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措施,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税负。
增值税改革仍按减税方向进行
此次会议确定的增值税改革三大减税举措,预计全年可减税4000亿元。其中,从2018年5月1日起,17%和11%两档增值税税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减税2400亿元。这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率的重要举措。同时,会议决定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统一上调为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企业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可以按较低的征收率计税,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一般纳税人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虽有期限限制,但这是既往政策中所没有的。此外,会议还决定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解决的是企业呼声甚高的留抵税款负担重的问题。
通过以上举措可以看出,增值税改革仍然按照减税的方向进行。在过去的五年中,营改增累计减税2.1万亿元。大幅度的减税,特别是增值税减税的累积效应,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负担,促进企业成本的下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消费者负担,从而促进消费的扩大;增值税改革在积极财政政策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增值税改革还在进行之中,5月1日起的三大举措中,税率下调的幅度与增值税改革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17%和11%的税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税率档次并没有减少,但这是按照增值税税率调整的大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税率三档并两档,正常情况只能是税率就低不就高。
就塑造营商环境而言增值税率仍有下调空间
增值税税率的选择应重点考虑良好营商环境的塑造因素。增值税是价外税,但由于税负转嫁一般不能完全到位,纳税人实际往往承担一定比例的税负。增值税税率越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的税后回报率这一投资者最关心的指标就越低,反之税后回报率越高。中国位于增值税税负水平相对较低的亚太地区。税负比较应主要和亚太地区比。孟加拉国和新西兰的基本税率为15%。澳大利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蒙古、韩国、泰国、越南等的基本税率均为10%。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的基本税率为12%。日本的增值税税率只有一档8%(日本的消费税实际上就是增值税)。新加坡的增值税税率为7%。马来西亚的基本税率为6%。中国台湾地区的增值税税率为5%。设立一档税率(不包括零税率)的有澳大利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日本、哈萨克斯坦、老挝、马来西亚、蒙古、新西兰、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设立两档税率(不包括零税率)的有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孟加拉国设立一档税率四档低税率,印度实际上有六档税率,在亚太地区属于极为特殊的情形。
中国增值税是普遍课征的,在此基础之上,还要选择部分商品征收消费税,这样,在同等条件下,与不另外征收消费税的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增值税税率就需要以更低的水平才有竞争力。即使是下调后的16%和10%的税率,在亚太地区也属于较高水平。当然,现在的下降是减税大方向既定下具体减税的一步,可以预期,降低税率还会继续进行。与此同时,税率档次简并的目标也会越接近。
减税措施会否冲击财政收入?
“营改增”影响下,增值税覆盖面扩大只是现代增值税制度建设的其中一环。而增值税税率档次的合并任务仍然艰巨,税率每一个百分点的普遍下调,都意味着千亿级税收收入的减少。任何一个国家税率下调都要考虑财政是否能够经受得住冲击,是否有合适的应对方案。增值税税率下调,会直接导致增值税收入的下降,但由于企业利润的增加,企业所得税收入就会相应上升。二者在税收收入上具有对冲效应,但结果通常是税收收入的净下降。增值税税率下降之后,交易的增加可能让税基扩大,因此,需要动态评估增值税减税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增值税改革还有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解决。营改增试点所采取的税负平移做法,让一些行业的增值税更像营业税。增值税的征收需要解决增值额的确定问题。如金融业务的增值额的界定,就是一个难题,而这又是现代增值税制度建立中不可忽略的难题。金融业务的增值税应该如何课征,需要在试点中找到有利于现代金融业发展同时又有助于现代增值税制度建设的解决方案。(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学术委员、财政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著作有《比较财政学》、《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现代财政制度探索: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国财税改革》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