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不生?——来自12万人的生育调查
2018-04-11 21:47: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生还是不生?——来自12万人的生育调查

◎作者 | 任泽平

◎来源 | 泽平宏观(zepinghongguan) 已获授权

当前中国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在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时,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发起调研,12万人参与生育意愿投票。

但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在假设未来鼓励二孩乃至全面放开生育背景下,意愿生育率仅为约1.73,大致相当于1.4的实际生育水平,较当前情况未有明显回升。

70后因为错过最佳生育年龄想生不能生,80后90后作为生育主力,面临着赡养4位老人的压力,在生育问题上因经济成本(教育、医疗、房价等)、时间精力成本等想生不敢生。比如,在教育方面,公立幼儿园的数量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家庭被迫选择价格昂贵的私立幼儿园。

精选留言:

1、“丁克发现没有选项。”

“不想生,连婚都不想结。”

“免住宿费么?免教育费么?免奶粉钱么?不免?免谈。”

2、“70后,二胎放开前一直想生,单位、计生像猛虎。放开后也想生,身体不行了。”

3、“80后就是被坑的一代,一个家庭4个老人,现在还让多生几个小孩,有几个敢生的。”

4、“房子,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就是现实。”

5、“虽然生了两个,可真是一朝生二胎,小康变月光。”

我们建议,尽快让生育权回归家庭,鼓励二孩乃至全面放开生育,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提升中国人口生育率回归至1.8-2.1的适宜水平。

包括对生育二孩给予个税减免、孕期保健补助和住院分娩补助等政策激励;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人地挂钩”,避免货币政策“放水”刺激;提升教育医疗社保和保障房等财政民生支出比重,并优化支出结构。

比如,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增加公立幼儿园供给,并将九年义务教育延伸至十二年义务教育,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推进中国从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

此外,人工智能在生育问题探讨中被经常提及,但能否解决中国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还未有答案。当前专门化的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已经部分替代劳动力,但具有创造力、常识、抽象力的人工通用智能(人类水准的人工智能)还很遥远。

01

调查结果:鼓励二孩和全面放开下生育意愿仍不乐观,不生孩子比例超预期

从调查结果看,即使鼓励二孩乃至全面放开生育,生育意愿也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同时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和微博三个平台进行,共有12.3万人参与投票。

我们在设置提问时未假定鼓励二孩政策的具体内容,在前两个平台未设置“不生”选项,且由于网络调查难以知悉样本分布,但调查结果仍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即使假定所有家庭都会生育,在鼓励二孩乃至全面放开生育背景下,根据我们的直接调查统计,生1个、2个、3个、4个孩子及以上的意愿比例分别为33%、39.9%、17.3%、9.7%。粗略计算,意愿生育水平为2.04,大致相当于1.7的实际生育水平,与1.8-2.1的适宜生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考虑不生的比例后,调查反映的意愿生育水平约1.73。虽然在含“不生”选项的某平台投票样本只有近700人,但有高达26.7%的人选择不生,这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据该样本计算意愿生育率仅为1.5。从现实看,不生孩子的情况主要包括不孕不育、不婚同性恋、丁克家庭、单身主义等。

当前中国已婚夫妇不孕不育发生率高达12.5%-15%,规模约4000万-5000万,大部分在于后天原因,比如环境污染、过度熬夜、工作压力、不良习惯等。

虽然不孕不育可通过药物治疗、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得到部分解决,但多数仍难以治疗。此外,加上部分同性恋人群、丁克家庭、单身主义群体等,保守粗略估计不生的比例可能在15%左右。

因此,结合其他调查数据,在考虑不生情况下,不生、生1个、2个、3个、4个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5%、28.11%、33.89%、14.74%、8.27%,由此粗略估计的意愿总和生育率降至1.73。如果不生的比例上升至20%,则意愿生育率则进一步降至1.63。

1.73的意愿生育水平大致等于1.4左右的实际生育水平,生育形势非常不乐观。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存在鸿沟,且意愿生育水平高于实际生育水平的幅度随着年龄变小而逐渐变大。

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王广州等2016年的研究,1966-1970年出生队列的意愿生育水平比终生生育水平高0.21,1976-1985年出生队列这一差异上升到0.25,1986年及以后出生队列达0.36。

这意味着1.73的意愿生育水平最后成为实际生育水平,还应减去0.3左右,即在1.4左右。这与中国当前1.4-1.6的总和生育率基本持平,与1.8-2.1的适宜生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02

