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
王南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篇章。近年来,在环保的顶层设计、法规完善以及执行力度等方面,人们确实感受到积极变化。但最近大范围的沙尘暴和雾霾提醒我们,美丽中国蓝图任重道远,在政策落实、行业自律、企业创新等领域,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久久为功。
蓝天多了,绿化多了,水逐步变清……人们对环境的感受,有环保立法升级的功劳。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或修订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案近20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强化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制裁,还就政府、企业公开环境信息与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作出系统规定,开启了中国依法治污的新纪元。而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后,排污企业被套上“金箍咒”,直接受到经济约束。
从有关部门公布数据来看,环境保护法实施后,查办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都大幅提高。比如2017年全国对环境违法实施的行政处罚案件是23.3万件,罚没款115.8亿元,比环保法实施以前的2014年增长了265%。从前不久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透露的信息看,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紧盯环保工作不放松,这无疑给担忧经济增速压力会否导致环保放松的人们吃了定心丸。谁破坏绿水青山,就让谁失去金山银山甚至倾家荡产、锒铛入狱,才能维护法律的威严。
淘汰落后产业的政策力度还要继续加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介绍,五年来,共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其中近两年力度尤其大,化解过剩产能1.2亿吨,取缔了全部地条钢;五年来退出煤炭产能8亿吨,其中,近两年总共化解过剩产能5.4亿吨;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这些措施为下一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示范样本,人们期待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小五金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一批对环境和居民健康有负面影响的企业,也相继驶入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加强化工、染料等重点行业尤其是“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是绿色发展要啃的硬骨头。我国是染料生产和使用大国,染料年产能约为130万吨,占全球产能的60%以上,市场份额占全球40%以上。在原环保部发布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年版)中,一共有885项产品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目录,其中涉及染料的就高达200余项。浙江龙盛集团染料事业部总工程师欧其认为,应制定精准执法细则,推进环境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大“散乱污”企业排查力度。在提升精细化工行业本质安全的议案中,代表们建议制定自动化提升和改造的配套政策,对落后技术强制淘汰,推广绿色工艺;行业监管应将风险评估覆盖工艺全过程,培育能够激励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从末端治理转向前端创新;而公众秉持绿色消费理念、抵制高污染产品,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生态文明被写入宪法。继写入党章后又成为国家意志,必将对绿色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绿色发展理念由宪法共识走向实践纵深,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