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恒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去年召开的十九大上被正式确认,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不均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诸如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都是在解决这一问题。
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更是引人注目的国家项目。雄安新区的设立,相当程度上树立了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本。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基本完成,并经政治局审议,将于近期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4月1日举办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雄安新区建设学术研讨会”。工经所所长、研究员黄群慧认为,雄安新区的产业一定是高端的、绿色的、智慧的。高端制造业的方向肯定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产业发展本身符合雄安新区的产业定位,另一方面也符合新区在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作为一个关键的产业辐射地的定位。
黄群慧说,今年4月是雄安新区一周年,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建所40周年。中国社科院雄安研究发展智库曾经为雄安新区提过一些重要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建议雄安作为一个高端产业集聚地,尤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要起到一个高端产业集聚并辐射的作用。
“其中首先要做一件事情是要建立一个高端的,尤其是反映到创新发展的一个博览会,或者叫做创新发展论坛。这个论坛类似于博鳌论坛,要面向国际。”黄群慧说,中国社科院方面已经和雄安新区沟通过此项提议,被认为是很好的建议。
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杨开忠教授认为,从国家实验发展的样本、作用来看雄安新区,就是新时代的深圳。但是从发展的内涵、模式来看,雄安新区不是深圳,雄安新区就是雄安新区,它是新时代的产物。雄安新区现在的说法应该叫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研究员从财政角度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关系的角度,提出三个建议关注的支点。第一个支点,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这是从中央财政层面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第二个支点是地方债,这是从地方政府角度扩大发展的资金来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第三个支点,虽然名以上没有写进正式的文件,也提不到桌面上来,但是实际上在各地也算是普遍盛行的,就是税收的返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研究员认为, 从协调发展来说,区域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中心区和腹地之间的关系。如果用质量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数量概念来衡量,区域发展或者说中心区和腹地之间的关系,就是腹地、中心区相互之间要有一个比较良性的结构。
金碚认为,理论上讲,一个区域或者这个国家内部的异质性越强时,有可能在追求质量的目标的时候选择的空间较大。有中心区的高度繁荣,有腹地区良好的品质,这也是中国追求小康社会的区域目标。随之带来的是,整体上也许就可以实现协调发展战略。
也有专家指出,京津冀各地发展差距较大,需要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教授分析称,通过腹地和中心城市比较,很明显可以看到京津冀地区差异是比较大的。这个差距与长三角区域之间的差异相比,大概相当于长三角是在80%,京津冀就是40%,而且最近几年差距略有上升。武义青表示,从公共服务来讲,河北相当于北京的20%不到;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情况看,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所以北京和河北两个两翼定位非常好,要有长远的目标。与此同时要脚踏实地,在现状和未来的目标当中找到一条路径去实现它,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武义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