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告诉你:我国沙尘天气为何越来越少?
2018-04-11 19:2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数据告诉你:我国沙尘天气为何越来越少?

每到春天,伴随着大风而来的还有愈见频繁的沙尘。就在4月9日至10日,受冷空气大风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刚刚接受过一次沙尘天气的洗礼。明明是漫天黄沙,为何却说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频次正在逐年减少?别急,看看数据都怎么说。

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等,作为沙尘界最厉害的“角色”,沙尘暴实力搅混空气,使之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饶晓琴告诉记者,近期频繁的沙尘天气与这一时期的天气气候特点有紧密联系,冬春交替,气温升高快,地表解冻,土质疏松,沙源区热力不稳定,加之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因此容易出现沙尘天气。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一组数据获悉,2000年以来,我国沙尘天气过程呈明显减少趋势。2000年至2017年,我国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过程13.6次,较常年平均(1981年至2010年)偏少1.3次;尤其是2011年至2017年,年平均只有10.3次。同时,北方强沙尘暴次数也明显减少。20世纪60年代强沙尘暴约为48次,2000年之后则骤减近七成,仅为29次左右。

不仅如此,北方沙尘天气日数减少幅度尤为显著。自1961年以来,青藏高原中西部、南疆西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北部、甘肃东北部等沙尘天气日数减少最为明显,平均每10年减少超4天,北京、河北减少约2天,湖北、江苏等南方地区减少低于0.5天。但由于每年气候背景不同,部分年份也会出现波动。

“从客观上来看,近些年尤其是最近10年,由于人为治理和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沙源地局部环境有所改善。”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桂海林介绍,“比如为公众所熟知的‘三北防护林’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的一项国家治理工程,再来还有从2002年启动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一步减轻了京津地区风沙危害,构筑北方生态屏障。”

要知道,丰富的沙源、强风及热力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产生沙尘暴的三个基本条件。桂海林表示,造成沙尘天气减少、减弱的主要原因还有动力因素。“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强度和频率明显降低,向下游输送的机会越来越少,造成大风天气发生的日数明显减少,这也是导致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虽然沙尘暴在减少,但雾霾发生的次数却逐年上升,静稳天气是雾霾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而破解静稳天气最重要的外力条件就是风。沙尘暴走了,雾霾却来了,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

有研究显示,近几十年来,雾日数总体呈现减少趋势,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呈显著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则呈现增加趋势,这的确与沙尘天气减少趋势相反。“但它们产生的机理、所需的气象条件、表现和造成能见度减小的物质颗粒都有很大差异,因此雾霾的增多与沙尘天气的减少并没有绝对联系。”桂海林说。

专家表示,雾是由无数悬浮于低空的细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微米至2微米,通常用PM2.5的监测反映霾空气污染程度。沙尘天气的颗粒被统称为PM10,无论是PM2.5还是PM10,这些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中,都能造成能见度减小,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总有那么几次沙尘天气的爆发,让飞扬的尘土搅“黄”了大家的好心情,沙尘暴有可能被根治吗?

“沙尘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天气系统过程,这是无法被根治的。”桂海林说,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在沙源地改变起沙机制,减少沙尘发生频率和强度。而随着极地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从沙源区而来的沙尘沿途还有补充,沙尘高度一度可能达到5至7公里,在这种情况下,防护林对风沙的影响微乎其微,防沙治沙仍是一场持久战。

(见习编辑:于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