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语
北京将于4月16日启动积分落户,创新创业成为加分项。除此外,京沪两地还将吸引人才的目标对准了优秀毕业生和外籍人士。
文 | 马巾坷
来源 | 投中网
ChinaVenture
NEWS
﹀
﹀
﹀
继北京抢夺后厂村码农、创投人士等10类人才和上海提出“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后。京沪抢人计划再次加码。
4月11日,北京正式宣布4月16日将启动首批积分落户申报工作。在积分落户的规定中,创新创业也成为一条加分项。
北京积分落户:创新创业最高可加12分
按照此前公布的积分落户政策,有四条专门针对创新创业的加分规定。
1.科技、文化领域以及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或本市市级奖项的,可获得相应加分。其中,获国家级奖项的最高加12分,获本市市级奖项的最高加6分。只计最高分,不累计加分。
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且在持股比例、工资收入等方面符合一定条件的,工作每满1年加2分,最高加6分。
3.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中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企业投资或就业,且在投资金额、持股比例、工资收入等方面符合一定条件的,投资或就业每满1年加2分,最高加6分。
4.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专业科技服务机构投资或就业,且在投资金额、持股比例、工资收入等方面符合一定条件的,投资或就业每满1年加1分,最高加3分。
除此外,近日北京和上海都再度发布人才引进办法,把“抢人”的目标对准外籍和毕业生。
北京吸引优秀毕业生落户
4月9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首次表态,在校或休学期间创业的毕业生,符合一定条件者可申请办理落户。看到此消息,很多人是不是萌生了辞职再读书的想法,别慌,此次的管理办法还是有门槛的。
大方向上,北京确定将制定年度指标分配方案,引进毕业生工作按照控制数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的原则,控制引进毕业生总量。
原则上研究生学历是落户底线
新规明确,“引进毕业生原则上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在年龄上也有要求,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5周岁,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7周岁。
对于特定行业人才引进年龄也有不同,比如,教育、医疗卫生系统,引进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文化、体育系统和郊区用人单位可适当引进本科毕业生,一般不超过24周岁,毕业院校应为北京地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京外地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在校或休学创业者也可落户
更为放宽的规定是,办法首次对于在校或休学期间创业的毕业生给予优待。
对于这两种毕业生,规定还提出了三个条件:
1. 毕业生本人为创业企业发起人或主要创始人。
2. 创业企业创办时本人持有股份比例不低于10%(不包含股份转让、后期入股等情形)。
3. 创业企业属于高精尖、文化创意等本市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创新创业成效突出。而“成效突出”如何界定,官方仍在调研中,预计后续还会有细则出台。
有这三类爸妈的毕业生也可落户
当然,新规除了靠自己,还有一条靠“爹妈”也有机会落户。
1. 父母为北京支边人员,且在本市有直系亲属需要照顾的毕业生。
2. 父母为北京知青,且在本市有直系亲属需要照顾的毕业生。
3. 上学期间父母双方均已调京且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毕业生。
此外,上述标准的毕业生落户周期如何呢?办法也有规定,“依据职责分工,实行当年引进、次年落户。”
办法还强调,毕业生实(见)习期内主动离职或实(见)习期内考察不合格,并经延长考察期仍不合格的,可由用人单位申请,经主管单位审核,报市人力社保局批准撤销其《接收函》,停止办理落户。
优秀创新创业团队需要的毕业生落户数量无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进条件一览中,还有一条新规,“本市高精尖产业用人单位、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市属高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引进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不占引进指标。”也就是说符合这些标准的单位引入合规人才落户数量是没有上限的,这无疑给北京的优秀创业公司争抢人才增添了砝码。
上海浦东 “35条”吸引外籍人士在沪创业
上海也在此前“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人才”的基调上,再次出台细化规定。
4月3日,上海浦东新区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发布了《浦东新区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35条新规)。浦东新区将在居留和出入境、就业创业、引进落户等方面,率先试点8项人才制度。其中明确符合条件得外籍青年人才可先入境再创业。
35条新规细则中还指出:
上海自贸区顶尖科研团队外籍核心成员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该条也将此前的看人拓展成了看团队,据悉,一个团队最多可以申请6人。
允许外籍人才在上海自贸区兼职创新创业。
为全球外籍优秀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长期居留、永久居留便利,符合条件的外籍青年人才可先入境再就业,在上海自贸区工作满3年后可申请永久居留。
拥有重大创新技术的外籍高层次人才以技术入股方式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企业的,可简化程序,免于提交第三方评估文件。
外籍高层次人才,可凭其持有的在华永久居留身份证,作为设立科技型企业的身份证明,与中国居民设立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从这几条新规不难看出,上海对于有技术有能力的外籍创业者完全是拥抱姿态。而且35条新规还明确,浦东将以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为主战场,这也可以看出上海在错失互联网巨头后,还是希望恶补科创短板的。
“抢人”升级 京沪撸袖快马加入 超一线、新一线 落户你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