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分享】PE投资的“实践”与“安心”
2018-04-06 15:07: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华盖分享】PE投资的“实践”与“安心”

本文内容根据华盖资本创始人许小林在清科沙丘学院讲课笔记整理/删减而成。

1、PE投资的基本素质:情绪管理能力强,身体素质还要好

为什么说PE也是一个德扑游戏?德扑最考验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果情绪容易失控,没有一个好的心态,通常都很难赢钱。很多人有很强的冲动,频繁地出手,每把都进去,频繁进场,通常都不是最后的赢家。德扑很需要耐心,在别人都频繁下注而你没有好牌的时候,你能耐得住寂寞。

和德扑类似,能够赚大钱的投资,一定不是所有的赛道都去赌,而是有些项目下了重手,在这些项目里面投的比例很重,金额也很大。这种项目一旦成功了,会给机构赚非常多的钱。有时候一期基金可能就靠一笔非常重的投资,可以把整个基金的钱全部赚回来。

真正投资做得好的人,通常德扑都玩得很好,或者说德扑玩得收放自如的人,做投资也不会太差。任何一个小的赛事,从开始入局到最后拿冠军,你需要连续战斗,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做出决策,要坚持到最后还能不出局。

别人问我做好投资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我说是身体素质。尤其是在中国做投资,你要是身体素质不好,那么投资根本做不好,因为中国太大,我们经常要看很多项目,对体力要求也是很高的,这个跟德扑游戏也很类似。

2、中美PE之“大不同”

【基金规模/来源】,美国PE的平均规模大概是13.2亿人民币,而中国PE的平均规模为4亿人民币。目前中国的PE机构总体上管理的规模还是比较小。从主流的LP来讲,美国基本全是以机构为主,包括大学的基金、养老基金等这种规模化的LP为主,这种LP给出来的钱,可能都是10亿到20亿,甚至可以给到50亿到100亿美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体量。中国的PE机构管理的资金还是来自于高端个人的私人财富。虽然这几年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母基金、银行保险都进到了LP阵营里面来,但目前主流的仍然还是个人。

【LP的偏好/市场环境】,美国的机构投资人,他们对GP的选择会很严,但是一旦选定了,基本上不做任何干预,GP完全是自己独立的决策。但是在中国,仍然会有很多LP,希望能够参与到所投项目当中来,这是管理文化的区别。从整个市场环境来讲,美国PE几乎在任何行业里面PE都可以成为控股股东,也可以成为财务性投资人。但是在中国,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3、中国PE的现状

【同质化严重,主要偏财务/量可观,质堪忧】,除了钱之外,你重点要考虑自己究竟是选什么样的投资机构。很多时候创业者会去考虑投资机构除了投资之外,对业务有什么帮助。他是不是最懂我这个行业,以及懂我?我需要的很多市场资源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他是不是真能帮得到?这一块是现在很多投资机构没有体现出来的,当然这也是所有PE机构下一步都想加强的地方。我们现在国内的整个私募基金行业,最新数据可能已经达到12万亿;虽然量可观,但是质堪忧。

【“募、投”达到大学水平;“管、退”则为初中水平】,整个股权投资行业,现在最弱的就是投后管理和退出。这两块,说我们可能到初中水平都算是表扬的了,现在包括排名前20的机构,在这两个方向上都是属于粗放式操作。

4、判断一家PE的优劣标准

现实中对PE的评价标准包括“各种榜单、媒体影响力、基金规模、明星案例”等;然而,我们真正去评价一个基金的标准是什么?我理解的就是两个标准,在医学上讲叫“金标准”。

【第一个标准就是退出】,有些机构并不提供真实的退出数据。还有一些机构,它的基金周期没有到完全退出的时候,所以它只能被迫用已经IPO的项目数据,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退出。基金最完整的业绩是什么?比如基金有10亿规模,七年的周期,历经五年或者七年(有些基金会退的早,可能五年就退了),等到完整的基金退出以后,整体基金的现金回报。

【第二个标准就是人和机构在产业中的地】,怎样体现地位?最简单的就是你今天想搞一个小的沙龙,你能不能请到这个行业里面最牛的人过来?你如果能把他们请来跟你讨论问题,那就是你的江湖地位。这个地位决定了什么?决定了你在过去的业绩的基础上,你未来还可持续,因为你在行业里面有影响力,你在行业里面的资源是可持续的。比如基金回报同样都是年化百分之三十几的回报,但是如果你在这个行业里面没有地位,你这个回报是不可持续的。你有可能是撞大运投对了,也有可能是跟投赚了很好的回报。

