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专家怎么看?
2018-04-03 21:51: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专家怎么看?

美中贸易摩擦,

全球专家怎么看?

中美贸易逆差从何而来,

贸易摩擦前景如何?

文字实录

张建平:征收高额关税的多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范围

张建平(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发起的)知识产权相关的“301调查”,它背后所涉及到的600多亿美元的商品,其中这个产品类别也逐渐清晰,都是像涉及到比如说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是中国致力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迈向中高端的很多产品。

丁一凡:中国的贸易顺差很多并不是中国企业造成的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的贸易顺差里面有很多并不是中国企业造成的,而是由于外国在华企业,甚至是美国在华企业投资,然后向美国返销产品造成的。

美国时间3月22日中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3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会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并致力于通过谈判磋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或摩擦问题。我们谈判磋商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但是这种谈判磋商绝不是一方居高临下地提要求,而是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建设性地谈判和磋商,结果应该是互利双赢的。

丁一凡:美计划征高关税领域 中国对美出口其实不多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我觉得这次其实谈不上是贸易战,因为规模并不太大,而且美国人开出这个单子是专门针对某一些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公开指明的是涉及到航天航空,涉及到高铁,涉及到装备制造,机床,还涉及到一些通讯设备。其实中国在这些领域对美国的出口额非常少,因为在这些领域过去都是美国的技术比中国发达,所以应该是反过来才对。

丁一凡:美高关税意在“中国制造2025”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但美国人对中国对美的这些出口产品威胁要使用高关税,实际上证明了什么?实际上证明它是想用贸易作为一种武器来制裁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其实它反映出来的是美国对中国最近的发展战略感到一些担心了,特别是担心“中国制造2025”规划里的这些优先发展的领域,这些领域恰恰就是美国要用贸易制裁来对付的这些领域。

萨默斯:贸易战主要是心理影响 实际经济影响可能很小

劳伦斯·萨默斯(哈佛大学教授、前校长;美国前财政部长):罗纳德·里根(第40任美国总统)曾经说过,核战没有赢家,所以不能打核战。我想同样的话也可以对贸易战来说。我做了一些研究,我想对于贸易战本质的经济思考是,到目前最大的是心理上的影响。如果你追踪贸易的轨迹,比如猪肉的出口减少,大豆的进口减少,从越南进口钢材而不是中国,半导体从一个地方出口到另一个地方。如果你真的追踪这些贸易轨迹,并且评估对于GDP的影响,你会发现与人们对于这一话题的高关注度相比,这个影响其实很小。尽管这些很重要,但更重要是来自于其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影响,但就其本身来说,你很难预测它的具体影响。所以我觉得贸易战主要是心理的影响,这是更好的看问题的角度,而不是把供给链受到的冲击的影响加总,后者的影响可能会很小。

各方观点普遍认为,美国此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借此缩减中美贸易逆差。据媒体报道,美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超过千亿美元量级。然而,对于美方的统计数据,不少专家认为这“被不准确地高估”了。

张建平:美对华真实贸易逆差被“高估”

张建平(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我觉得其实现在贸易不平衡的这个严重程度,取决于你怎么去看。像克鲁格曼就说,其实现在这个贸易逆差非常大(的说法),在美方的眼里要达到四五千亿美金,他说这是一个幻象,什么意思呢?其实中国对美国的真实的贸易逆差没有那么大,那大家知道,比如苹果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中国要从日本、韩国、德国来进口那些比如说手机的摄像头、芯片、内存,还有一些关键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在进口的时候实际上相当于中国对德国、日本、韩国是拥有很大的贸易逆差的,然后在中国把它加工组装完了以后,在中国它只产生了一个组装的劳动力的附加值环节,但是这个产品出口到美国去,在计算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时候,其实德国、日本、韩国的这个高附加值,它们赚的那部分顺差都会算到中国的头上。

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对媒体表示,中美贸易统计是存在差异的。中国和美国统计工作组,每年就中美贸易统计差异进行一次比较研究,这个工作组由政府机构专家和其他专家组成。根据这个工作组的测算,美国官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了20%左右。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结构性的,中国在货物贸易上有顺差,而美国在服务贸易上有顺差,中美贸易不平衡还与美方高技术对华出口的管制有关。

丁一凡:中美贸易不平衡和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有关

丁一凡:中国并没有意愿永远保持这么高的贸易顺差,中国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想消减这个贸易顺差,但这个事情其实根本上在于美国政府现在仍然管制它的技术出口。特别是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美国是严格管制的,而美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恰恰就是,它可以生产价格比较高的这种高技术产品,如果它限制它的企业向中国出口这种产品,那中美之间的贸易是永远达不成平衡的。

