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以及世界贸易战的关键,都在于对世界市场空间的支配性影响力】
□陈功
美国诱发的世界贸易战雏形初现
2018年3月1日,经过不同意见阵营激烈的争论之后,就在中国最重要的贸易谈判代表刘鹤刚刚到达美国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钢铁、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进口关税,并于此后正式签署命令。特朗普最终选择了美国商务部调查报告中提出的最强硬措施,这被外界视为或将触发贸易战,引发欧盟、中国的报复性措施。
目前这项征税政策已经公布了一批关税豁免国,显示保留了稍许的余地和协调空间。随着上述最新决定的宣布,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发起的进口钢铁、铝调查在持续近1年之后也进入到尾声,这项调查的依据是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该法规允许美国对特定产品进口是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进行立案调查。紧接着,美国商务部在2月16日公布了两份历经几个月调查后的最终报告。
虽然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反映来看,各国均不认可妨碍 “国家安全”这一理由。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此前表示,美国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大多是民用的中低端产品。而在调查中,欧盟、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南非、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利益相关方也均向美方证明,其向美出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并未损害美国家安全,而美国的“盟友”日本也表示难以接受这一决定。
市场普遍认为,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贸易战由此拉开了序幕。事实上,自从美国决定启动“232”调查以来,市场即认为此举意在针对钢铁、铝第一生产大国中国。在美国商务部公开的针对钢铁产品的调查报告中,中国被提到的次数高达202次,而位列其进口钢材排名第一的加拿大反而仅被提到24次。从美国政界以及智库人士的言论来看,“232”调查针对中国的政治意味同样浓厚,绝非出于纯经济或是产业的考量。
实际上,目前中国出口美国的钢材产品数量并不高,这是长期以来贸易战的结果。2006年,中国出口美国钢材产品为540万吨,占当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12.56%。经过数年的贸易调查,中国钢铁行业从钢材产品到钢铁制品均受到美国不同程度的制裁,导致中国对美出口钢铁产品大幅减少。到了2017年,中国出口美国钢材产品只有118万吨,仅占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1.57%。而在中国钢材出口国家中,美国也由2006年的第2位降至2017年的第18位。客观数据表明,中美贸易战已经有效造成中国钢铁产品在美市场份额的显著缩小,与2006年相比跌幅高达78%。
对美国来说,前5大钢铁进口国分别为加拿大、巴西、韩国、墨西哥、俄罗斯,占比分别为16%、13%、10%、9%、9%。2017年,美国进口中国钢铁产品仅占美国进口总量的2.2%,中国在美国钢铁进口排名中仅居第11位。铝产品进口方面情况也类似,数据显示,2013-2016年,美国进口铝产品占比最大的国家同样是加拿大,占到56%。随后分别为俄罗斯的8%、阿联酋国家的7%。
实际上,其他国家也相继派出了重量级经贸官员赴美进行谈判或是做出重大努力以避免贸易战的发生。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3月1日发表声明,对美此举深感遗憾,认为此举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内行业而进行的公然干预。欧盟委员会将提出一项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符的应对措施,以平衡美国的最新举措。加拿大外交部部长弗里德兰德则表示,任何关税都将是“绝对不可接受的”。韩国立即派出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官金铉宗亲抵美国,而实际上金铉宗自2月25日以来一直在美国进行长时间的活动,会见了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等官员,提出韩方对于232条款相关调查的担忧,并考虑一项将韩国企业损失最小化的计划。
美国的这些世界“盟友”实际是期待美国能够将矛头仅仅对准“传统的敌人”中国,压缩中国市场空间,而不要累及朋友。这种期待无疑是错误的。无论是否在钢铁产品贸易上存在豁免,美国率先启动的全球贸易战,实际是无分产品,无分边界,无分远近,无分亲疏,实实在在是一场唯我为中心、唯美国市场利益为中心的世界性贸易战。目的是推动“美国第一”的战略,至于其他,则不在这些贸易强硬派的考虑范围之内。
全球市场战争的核心是空间
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世界贸易战的关键,都在于对世界市场空间的支配性影响力。这是一场世界级别的市场战争,是一场围绕各自国家商业利益展开的市场之战。这种形态的“战争”,核心是空间——商业空间。
市场空间对于经济增长的核心价值,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市场空间的大小和影响力决定了世界的形态和均衡。市场大,可以有效支持经济增长,越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越是依赖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即便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也要从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这种转型也将导致经济增长对于市场空间的依赖。
