值的公司,每年还有40%的增长。

以前用户用百度的比较明显,以前图片搜索页是没有广告位的,现在也加上的,以前贴吧页是没有广告位的,现在也加上的,不断的压榨流量里面的用户价值。

这时候可能到一个极端的情况下,就到了Facebook的隐私泄露,在中国可能是中国用户做出了敏感的言论。

这个就是说长期的互联网公司叫做羊毛出在猪身上,我本来提供的是搜索产品,但是我必须从广告上赚钱。

这个利益不一致,造成的这种商业模式,其实现在看来是找到了借口。

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假设我们严格的定义来说,区块链Token代币政府规定了功能币,用户用你的产品就必须买你的币用,其实这种模式是更接近于企业的产品本质的,提供了服务。

所以企业直接卖币赚钱就好了,不需要从广告上赚钱。在Facebook的例子上就很简单,Facebook提供很好的交友工具网站就好了,把变现部门的数据卖给第三方大数据公司。

第三方大数据公司就可以买不仅仅是Facebook的数据,也可以买谷歌的社交网站的数据,也可以买推特的数据,也避免了现在各大巨头之间把自己的数据垄断了不给别人分享的数据孤岛的现象,数据只有融合在一起价值才会更大一些。

以后这个行业会变成Facebook只提供最好的产品,他可能发了自己的代币,让用户用Facebook的代币。企业未来要买用户的数据,必须要向用户付一点代币才能买数据,用户拥有被告知的权利,用户授权给某个企业用。

这个我认为是一个更健康的行业形态,而不是现在这种叫做羊毛出在猪身上,一个企业把最好的工程师用在变现,侵害用户的利益,而不是用在开发最优秀的产品的时间上。

5、投资的本质没有变,都是看人看事

回到今天主持人给的话题,作为古典投资人怎么来投资区块链。

坦率的说,我并没有一个100%的比较确认的答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基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投一个区块链公司。

我认为投资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也许在2018年1月份之前,这个桌子调过来,以前都是投资人挑创业公司,现在是创业公司挑投资人,我觉得这个现象也没有什么难理解的。

ICO的PE市场本来就是这样的,最近大家融资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超过了30倍,大家挑投资人。

只要你的企业发展得足够好,你要马上上市了,变现周期非常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传统投资领域不会出现。

比如再往前我们看历史,80年代末上海交易所就一只股票,大家排队几天买认购权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其实我觉得这倒不奇怪。

2018年1月份之后,现在又变回来了,现在ICO项目天天来求投资人买了,说你投我点吧、投我点吧,现在投资人也不投了。

这是市场决定的,我觉得没有什么难理解的。

但是我认为投资的本质是没有变的,还是看人看事。只不过以前你要看BP,现在你要看白皮书。

对于创业者来说,以前你做一个事情,可能你是擅长运营、擅长技术,你现在要做区块链,你要知道激励机制怎么设计,你还要懂加密学,我们学计算机这一块是必修课,很多人是不修的,很多人不懂加密学。

现在你要懂加密学,你还要懂怎么在加密上进行创新来设计自己的产品,你要发现自己的Token,进行所有参与方的博弈,这是对于买方的事情。

对于投资人要求也很高,比如刚才说的陷阱,看经济设计是否合理,因为设计不合理会作弊。

这个对投资人的要求也很高,但是看人和看事这个事情其实是没有变的,我们做投资永远都是看人和看事。

第二个是不管是对创业者、还是投资人,要求的技能是不一样的。

第一点是策略没有变,第二点是技能要求是不一样的,第三点是很多新入行的古典投资人没有理解这一点,融钱还钱、融币还币。

其实我看到很多投资人,比如说你投资某个区块链创业公司,你不买币,在2017年有ICO之前是这样的,可能在ICO之后要买Token,大家已经想明白这件事了,直接买Token,不要股权了。

在2017年之前大家投比特币的时候,中国的比特币公司股权投资人拿了钱去投股权就买比特币了,你的股权增长肯定没有币的增值快。

我觉得说融币还币、融钱还钱没问题,但是融钱还币或者说融币还钱是很麻烦的。

比如说你融了比特币投了股权,或者说融了人民币要投币,中间会有很大的获利风险。

还有一个是投ICO或者投Token,可能和股权投资有很大的区别,和宏观市场的关联度比较大。

比特币就像现在发生的事情,比特币跌的时候所有的币都会跌,企业的资本面再好也会跌,企业可能也涨不起来。这个和我们做股权投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还有一个,我们以前投股权投资要董事会决定,重大决定要投票。比如说摩拜96个小时发生的事情,董事会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你的股权设计对于董事会治理、对于股权治理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能不能拿到15亿,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董事会的股权条款。

但是在比特币或者说Token投资方面就变成了Token发行机制和治理机制,和基金会的治理机制是不是合理的,这是要关注的点。

你要卖的时候要关注市场的流动性,关注点要关注在这里,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理解Token的重要性,当你拿到董事会席位的时候,你拿到Token的时候,Token是不是一定拿得越多越好?是不是Token控制权拿在手上是越多越好?

其实很多时候是反过来的,你拿了很多Token市场上的流动性卖给谁?Token是不是越分散越好?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的。

比如说以太的创始人手上就很少的Token,不超过一个点的Token,以太做得非常好。以太的比特币,比如说你拿的Token少,比如10%、50%,Token转化20倍、100倍。

你觉得多少个点有关系吗?其实这个是要理解的。

但是你说我只拿了Token的不到一个点,Token的90%被另外一个人拿了,这个是你自己白忙活了。

不管是在Token前期还是后期基金会给用户分发的时候,这个机制都是需要考虑的,对于投资人是需要考虑的。

这个Token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混在一起了,什么时候是很好的退出机制,其实很多人做一级市场是不太理解的,在做Token的时候要考虑二级市场怎么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