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保险业监管效应还会持续加大
2018-04-03 21:4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宋清辉:保险业监管效应还会持续加大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预计保险业的监管效应还会持续加大,并推动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寿险开门 “不太红” 转型进入深水区

金融时报记者戴梦希

今年,保险“开门红”不太红,似乎已是意料之中的事。1月保费近五年来首现负增长,使整个寿险业有点“乌云密布”。寿险业转型进入深水区,监管政策趋紧、银行理财收益提升都成为“开门红”业绩下滑的主因。

但随着上市险企及部分非上市寿险公司2月保费数据的公布,这种下滑趋势有所放缓。海通证券非银团队预计,全年保费收入将整体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保障型保费预计4月开始显著好转,再加上国债收益率依旧维持高位,2018年保险业利润将逐季改善。

“开门红”近五年首现负增长

“开门红”历来是保险公司一年中最为看重的一段销售期,其一般占据全年约四成的保费,而重中之重的1月保费在全年保费中占比高达两成甚至更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2018年“开门红”成色略显不足。

据保监会数据统计,今年1月,86家寿险公司合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600.4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5.5%,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与2017年1月同期可比的74家寿险公司中,有33家原保险收入费用同比下滑,其中14家下滑超过50%。而2014年至2017年间,寿险公司1月份的“开门红”业绩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增速。

保监会在2017年9月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134号文)后,短期、高收益率、趸交型的产品得到进一步规范。东北证券认为,寿险公司受制于保监会“134号文”政策的限制,“开门红”产品形态也出现新的调整,过去“主险年金+附加万能账户”的快返年金模式受到挑战,“开门红”年金类产品销售难度加大拖累整体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的下降。

从险企“开门红”销售渠道来看,大型险企主要依赖个险渠道,而大多数中小型险企则对银保渠道的依赖程度较高。银保渠道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转型期交产品面临很大挑战,且市场利率上行造成银行理财产品吸引力增加,竞争加剧,导致银保业绩下滑较多,一些高度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公司现金流可能吃紧。个险渠道主推的年金保险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收益率有限,再加上人力增长有限且人均产能不足,个险业绩也平平。

此外,广发证券认为,由于产业调整等外部因素,消费者可用于购买保险的预算在减少;保险监管政策持续引导中短存续期产品陆续退出;代理人增员难度加大,这些都是导致1月保费出现负增长的原因。

不过,从一些险企2月单月的原保费数据来看,其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同比增速较1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比如华夏人寿,由1月单月银保新单规模负增长近50%变为2月正增长50%以上。同样“由负转正”的还包括阳光人寿、工银安盛人寿等。

万能险保费呈现抬头之势

记者注意到,在1月规模保费与原保费“双双”受挫情况下,万能险保费却呈现出抬头之势。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1月,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多为万能型产品)达1943.23亿元,同比增长94.94%。具体来看,有15家险企的万能险业务保费增长超过100%。其中,东吴人寿和君康人寿拔得头筹,万能险业务保费收入分别同比激增21802.50%和17238.33%。除此之外,安邦人寿、和谐健康、昆仑健康三家险企的万能险业务保费增速也较快,分别为6211.07%、1449.69%、1124.53%。

万能型产品收入占比情况显示,2018年1月,万能险保费占比为24.61%,比上月增加6.42个百分点,占比明显高于2017年同期水平。其中,和谐健康和安邦人寿的万能型产品的收入占比同比上涨近100%,2017年逆势扩张万能险业务的珠江人寿,2018年首月的万能险占比仅为0.09%。

海通证券认为,部分公司万能险高增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年初战略性加大了万能险的销售力度,以应对中短存续期产品退保及偿付能力不充足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加之去年同期万能险基数较低,因此使得万能险保费同比增长较大。平安证券预计未来万能险保费收入占比还会略有提升。

其实,对于开年的万能险涨幅,行业不必过于紧张。正如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曾指出,万能险是一个保险产品,具有风险保障功能,不要过度将其妖魔化。行业需要避免的是少数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业务独大,期限偏短给公司带来的不稳定性;短债长配给公司经营带来的现金流承压以及万能险利率测算偏高对公司经营造成的压力。

万能险产品已今非昔比。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朱铭来表示,从监管新规来看,万能险的保障功能得到强化。“今天的万能险已经是按照新的监管要求新设计的产品,与过去的万能险已经不一样了,是按照新的监管规则开发的产品。”

大型险企价值增长被看好

随着四大上市险企2月寿险保费相继出炉,虽然“开门红”成绩依然欠佳, 但业内专家均十分看好其未来的价值发展之路。

据上市险企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至2月,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累计原保费收入依次为1469.81亿元、649.57亿元、254.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8%、21.14%、7.91%。中国人寿前2月累计原保费收1546亿元,业绩下滑有所收窄,从1月负增长21.33%变为2月负增长3.23%。

其实,此次寿险业“开门红”业绩不理想也在保险公司的意料之中,部分大型险企在今年的产品销售上还是做足了准备。比如,人保寿险此前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公司按照监管规定,提前调研了市场需求,对主销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开发了符合新规的新产品,充实“开门红”产品库。同时,人保寿险从2017年第三季度起加大了增员力度,并于当年8月份开展新产品试售工作,帮助代理人积累新产品销售经验。

业内普遍认为,寿险业绩下滑属于短期转型现象,归根结底,真正注重保障功能的产品才会被消费者认可,这也是险企践行价值发展的核心力量。

华泰证券分析指出,部分险企已发力保障型产品销售,占比的逐步提升将有效带动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增长。大型险企业务结构合理,渠道布局完善,竞争优势依旧凸显。在行业回归保障,价值提升的大环境下,坚定看好大型险企的投资价值。此外,税延型养老险试点在即,有望带来较大保费增量空间。

广发证券同样认为,中长期来看,政策支持保险服务实体经济,保险产品和服务包括资金在内的供给将更加丰富和完善,保险市场增长点将更加丰富;潜在健康、养老市场有广阔空间等待开发,将成为促进保费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预计保险业的监管效应还会持续加大,并推动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原标题:寿险开门 “不太红” 转型进入深水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