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不熟
◎来源 | 城市战争(sunbushu123) 已获授权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时代大变革出现的时候,你可能浑然不觉。种种数据显示,今天的中国很可能正在上演一场深刻的人口流向逆转大潮,这场逆转事关东西部地区的力量格局,也事关每一个中国人的就业选择、生活方式与资产配置。
01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多个中西部省份出现人口回流的现象。
安徽省2017年的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这已经是安徽省连续7年出现人口正增长现象。与此同时,今年也是安徽省连续第五年出现人口回流的现象。2017年全省外出人口1057.5万人,外出人口回流8.5万人,较上一年年基本持平。
数据来源:李迅雷、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盛旭供图
湖北省外出人员亦持续回流。2017年,全省流动人口为660万人,其中流入人口为157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流出人口为491万人,比上年减少6万人。
四川省连续7年正增长,2017年年末该省常住人口83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从2011年以来,四川常住人口每年都保持增长。最近7年间四川增加了260万人。而在此前十年,四川常住人口共减少了288万人。
江西省流出人口减少,去年10月发布的《江西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显示,“十二五”中后期,该省的跨省流出人口逐年减少,2013年比2012年减少3.16万人,2014年比2013年减少3.36万人,2015年比2014年减少3.19万人。
02
与中西部人口回流形成对比的是,沿海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速也出现下降迹象。
根据经济学者李迅雷的研究,上海和北京的人口增速在2011年以后均明显下降,最近两年甚至出现负增长。2007-2015年,江苏省人口净流入量亦逐年减少,2016年常住人口仅增加22万人,这主要靠本省新生人口的贡献,而来自外省市人口的流入较少。
广东和浙江的情况相对较好,在经历了2011-2013年常住人口增速减少之后,2014年开始人口增速再度加快,但与本世纪初10年相比,增速还是下降了许多。如下图所示:
部分省、市不同时期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速
资料来源:李迅雷、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盛旭供图
另外,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连续两年下降。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5年、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和2.45亿人,分别较上一年减少568万人和171万人。
春江水暖鸭先知,流动人口的变化首先反应在春运数据上。2018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约29.7亿人次,相比上一年(29.8亿)略有下降。而从2013年开始,全国春运客流量增速明显开始下降,2013年的增速是9%,2014年是6.2%,2015年是3.5%,2016年是3.8%,2017年是2.29%,2018年则是-0.3%。
03
毫无疑问,今天中国的人口流向图正在悄然改写,“孔雀东南飞”的国民迁徙路线终于被动摇。那么,是什么悄然开启了这场人口逆转潮呢?
第一个原因应为户籍制度的松动,饱受诟病的户籍制度就这么悄然间破冰了,这场变革首先要归功于眼下如火如荼的省会城市人才争夺战。武汉、成都、郑州、长沙、合肥、西安等省会城市争奇斗艳,纷纷开启了千万级的人口倍增计划,打得沿海城市措手不及。
下图为2017年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名,大部分为中西部省会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全国跨省流动人口下降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应为产业转移,一个富士康就可以为郑州解决了30多万的就业人口,再加上沿海地区笔记本、家电、手机等产业的大量转移,内陆大量产业工人实现了原籍就业,不用千里迢迢东南飞了。
第三个原因应为高房价的倒逼,这个主要面向的是大学生与中产群体,随着京沪深广房价的飙涨,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回流家乡省城。没有什么比拥有一套房子更具诱惑力了,这是中西部省城吸引人口最大的筹码。
一方面是中西部人口回流、全国流动人口下降,另一方面是城镇化率仍在快速上升。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约58.52%,距离发达国家80%到90%的区间,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未来至少还有两到三亿人需要进城。
那么,未来新增的两三亿城市人口会到哪里去?
——省城。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近年来,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开始缓慢下降,省内跨市流动的比例则缓慢上升,市内跨县流动则变动较小。意思就是,中国人好像越来越不喜欢跨省流动,更愿意省内流动了,但万流归海,省内流动的去向只有一个,那就是省城。
全国30多个省城,如果平分三亿人口,每个省城都有机会塞下1000万增量人口,这样的大时代,你激不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