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深入理解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又是什么?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国声智库在京联合举办“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智库论坛”。来自农业农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国声智库等科研单位、高校、新型智库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深入思考我国乡村的地位,更加重视乡村,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入手,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把中国乡村打造成为风光独好的“大公园”,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农业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短板。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他强调,要按照新发展理念,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要求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过程当中农业农村短板和弱项。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要坚持“一个优先”(坚持农业农村发展优先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推进“两个现代化”(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的现代化,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构建“三大体系”(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化“四项基础性改革”(深化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闫坤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各方形成共识,用多种手段、多种因素,构建系统机制来共同推进。其中,财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支撑。闫坤表示,财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包括,处理好“三农”投入与现实财力约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资源投入与体制机制建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财政政策的普惠性和它的结构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构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财力保障机制。二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建设,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性供给。三是通过财政引导,构建多元共治乡村治理格局。
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点所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总理雾霾治理专项顾问周宏春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应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确保食品安全,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机统一。
(见习编辑:陈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