70后想生不能生,80后90后想生不敢生

女性的生育期一般在15-49岁,最佳生育年龄一般在23-30岁,最好不超过35岁。70后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生育二孩意愿强烈,但女性、男性均已错过最佳生育年龄,成功妊娠并生育的可能性较小。80后90后作为当生育主力,面临赡养4个老人的压力,在生育问题上因经济成本(教育、房价、医疗等)、时间精力成本等想生不敢生。

1)教育成本高抑制生育意愿。谈及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时,大部分网友提及教育成本太高,包括私立幼儿园学杂费,幼儿园及小学初高中阶段辅导班费用、大学学费及生活费等。

特别是城市私立幼儿园,月收费在2000元以上的不是少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从2001年开始被大量推向社会办学。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7-2016年全国幼儿园所数从18.2万增至24万所,但非民办幼儿园所数从15.8万所降至8.6万所,占幼儿园总所数的比例从86.5%降至35.7%。

分城乡看,2001-2016年,城市、县镇、农村的非民办幼儿园所数占比从56.3%、43.9%、71.6%分别降至23.5%、27.7%、50.4%。公立幼儿园的数量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家庭被迫选择价格昂贵的私立幼儿园。2003-2016年,城市、县镇、农村的民办幼儿园入园人数占比从33%、31.6%、10.7%分别上升至62.8%、63.6%、34.7%。

根据新浪教育《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抽样统计,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6%,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占21%,大学阶段占29%。

网友 有**:现在小学初中费用还好,幼儿园太贵不管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真是压力好大,我家三娃二胎双胎,养娃养老人、房贷现在就是月光族。

网友 锺**:就幼儿园说吧!正规的12000元一个学期,没有牌照的6000-7000元 。我家小孩满三岁的时候报了6千多的,读了三天被封了,钱退了。重新找已经迟了,贵的读不起,现在4周岁了还没读上!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回老家也不会种田!黯然泪下……

网友 蛋**:坐标安徽四线,二胎还有20天出生,但是社区咨询了很多次,啥福利政策也没有,各种怀孕检查耗钱耗时耗力,老大幼儿园教育一年一万2千多,我都不知道这后面我怎么供养,夫妻二人一年收入不到十万!

2)房价高抑制生育意愿。网友们多次提及房价过高是“想生而不能生”的关键原因之一。尽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快速增长,但收入增长仍然赶不上房价。对不少家庭而言,如果生二孩,现有住房可能住不下;并且,除了自住,大部分家庭也会考虑未来给孩子攒钱买房结婚。在2016年之前,主要是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但2016年以来不少三四线城市房价也明显上涨。

根据Numbeo网站统计,2018年初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收入比均在40以上,位居全球主要城市第一、第二、第四位,远超全球275个主要城市房价收入比中位数9.4。尽管Numbeo网站的数据可能存在偏颇,但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网友 有**:双教师,有时间,有精力,但是不敢生二胎。房价太高了,生了孩子住哪里?

网友 Ka**:如果房价继续上升,怎么放开都没用,你想一下,稍微有点文化基础的哪对夫妻不想在务工城市带着子女上学,因为户口和房价把孩子留老家让孩子做留守,有几个人愿意生出来让孩子做留守?

网友 盖**:坐标最敢生的山东。很多人在拼命生,医院妇产科四十一二的多的很,四十三四,四十四五也很多。很多老大十五六了还要再生一个。二胎放开的确太晚了。当然周边也有很多不生的,越是年轻的八零后九零后反而不生。一胎女儿的会考虑生,一胎儿子的再生需要很大勇气。房子,教育,医疗,三座大山是最好的避孕药。

3)时间精力成本抑制生育意愿。80后90后一代正处于事业起步或快速成长期,工作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养育孩子所带来的巨大时间精力成本让一些人望而却步。特别是对女性而言,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更大,如工作机会、晋升机会等。因此,抚养孩子在时间上与职业发展冲突,在经济上却依赖职业发展,80后90后面临着艰难的平衡。

网友 浩**:现在生孩子的都不是考虑养不养得起的问题。系你根本无办法有时间去照顾第二个。

网友 邹**:坐标深圳,年收入百万,两个儿子。老大准备上小学,学而思幼小衔接陪读中!每晚辅导功课心力交瘁,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变成了这样,孩子教育不但要钱,还需要家长大量的精力,最好有一方能全职带娃。即使我有经济基础也有给力的老人帮忙,但是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一个也不会生。

