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赵伟 | 结构性去杠杆的实质
2018-04-08 16:32: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长江宏观·赵伟 | 结构性去杠杆的实质

热点分析:结构性去杠杆,实现金融防风险的同时,助力经济“加速转型”

(1)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正式提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降低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杠杆。

(2)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已超过美国水平;其中政府和家庭杠杆率持续上升,企业杠杆率略有下降、仍处高位,国有企业杠杆率显著高于私营企业。

(3)杠杆率的持续上升和结构分化,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和我国融资结构密切相关;资源错配、风险聚积下,盲目去杠杆可能适得其反。

(4)结构性去杠杆,一方面从分子端优化负债结构、稳定负债增长,另一方面从分母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实现金融防风险的同时,助力经济“加速转型”。

(5)重申我们年度观点,政策助力“加速转型”和防风险背景下的信用收缩是2018年的逻辑主线。

债市策略:短期债市或仍处于震荡格局,中长期债市走势或重回基本面驱动

短期来看,债市或仍处于震荡格局;中长期来看,对债市走势判断或需重回基本面分析。近期,受资金面、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收益率震荡下行。考虑到市场对经济走势判断逐渐明朗化、金融防风险措施逐步落地,债市短期或仍处于震荡格局,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交易空间已相对有限。中长期来看,随着金融防风险持续推进,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或逐步调整到位;同时,信用收缩对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债市走势或重回基本面驱动。此外,交易型机构行为逐步调整下,信用债或面临补跌风险,信用收缩也可能加快信用风险的暴露。

热点思考

结构性去杠杆的实质

事件: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4月2日召开,会议强调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信息来源:新华社,长江证券研究所)

点评: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正式提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降低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杠杆。近期,机构改革后的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研究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会议首次正式提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大多要求推进去杠杆,且强调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紧随其后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主要是贯彻和落实具体措施,2017年强调要防控金融风险、及时弥补监管短板,2018年首次正式提出“结构性去杠杆”,强调对不同部门和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降低杠杆。

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已超过美国水平,其中政府和家庭杠杆率持续上升,企业杠杆率略有下降、仍处高位,国有企业杠杆率显著高于私营企业。近年来,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持续大幅上升,由2011年底的181.1%上升至2017年9月的256.8%,超过美国的250.9%,也远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平均水平。分部门来看,政府和家庭杠杆率持续上升,2017年9月较2011年底分别上升12.8和20.3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是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上升的主要贡献项,2016年前持续大幅上升、之后略有下降,但仍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水平。此外,不同性质的企业杠杆差异较大,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而国有企业大幅抬升后保持高位,且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杠杆率的持续上升和结构分化,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和我国融资结构密切相关。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大规模刺激政策,各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由于此前很长一段时期,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因而往往借助国有企业、城投平台融资,这不仅表现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也使国有企业债务快速扩张。尽管随后表内信贷收紧,非标融资等影子银行业务迅速扩张,杠杆率得以持续上升。此外,由于我国仍以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大中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尤其在经济下滑、资产回报下降时期;而小微企业或民营企业,获取银行贷款较为困难。2011年以来,主要金融机构企业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持续小幅下降,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总体抬升。

杠杆率结构分化下,盲目去杠杆可能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资源错配。杠杆率的结构分化,实际上是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一种表现,以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投融资为例,2013年后,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超过国有企业,而私营企业总负债占全国总负债比重持续显著低于国有企业,2016年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国有企业高9.7个百分点,而当年私营企业总负债占比较国有企业低22.4个百分点。这种持续的资源错配,导致经济效率低下、风险聚积。若盲目去杠杆,小微、私营企业等获取资源的难度可能进一步提升,或进一步加剧资源错配。

结构性去杠杆,一方面从分子端优化负债结构、稳定负债增长,另一方面从分母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稳”和“降”的平衡。从杠杆率公式来看,去杠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从分子端控制负债端增长,或者从分母端做大经济总量,或者双管齐下。总而言之,实现杠杆率下降,需使分子端增长慢于分母端。如果一味压缩分子端债务增长,可能导致债务通缩,进而拖累经济增长,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即为典型案例。中央财经委员会将结构性去杠杆上升至顶层设计的高度,分子分母端双管齐下,分子端重点去低效、高风险的负债,同时,信贷支持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实现负债结构优化、增长稳定;分母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而实现去杠杆和稳增长之间的平衡。

结构性去杠杆,从源头助力金融防风险。除了金融同业部分,金融机构资产端对应的,即非金融部门负债端。金融防风险背景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端和表外业务已出现增长放缓、甚至规模收缩,尤其是金融同业部分(详细请参考《从银行报表,看防风险阶段》)。随着金融防风险的进一步推进,防风险工作逐渐从金融体系扩展至实体部门。结构性去杠杆,即从非金融部门最低效的负债入手,从源头上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避免盲目去杠杆导致资产质量进一步下降;同时,加强信托、委托等的管理,压缩表外融资,减少表外风险的暴露,助力金融防风险。

结构性去杠杆,加速传统行业出清、助力经济“加速转型”。结构性去杠杆,推动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加速出清、降低分子端压力,也为新经济、新动能腾出加杠杆空间。与此同时,政策引导资金流向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新经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做大分母端,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总体来看,结构性去杠杆,是稳杠杆和降杠杆的过程,也是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过程。

重申我们的年度观点,政策助力“加速转型”和防风险背景下的信用收缩是2018年的逻辑主线。伴随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政策持续支持引导,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消费升级等“新经济”将成为2018年经济重要发力点。防风险推进下,同业、表外业务收缩,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增长先后放缓,非标融资压缩拖累社融增长。随着信用收缩的影响逐渐显性化,经济或阶段性承压。重申我们年度报告《吐故纳新》观点,2018年坚定看多“转型”、看多“新经济”;同时,需要警惕信用收缩导致的经济阶段性下行压力。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正式提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降低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杠杆。

(2)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已超过美国水平;其中政府和家庭杠杆率持续上升,企业杠杆率略有下降、仍处高位,国有企业杠杆率显著高于私营企业。

(3)杠杆率的持续上升和结构分化,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和我国融资结构密切相关;资源错配、风险聚积下,盲目去杠杆可能适得其反。

(4)结构性去杠杆,一方面从分子端优化负债结构、稳定负债增长,另一方面从分母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实现金融防风险的同时,助力经济“加速转型”。

(5)重申我们年度观点,政策助力“加速转型”和防风险背景下的信用收缩是2018年的逻辑主线。

【本文推送内容节选自长江研究已发布报告,报告原文请见2018年4月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结构性去杠杆的实质》】

1.宏观政策或监管政策出现大幅调整;

证券研究报告:结构性去杠杆的实质

对外发布时间:2018年4月8日

杨飞 邮箱:yangfei3@cjsc.com.cn

评级说明及声明

重要声明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编号:10060000。本报告的作者是基于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本研究报告。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包含作者对证券价格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法律法规要求披露或采取限制、静默措施的利益冲突。本报告版权仅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长江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刊载或者转发本证券研究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证券研究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报告的,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长江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平台。相关观点或信息请以“长江研究”订阅号为准。本订阅号仅面向长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非长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订阅号中的信息。长江研究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长江证券的客户。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订阅号接受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相关风险提示,充分理解报告所含的关键假设条件,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含义。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人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全部投资风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