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一真
市场该以怎样一种姿势面对或迎接新经济企业境内上市?虽然市场目前有不少争议,但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监管者和市场人士认为,对新经济企业境内上市的包容,恰是A股资本市场成长的温柔。
3月22日,《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正式发布,围绕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以下简称“新经济企业”)境内上市的路径已经明朗。
“源头活水”
喝彩声中,也不乏“毒角兽”、“妖精论”、“割韭菜”之类夺人眼球的夸夸其谈。究竟是源头活水,还是洪水猛兽?某监管层接近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时代,新经济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也理应成为启动资本市场新一轮驱动发展的引擎。
上述监管层接近人士认为,在拥抱新经济企业已成为全球各大资本市场共识的今天,新经济企业上市数量的多少,特别是有无新经济龙头企业上市,不仅体现着市场的包容性和多样性,甚至决定着该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其逻辑如下:
首先,拥抱新经济企业将有利于优化A股市场整体格局,助推存量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和“独角兽”企业的去伪存真,新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崛起击碎的只是存量泡沫,引来的却是增量活水。
其次,细看《若干意见》,试点对象既要身处七大行业,又要满足市值、收入等选取标准。在选取机制上还要能够经过科技创新产业化咨询委员会的挑剔眼光,正体现了“大胆创新、小心求证”的改革精神;
再次,为优质新经济企业上市提供快速通道,有助于鼓励传统企业加快创新并推动创新企业加快发展。从长期看也将提振新兴行业的整体估值,形成产业经营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最后,新经济企业上市不仅将使广大股民直接共享中国经济转型的可观红利,也将有助于他们透过这些更加熟悉的上市公司,了解具有示范性的估值标准,在价值重构的市场里更趋理性,更加成熟。
“资本市场拥抱新经济是引‘源头活水’的创新之举,其所带来的‘供给侧改革’效应,对于市场、行业、企业和投资者都将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上述监管层接近人士称。
“多措并举”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既要有一往无前的自信,也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严谨。从特殊到一般,从试点到常态,任何的改革都将在鼓励中前行,在质疑中完善。
诚然,新经济企业,特别是海外上市公司中有望入围的“红筹们”,她们已过初创期,但仍保持着年均40%以上且高于A股同业均值的增长态势,和预计每年超百亿的投资回报。上述监管层接近人士认为,新经济企业绝不是“回家割韭菜”,而是A股市场“抱得美人归”。
至于保荐上市的是“独角兽”还是“毒角兽”,上述监管层接近人士解释,一方面《若干意见》对新经济企业有明确的选取标准和严格的筛选机制,另一方面理性的市场投资人不会“明知有毒偏要以身试毒”。唯有“完善政策指引、强化中介责任、规范大股东行为、加强投资者教育”,参与各方齐心戮力,才能从根本上使资本市场告别“刮骨排毒”的阵痛形成“百毒不侵”的免疫。
因此,上述监管层接近人士称,推动落实新经济企业境内上市试点工程,不能只看见“发行方式出新、发行条件变通”的“单兵突进”,更要发觉到“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完善发行定价机制”的“多措并举”。
“与其担心来的是‘洪水猛兽’,不如跟着试点‘细水长流’。走出‘被割韭菜’的阴影和盲从,市场也就多一份‘行稳致远’的坚定和从容。正如新经济企业的发展不会停步,资本市场的改革也将风雨兼程。” 上述监管层接近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