网友 李**:为了要二胎,职业生涯已断送。公司没有明着辞退,但已被迫请假回家,无工资还要自负保险。要说在我们国家,女人要个孩子还真是忍辱负重,受尽委屈。四线小城要二胎的不算少,怀孕前期不敢让单位知道,孕晚期或者生完孩子后也就是失业的时候了。除了自己调整心态,忍辱负重,还真是别无他法。心酸……

4)综合权衡下,生二孩让不少80后90后家庭望而却步。从政府的角度,进一步提升相关民生开支比重可以降低家庭生育成本。不可否认,近十年来中国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比重明显上升,合计占比从2007年的29.2%增至2017年的34.3%,其中2017年教育、医疗、社保支出占财政比重分别为14.9%、7.2%、12.2%。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尽管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相关民生支出比重提升空间依然较大。

以美国为例,2016年美国政府在教育、医疗和收入保障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3.6%、21.7%、21.3%,合计5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也需要从增长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网友 美**:我,90后,年收入40万,在一线城市生活,租房6000一个月,另有一套房在二线城市,加上我老公的收入,我们小家庭年收入不少于50万!去年刚生了孩子,现在1岁,双方父母都有退休金,不用我们养!但是,光吃个外卖30,随便买点水果6.7十,一天一个人的花销就得100左右,房价7、8万一平方!还不加上学费,养孩子的费用!还不能生病!按照我和我老公的收入,其实应该算是手头有点富裕,可是真的生不起了!就房子这里已经够压垮了!其他就不说了

网友 苏**:生活在上海。我们夫妻两都是工薪阶层,一年收入30万,66平米的两室一厅。 我夫妻两本来都想生两个,当时的考虑一是孩子有个伴,二是等我们老了可以减少孩子的负担(经济和精力),三是独生子万一有个意外,我夫妻两承受不了。等到有了一个孩子,我们两的想法改变了,不想再生了。一是感情和精力,老婆觉得生孩子太疼了,养孩子太辛苦了,不想再把这种疼痛和劳累再经历一遍。二是和有孩子的朋友交流了一下,发现孩子教育简直就是碎钞机,几个基本的普通兴趣班一年就得7万左右。以我两的经济实力,供一个还凑合,两个实在没能力。三是住房困难。一个孩子两室还能凑合,两个孩子至少得三室。可以上海的房价,我们很难换成大房子。这是无法克服的困难。所以,不是不想生二胎,是真生不起,养不起。

03

尽快实行鼓励二孩乃至全面放开生育,并进行相关配套改革

我们建议,尽快让生育权回归家庭,鼓励二孩乃至全面放开生育,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提升中国人口生育率回归至1.8-2.1的适宜水平。

1)鼓励二孩生育,考虑给予家庭个税减免、分娩补助等激励。根据生育水平与收入的U型曲线,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生育率较高,而中等收入人群的生育率较低。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背景下,鼓励二孩生育的重点很可能在于中产阶级,鼓励政策也应更加聚焦于中产阶级。建议对二孩生育给予个税减免、孕期保健补助和住院分娩补助等政策激励,并进一步推动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妥善解决延长生育假、配偶陪产假等奖励假的待遇保障。

2)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人地挂钩”,避免货币政策“放水”刺激。中共十九大提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根据我们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分析框架,应根据城市地产库存去化周期采取不同的供地节奏,并强化常住人口增减与土地供应的“人地挂钩”,保持货币中性适度、避免“放水”刺激。

3)提升教育医疗社保保障房等财政民生支出比重,并优化支出结构。比如,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大力增加公立幼儿园供给,并将九年义务教育延伸至十二年义务教育,降低教育成本,并推进人力资本提升。

此外,人工智能可否解决中国日趋严峻的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当前还没有答案。其中关键可能在于是未来能够发展出何种程度的人工智能。

从现实看,专门化的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但具有创造力、常识、抽象力的人工通用智能(人类水准的人工智能)还很遥远。1997年,一台名叫深蓝(Deep Blue)的IBM计算机打败了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2017年,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打败了中国的柯洁,围棋世界排名第一。

但AlphaGo只会下围棋,而柯洁还会做所有我们日常能做的事情。

已经成为现实并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岗位正在被、并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但人是有情感的动物,需要精神层面的交流;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创新依靠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将产生更多被一般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工作。

即使未来技术突破,在实现人类水平人工智能的临界点之前,人类将不得不思考自身对技术的依赖,必须确保技术是安全可靠的。

☞欢迎关注智谷旗下投资理财公众号,扫码一键理财,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戳原文进入严书阁,与智谷一起阅读这个时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