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方正式发布针对美国232措施的产品征税清单,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对水果及制品等120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5%,对猪肉及制品等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25%。
早在3月23日,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的部分产品加征关税,涉及美对华的30亿美元出口。3月31日中止减让产品清单结束征求,4月2日是正式实施。
对此,一些国内专家表示,从开始征求意见到落地实施,用时不过11天。行动迅速表明了中方的立场和态度:中国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害怕打贸易战。如果利益受到伤害,中国将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实际上,4月2日生效的征税行动主要针对美国3月初提出的232措施,即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从表面上看,232措施并非针对单一某个国家,但是美国此后不断通过“豁免”方式,换取其他国家在贸易谈判中对美方提出的条件。
平心而论,中国并不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对美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家是日本、韩国。但是,老谋深算的美国,通过“逐步豁免”方式与这些国家结成同盟,来换取“豁免国家”对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支持,最终可能会在更多贸易议题上对中国发难,营造出全球围堵中国的假象。
对于美国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恶劣行径,中国并未采取更严厉的单边报复行动,而是严格遵守世贸组织的相关程序,采取有克制的反击。中国这次采取的是30亿美元对美反制措施,主要是平衡美国232措施给中国造在的利益损失,也是对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正当维护。
现在有观点认为,中国对美只有3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税负,相比于美国对华301调查所涉及到的600亿美元商品征税,显得有点力度不足。但事实上,这30亿美元只是针对美国采取的232措施,而对于美国的301调查,中国还没有真正拿出应对反制措施。
其实,对于美国来说,不惜一切与中国打一场贸易之战,肯定不是明智之举,完全可以从谈判桌上获得中方在贸易方面更多的退让,这才是特朗普政府所真正追求的目标。
3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示,美国对华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公示天数将从30天延长到60天。而且他表示,美中两国政府有望通过磋商避免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预计中美贸易争端将会在最后一刻化戈为玉帛。
那么,面对美国政府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中方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继宣布第一批中止减让产品清单之后,中国正在研究第二批、第三批清单,比如飞机、芯片领域。中国可以采取的措施不仅限于商品领域,旅游业等其他行业也有可能。要让特朗普政府明白只有通过双边合谈才能解决,贸易制裁结果肯定会两败俱伤。
再者,“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欧洲,甚至是一带一路的沿途国家。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从“一带一路”合作的平等、开放、普惠中获益,这也更加证明了中国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负责任的大国。这也与美方近期采取的种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事实上,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紧密。201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货物贸易总额超过了4.1万亿美元,其中对美货物进出口超过5800亿美元,占到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1%;中国的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00亿美元,其中对美投资78亿美元,占到总额的6.5%。
最后,中国可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并且到中国来投资建厂。在对美国展开贸易反制措施的同时,降低非美国家的进出口关税。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由入世时的15.3%降至9.8%,实现了对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的承诺,达到并超过了世贸组织对发展中成员的要求。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还有进一步降低关税的空间,中国实际的贸易加权平均税率只有4.4%,离开美国贸易加权的实际进口关税税率是2.4%,欧盟是3%,在对外降税吸引投资方面还有一定的调整空间。
特朗普拿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就是希望缩小美中两国的贸易逆差,同时避免更多的中国输美商品冲击美国市场。而对于中国来说,要尽可能的在谈判桌上解决分歧和争端。另外,中国应该加大谋划海外国家的发展之路,同时,还要通过减税或降费来加强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将事业移到中国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