5、产业投资人和PE之不同

产业投资人和PE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一旦某个项目你撂挑子不干了,产业投资人可以派人直接把被投企业接收了,直接管起来。而对于投资主导的这些机构来讲,一旦碰到创始人不干了,或者说想换创始人的时候,是一个最头痛的事情,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再去找一个产业机构,比如上市公司或者这个行业里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帮忙去收拾这个烂摊子,或者说把这个资产接过去。美国在这一点上区别不像中国这么明显,因为美国的主流就是并购基金,PE的主流绝大部分都是以控股为目的的。包括巴菲特,他看上去是做二级市场,实际上很多公司都是控股型投资,他并不需要本人去参与经营,他有很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而中国在每个细分行业里面都很难找到职业经理人。

为什么现在中国很多的基金不敢叫并购基金?就是因为我们很难有又懂产业,又在投资方面做得很好的人。大多数人要不就在产业里干了一辈子,但是对投资的事情经验太少,基本上还没有经历一个基金的完整周期;而大多数经历了基金完整周期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金融背景出身,而非产业背景出身。未来在市场里面真正对行业有最大影响力的,一定是做过产业和有产业经验的投资人去做并购基金,这个会成为市场的一个最有竞争力的主体。在产业最好的公司里干过一二十年,然后出来转做投资的这些人,将来会在PE里面成为最好的投资人。

6、我的PE投资理论

最近别人推荐给我一本书,叫《兴衰30年》。书中选了16位企业家分成八组,一边是成功的,另一边是失败的。针对他们从1983年一直到2013年,这30年间这些企业家的变化进行分析,都是干同样一个事情,都是在差不多的时间上了福布斯排行榜,但是一个成功了,一个现在早已不见人影。书中提到一个中国企业家失败的冰山模型,露出来的是冰山的一角,体现出来叫激进的扩张策略和风险控制意识的弱化,个中精要,大家可以抽空研读与体会。而我自己琢磨的两个观点/理论,也想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理论叫“宽窄”理论】,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在想,在创业初期的时候,我们究竟选择一个宽的方向还是窄的方向,有一些赚钱机会你做还是不做?当你想做一个很宽的方向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个方向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经历,是你在一个短时期里面资源的聚焦。就是看上去很窄的一个方向,其实是可以做出来很宽的一条路的。反倒有时候我们想走一条特别宽的路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什么方向都没有标签,你什么方向都跑不出来,最后你越走越没有市场。(这个是不是在宽窄巷里喝酒的时候想出来的啊,哈哈哈。)

【第二个理论是“趋势”理论】,人的能力有大小,运气也有好坏。但是更多的时候真的是时代造就英雄。千万不要觉得谁做投资做得好,谁创业创得好,是因为你很牛,其实是因为那个时代给你的机会很牛。2007年,当时全中国新财富里面中国的十大富豪,八个都是做房地产的。在那个时代,中国最好的最有能力的人都在房地产吗?肯定不是。那是一个特殊时代。到了2017年,中国十大富豪里面,只剩下两个是做房地产的,很多都是互联网这一批新经济形成的企业,从服务行业来的。

最近这几年,我开玩笑说好不容易把60后熬下去了,以为70后赚钱的时候来了,结果发现互联网金融出来赚钱的全是80后,在80后还没高兴几天,又发现区块链赚钱的好多都是90后。这些你会看到,时代比你个人的能力远远要大。

7、PE项目的投资标准

我经常在华盖内部讲,我们投所有的项目,就三个标准——趋势看好、团队靠谱、帮得上忙。

【趋势看好】,拿医疗举例,现在我们在投的一些医疗项目,没有创新,基本上我们都会否掉,这样的项目可能立项都立不了。我们一年可能看200多个项目,只有将近20个项目才能进到立项里面,那首先趋势就要对,如果这个方向我们都不看好的话,我都不会启动第三方尽调。

