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900字,读完共需1分钟
受访专家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文章刊于3月31日台湾《旺报》。
近来西方国家批评中国对外展现“锐实力”,被认为是新版的“中国威胁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受访指出,中国不妨采取“新韬光养晦”策略,一方面保持战略自信,另方面用更长远的眼光,与西方不友善舆论斗智斗勇,以巧作为、深作为,用“太极”方式化解西方的“拳击”,戒骄戒躁,持续国家善治,才能真正令外界心悦诚服。
王文近日一篇《中国应对“新威胁论”需有战略耐力》文章,获得《参考消息》报全版刊载,他3月30日接受《旺报》访问,进一步阐述其理念想法。
威胁论转为行动规划
王文指出,相较19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威胁论”,新一波威胁论逻辑更严密、用意更深远、行动感更强,能否成功化解直接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崛起的进程;他分析,过去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多为学术假想,许多说法随着时间,都被证明是假的;相比之下,此轮“中国威胁论”显得真实许多,是西方国家真正感受到中国的普遍威胁存在。
王文指出,过去西方长期垄断着全球进程,但自2016年中方主办G20峰会,提出明显比西方主导全球治理议程更普世、更受欢迎的中国方案,延续数百年的“西方优越论”走下神坛;于是,中国道路为世界提供了思想公共产品,成为全球各国发展的另一种选项,在应对气候变化、捍卫自由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中国都大有被国际社会拥戴为“全球领袖”之势,支持率远大于西方。
以史为鉴应戒骄戒躁
王文指出,中国须以史为鉴,一旦扩张过快,就会引起外界阻碍,导致成本超过了所能得到的收益,最终会导致崛起失败;他建议,不妨采取“新韬光养晦”,一方面继续保持战略自信,持续对内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对外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想;另一方面也要学会用更长远的眼光、更有恒心的战略耐力,与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不友华势力”斗智斗勇。
王文强调,新韬光养晦绝对不等于“新不作为”,而是要“巧作为、深作为、实作为、长作为”,是要进行更精细化的对外作为;中国要深化落实过去五年来对国际社会的各项承诺,优化存量、扩大增量,通过企业合作、对外投资、贸易往来等方式,做大中国发展的“崛起红利”,塑造新型大国的崛起口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