第二,世界领导力的基础是市场空间的大小,空间决定了未来。世界各国的实力和地位是由经济增长所代表的经济实力确定的,经济增长需要市场空间,因此没有市场空间支持的世界领导力是不可靠的。
第三,全球化的影响延伸。全球化导致了世界资本和财富的重新组合和分配,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腾飞,预示着世界市场出现了一定的新空间。不过,世界的全球化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反全球化势力现在空前高涨,显示全球化所导致的市场空间扩张实际是相当不稳定的。
第四,资本受制于空间。新兴市场或市场新空间的回报,要比传统市场来得高且多。因此资本对市场空间的追逐从来没有停止过,过去是中国,现在越南、印度、甚至是孟加拉国。市场吸引着资本,资本支撑着市场扩张。
第五,生产受制于空间。生产只有在有效市场的支持下才能持续,否则就是巨大的库存和债务。所以生产的扩张,一定需要市场空间的持续扩大。
第六,消费取决于空间。消费的增长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出现急剧增长,大众消费尤其如此。要想推动消费快速增长,必须尽快扩张空间,使用的手段通常是城市化。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大量人口进城,空间在中国内部迅速扩大,中国的消费市场也迅速成形并扩张,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在于,中国内部市场的扩张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外部市场空间对于中国也至关重要。
第七,技术的价值取决于空间。技术的种类很多,其中消费科技对于市场的影响最大,且消费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又引导了其他的技术和投资。任何一种消费科技的成功,均取决于市场,只有受到市场欢迎的消费科技,才能最终实现技术的价值。所以消费空间的扩大,确保了技术尤其是消费科技的价值实现。
第八,国家优势地位取决于空间。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并非可以仅凭领袖的政治智慧来实现,经济实力才是支持世界地位的关键。经济如果出现混乱局面,则国家的崛起将无从谈起,世界地位必然出现动摇。
第九,经济的涨落取决于空间。市场空间大,经济总量就大。尤其是市场空间的扩大可以容纳更多的资本,增加资本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正如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所做的那样。
第十,回避风险和经济危机需要空间。资本过剩导致了大量“泡沫”,如果存在更大空间,明显有利于消化资本,消化生产过剩和库存,从而有利于回避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所以,现在世界重新进入到一个认识市场空间的发展阶段,大家都知道市场空间的重要性,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很小的发展中国家,要让其开放市场,也都会面临重重讨价还价。
值得重视的是,全球化的过程包含重要的市场空间的扩张与重组,但现在这一进程似乎正在受阻。世界各国在意识到全球化所产生的各类“副作用”之后,部分受到创伤、无法接受全球化带来的市场空间调整的国家、社会组织和区域组织,态度开始动摇,出现倒退,甚至开始狙击全球化的进程。
市场之战的地缘影响
未来“市场之战”一旦发生,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各国政策将会出现何种变化?可预测的情景如下:
第一,世界市场因为“市场之战”的压力和逆全球化的盛行而破碎化。也就是说,既然全球化无法继续,那么全球化沿着碎裂的方向逆行,渐渐地可能被区域化代替。如英国的脱欧,即为一显例。
第二,小国全面依附于大空间市场。小国唯有抱团取暖,让渡一部分国家利益,才能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小国失去话语权是必然的。TPP等区域组织依然会有存在的价值,作为替代性生存空间的价值将会被发现,将会吸引若干小国以及察觉到危险的大国加入。
第三,市场空间的参与者让渡部分国家利益。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如欧盟和拉美,欧盟因为欧元的存在,实际参与国家已经让渡了货币主权,而拉美国家因为地区市场的原因,也必须紧紧依靠美国市场,并为此付出一定的国家利益。
第四,世界“市场之战”的压力,以及逆全球化的背道而驰,造成全球市场空间瓦解后,新的经济空间聚合只能是小型、不稳定的。而划分这种小型、区域性的市场空间手段非常多元,包括意识形态、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商品壁垒、军事威慑和政治联盟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最为困难的是原先在全球化方面比较激进的国家,他们有很大的可能性被排斥在外。
第五,均衡更加难以实现。破碎的市场空间切割了全球原有的产业关系、资本关系和资源关系,迫使更多的国家走向“自力更生”,这将使得均衡更加难以实现,经济危机必然时隐时现。
如何有效回避未来的全球市场之战?如何避免经济崩溃和贸易战的发生?
答案实际上很简单。全球市场之战究其实质是一种逆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保守主义浪潮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造成的结果。为了防止进一步的失控,有效的政策选择就是进一步加快全球化的步伐,延续全球化的基本逻辑,进而走向“全球融合”,而不是减缓或者放弃全球化,造成根本不可能存在赢家的世界市场空间急剧萎缩。
各国政府要以如下目标为前景和实现方向:(1)通过法律破除空间壁垒,让社会发展具有可见的透明度和制度规则。(2)分享市场、资本和技术,实现均衡条件下的市场扩张,真正实现全方位互利互惠,克服利己主义的全球化弊病。
(3)通过空间组织以及空间组织关系层次的全面制度化的沟通及对话,实现共识条件下的世界性融合目标。换句话说,世界市场的组织以及制度的进步和提升,能有效保证全球融合的顺利实现。就此而言,WTO的进一步改革以及TPP的发展,将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
(作者为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