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记者量身打造的行业资讯平台
今天,人民日报社领导班子调整:于3月17日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的杨振武同志不再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职务,李宝善同志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庹震同志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同志在会上说,2009年,他曾经离开人民日报,到上海市担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大上海的熏陶和历练,使他认识了报社之外的天地、增强了在不同岗位履职的本领,体会到在地方工作的别样滋味。杨振武同志还表示,在人民日报社工作近37年来,他从一名校对做起,经历夜班编辑、驻站记者、首席记者,一步步成长为部门副主任、主任、社领导。值此离别人民日报社、离别老同事之际,杨振武同志心中充满不舍,在发言中感谢总书记的关怀、编委会的勠力同心、各部门各单位的鼎力相助、全体职工的顽强拼搏及老同志们的理解支持。当然,对于此次转岗转任,杨振武同志也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一句唱词表达了心境:“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
以下为杨振武同志在会上的发言全文:
中央决定我不再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职务,我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中央决定李宝善同志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庹震同志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我坚决拥护。对他们今天的讲话,我都赞成。希望大家像支持我一样,支持和配合宝善同志、庹震同志工作,同心同德,继续奋斗,再创人民日报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大家知道,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的信任和重托,也是对人民日报社工作的肯定和鼓励。这些天,我肩负两份责任,忠于职守,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在今年报社两会报道工作总结会上讲过,“在岗一分钟,尽责60秒”,这是我对报社同志的承诺,也是一名老党员对党应有的忠诚。
2009年,我曾经离开人民日报,到上海市担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大上海的熏陶和历练,使我认识了报社之外的天地、增强了在不同岗位履职的本领,体会到在地方工作的别样滋味。2013年,当我再次回到人民日报时,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惶恐,我扑下身子,倾尽全力,心无旁骛地当好“大编辑”,一年后担任社长。感谢研农同志和前任编委会打下的坚实基础,使我接手后能够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推进人民日报事业不断创新、不断攀升。
我的根在人民日报。大学毕业来这里,除去到上海工作时间,我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已近37年。这里有我的理想和追求,有我的师长和同志,有我的心血和汗水。从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到温馨的金台西路,是人民日报这方沃土培养了我,是党报厚重文化滋润了我。我从一名校对做起,经历夜班编辑、驻站记者、首席记者,一步步成长为部门副主任、主任、社领导。我深深挚爱这张报纸,深深喜爱这个大院,深深热爱党的新闻事业。能够为人民日报事业奉献绵薄之力,是我人生最大的光荣!无论走到哪里、身居何处,我都永远不会忘记走过的路,永远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永远不会忘记人民日报!
我任社长这几年,正是我们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时期。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发展变化也是令人瞩目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中央办公厅、中宣部、中组部等领导机关的有力支持,在于报社全体同志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作为报社第一责任人,我在倾心倾力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大量喜悦和感动。多少人、多少事已经铭刻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今生今世都难以忘怀。
永难忘,党中央的信任、总书记的关怀。履新伊始,我们提出“强、严、实、动、廉、和”六字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予以肯定勉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明发展方向;人民日报举办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总书记写信祝贺鼓励;人民日报与俄塔社举办“中俄边境采访行”,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出席采访团出征仪式;人民日报社和塔斯社在莫斯科合作签约,总书记在克里姆林宫亲自见证。总书记还多次对我们上报的材料、内参作出重要批示,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人民日报的报道和观点。特别是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亲临人民日报社视察,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强大动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国家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让人民日报紧紧跟上了这个新时代!
永难忘,编委会的坚强团结、各编委的勠力同心。报社编委会是一个政治坚定、高举旗帜的班子,是一个党性坚强、维护核心的班子,是一个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的班子。各位编委成员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开会畅所欲言、工作履职尽责,精神奋发向上、作风雷厉风行。无论多难的事,大家给我的回答从来都是:“请放心!”我常为同志们的精神状态而激励。我和宝善同志相互尊重、并肩战斗,共谋发展、相处融洽。每天中午饭后在院里散步,大家都真诚交流,其乐融融。“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编委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带出了整个队伍的大团结,营造了报社政治生态的良好环境。
永难忘,各部门的守土尽责、各单位的鼎力相助。各部门班子成员、各媒体企业负责人,都是我熟悉和了解的报社骨干、优秀人才。大家直接负责一个部门、领导一家媒体,或是一个企业,责任重于泰山。有任务,大家抢着干;有困难,大家埋头干;有要求,大家比着干。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比翼齐飞。这几年报社事业之所以发展、进步、变化,同志们起到了“扛大梁”作用!我们坚持全社一盘棋,打通人民日报与海外版、与社属媒体企业、与国内外分社之间联系,融合发展,相互支持,共同受益,增强了人民日报的整体战斗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永难忘,全体职工的顽强拼搏、老同志们的理解支持。人民日报的辉煌篇章,是报社所有员工用热爱、用责任、用心血、用汗水书写的。人民日报办报和事业发展的各项业绩,都是人民日报人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干出来的。我从同志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从充满朝气和锐气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报社的美好未来。报社老同志都是我的老领导、老同事,他们看着我成长起来,对我工作格外支持,我对他们也很敬重。在我遇到困难和委屈的时候,是大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信任我、支持我,让我感动得淌下热泪。有这样一支铁的队伍勇往直前,有这么众多老同志坚定支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拼命工作?
这些年,新媒体的迅猛崛起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对人民日报来说也是严峻挑战。路该怎么走、报该怎么办?我们迎难而上,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努力营造向党中央看齐的舆论氛围;响应总书记号召,成功举办四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贯彻总书记部署,建成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中央厨房;落实总书记要求,设立雄安媒体中心,等等。我们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从来都坚定不移。我深知,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注意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千方百计激发大家的创造性,在人员编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新闻生产能力大幅增长。令人欣喜的是,人民日报已由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拥有各种媒体形态的大型传媒集团,报网端微累计用户达到7.05亿,在激烈媒体竞争中始终发挥着“排头兵”作用。
“以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我出身农家,有幸进入人民日报,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沟沟坎坎,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受挫的痛苦,有过怕掉队的忧患,也有过被诬告的愤懑。但无论顺境逆境,我心中始终有一盏明灯,这就是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如今转岗转任,我也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一句唱词表达心境:“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离开报社,也感到有不少遗憾。有一些想做的工作还没有做,有些事情虽然开了头、起了步,但还没有做好。我这个人心直口快,有时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批评人不留情面,请同志们多多担待;由于认识和能力所限,工作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也请同志们多多包涵!
再过两个多月,就是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华诞。值此之际,离开报社,相别大家,心中充满不舍。报社大院的一草一木,金台园里的欢声笑语,人民日报事业发展面貌日新的升腾之气,在报社工作学习生活30多年的激情岁月,与同志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建立的深厚友谊,这里的一切,都将在我心头烙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在此,向给予我谆谆教诲、殷殷关怀的老领导老同志,向给予我信心鼓励、支持帮助的各位同事,向在报社各个岗位上拼搏奉献的全体员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祝愿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更上层楼!
祝愿同志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上层楼!
专为记者打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