大家经常会说到风口,风口不是趋势,这个是我自己切身的经验。我在2007年去投医疗的时候,医疗真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投资风口,只能说大家觉得医疗的热点会来,但是没有那么热。真正热其实是在2009年,当时国家第一次提医改之后,我们当时也组建了医疗基金,有很多的机构都把医疗作为一个投资方向,然后在2010年之后医疗越来越热。但是,如果你在医疗是风口的时候,你再去投医疗,肯定要投最贵的,要不然你不可能成为市场的主流。

所以对投资来讲,尤其是PE投资需要走5到7年的周期,我觉得一定还是要稍微超前一点去看趋势,不要去追所谓的风口。趋势不是看出来,也不是追出来,而是守出来的。你在很多领域里面,你还是要自己琢磨,自己去跟踪一段时间。TMT热的时候,我们投医疗的人也挺痛苦的,别人投资的项目都翻了几百倍上千倍了,你投一个项目吭哧吭哧才翻了一倍,你甚至觉得选错行了,但是你一定要坚持下来。所以,很多时候还是要牺牲一些时间去守,直到成为你自己的风格。

【团队靠谱】,怎么样去看团队?牌桌上看性格与钱品。不管是打麻将还是打德扑,牌桌上真的是很能看人的性格特点和对钱的态度。酒桌上看意志。观察一个创业者,你可以从酒桌上测试一下他,如果你要投资一个企业的创始人,你看他是不是喝完酒以后就完全变一个人?如果是,那你真的要小心一点。会议桌上看激情。我们投过的这些优秀企业家,基本上有一个共性,你谈别的他不了解的东西的时候,他可能一句话都不讲,一旦谈到他自己的公司和业务,不管他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一定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的。

【帮得上忙】,如果这个企业我们感觉自己帮不上忙,但是他给我很低的价格,我觉得可以赚钱,这样的项目我都建议大家别投。如果你觉得这个创始人可以做成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一旦入股进去,对他来讲是一个重大的股权比例和决策权的分享。这时候一旦你占据了这个位置,实际上别人是很难来替代的。

对一些成长性企业来讲,最怕的是有些股东站在这个位置上什么帮助都没有,但是他又有话语权。在这类企业里面,你成为他的股东以后,对他是一个负效果。而你一旦老帮不上忙,他就会对你有牢骚,老觉得你赚了便宜,股东跟投资人之间会出现很多矛盾。他一定想把你清出去,然后你又觉得估值太低了,恨不得再赚十倍才出去。他本来三月份就可以完成融资的,你有可能跟他拖到七月份,很多企业会被搞得很被动。所以,我们要想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一个好的口碑,真是能投出一批很好的企业的话,你一定想清楚能否帮得上忙,帮不上忙就别投。

8、PE投资的“实践”与“安心”

作为募资来讲,很多人说我就擅长投资,我最好找一个合伙人就专门管募资,最好不要有这样的幻想,最大的募资人就是你自己,而真正对募资起作用的是整个团队,尤其是牵头的合伙人最重要。我认为投资在“募、投、管、退”这四个环节里面超不过20%。大家不要盲目地以为投资最重要,真正赚钱的都是靠你投后和你选的退出时机,而不完全是靠你所谓的眼光。那些所谓靠眼光赚钱的投资人和创始人,都是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你花多大的力气,就产生多大的收益。

在“管”和“退”方面我们现在还比较弱,但是我觉得这一块是未来体现PE的分化,或者体现PE能力的最主要方向。中国现在最缺的是投后管理的能力,很多PE机构里面的人都不具备深度的投后管理能力,另外最能彰显一家投资机构水平的就是退出。

【“实践”】,投资真正的经验是在实战中积累的,你去投一个案子,比你看十个成功的或失败的案子肯定都要有作用得多。投资圈里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会投的就是徒弟,会退的才是师傅。退出的时机、方式等很多操作是非常彰显水平的。很多时候,因为你在退出方面做得不好,收益率会大打折扣。

【“安心”】,我们做投资决策最后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安心。你根本不需要别人去说服你,你自己就能说服自己。你觉得这个事情可投,你才能去投。如果你自己说服不了自己,不管协议签得有多好,回购条款有多么漂亮,建议不要去投。不管你是投资经理还是合伙人,你都要把握这个标准。

投资本身就是在创造社会财富,这几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尤其是新经济模式的涌现,可能一半以上都是由投资机构在背后推动。而且,对很多别人不是那么看好但是你坚定看好的事情,你去给予很多的投资或者支持,当这些企业成功了以后,你会非常有成就感。

谢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