张建平: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结果

张建平(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其实不管是美国主流的智库,还是它的学者,还是中方的学者和智库,在中美这个贸易不平衡问题上,我们早就已经达成了共识,也就是说,中美这个贸易不平衡是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结果。中国现在是负责制造的,美国是负责服务的,它的大部分制造已经都转移到海外去了。结果就导致现在美国在它的GDP当中,制造业的贡献只有15%。但是中国制造业的贡献达到40%多,中国可以生产几乎所有的产品,大量的产品无论是生产的还是生活的产品,美国都是需要的。但是美国能卖给中国什么产品呢?其实大家能数出来的是屈指可数的,比如说大豆,比如说飞机,比如说石油天然气,比如说汽车,还有一些机械制造产品,高科技产品。所以现在对于这样一种问题,因为这样的一种结构,这样的一种格局,特别是像苹果这种全球分工,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格局,它在过去40多年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一年一年逐步形成的。你要想解决这样的一个矛盾和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通过相关的贸易战的方式来短期就能化解。

戴璞:国家间贸易不平衡很多是结构性问题 和竞争力有关

戴璞(罗兰贝格大中华区CEO):我想中美贸易赤字问题以及很多国家间的类似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这和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有关。欧洲和美国经济获益于从中国进口的建筑材料、制造业产品,大量的中国制造商品是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全球其他国家的企业还是个人来说,都消费了这些产品,所以贸易赤字来自于这些方面。

张建平:全球化时代 国际贸易数字没办法想减多少就减多少

张建平(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个国际贸易可不是说我们想让它减少多少亿就能减少多少亿的,那不变成计划经济了吗?

戴璞:美对华逆差减少需要经济转型 不会突然发生

戴璞(罗兰贝格大中华区CEO):我想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也许可以减少,但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这需要美国经济的转型。与此同时,现在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以更加有竞争力、更加现代化,提供更多高价值产品。所以如何减少贸易赤字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它来自于供需的动态变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说,让我们提高出口吧。

特朗普签署的备忘录,指令美国有关部门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发展无疑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就在3月24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其中一场讨论的主题是“新时代的中美关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作为本场讨论的主持人,向哈佛大学教授、前校长,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提问说道:

朱民:“301调查”后 存在90天公布结果问题

朱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你希望在未来十年中,中美两国可以找到共同目标,就全球共同增长目标展开合作,基于规则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但现在存在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打断了你刚刚说到的这些,也就是(美国发起的)“301调查”。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将在15天内公布针对的商品清单,公布后有30天征询公众评议,再有30到45天决定是否对相关产品进口关税采取措施。也就是差不多一共有90天的时间。你刚才讲到未来十年可以建立共识,但问题是我们面临90天后的挑战,我们将需要应对,当然我们仍然可以朝着你刚才说的共识方向前进。

萨默斯:外交上不用对谈判截止时间过于担心

劳伦斯·萨默斯(哈佛大学教授、前校长;美国前财政部长):你讲到了一个明显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也想讲几点。首先,我想唯一能做到比写论文的毕业生更能拖延期限的就是准备签协议的外交官了,所以也不用对所谓的磋商截止期过分担心。所有国家的学校教外交第一课,都是错过了截止期但仍然在建设性地展开谈判,并且发新闻通稿。我想一个错误是对此过于激动,如果能达成共识当然很好,但也别看成事情就这样了,这是十分重要的。

再过8个月,美国11月即将举行中期选举,对美中贸易摩擦前景有何影响?

戴璞:很快削减贸易逆差 没那么简单

戴璞(罗兰贝格大中华区CEO):以推特驱动的外交,这些都是服务于美国本土的议程。所以在美国白宫办公室签署文件,在媒体聚光灯下,不仅让国际社会印象深刻,也是为了投票给特朗普的普通选民。这和特朗普大选时的承诺也是一致的,这是容易理解的。声称可以很快削减中美间的贸易赤字并不是那么现实,也不够理性。所以我认为,中美应该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张建平:美国将中期选举 贸易战意在拉选票

张建平(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对美国来讲,它最核心的目标,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是要把贸易不平衡作为一个政治斗争的博弈的工具,特别是我们看到短期之内美国马上会有一个中期选举,特朗普这样的一个把贸易问题给它扩大化和政治化,那实际上就是为中期选举做铺垫,然后再就是为赢得选票而战。在美国他们的逻辑,就是中国人抢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中国通过不公平的贸易,从美国那儿获取了利益,他用的是这样一种逻辑来让美国选民相信,我对中国搞起这样的一个贸易战,我是为你们而战,所以就会为中期选举奠定一个基础。

如今,世界经济早已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贸易和生产的分工空前复杂。全球化也让各个经济体通过贸易投资史无前例地更加紧密融合。

美国在全球将扮演何种角色?

劳伦斯·萨默斯(哈佛大学教授、前校长;美国前财政部长):我们需要认识到,美国经济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政策,而不是来自北京、东京、新德里、法兰克福或者布鲁塞尔的政策。美国的想法需要更加灵活,美国在世界将继续扮演一个独特的角色,但不是像“冷战”结束以后那样“一枝独秀”。目前中国政府是本着长期战略性的眼光来思考问题的,而现在美国政府,它更多是以交易性的短期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的,这就让我所呼吁的对话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对世界上成功谈判的理念有所不同。

钱于军:贸易摩擦争端从历史长河看是个短期问题

钱于军(瑞银中国战略委员会主席、瑞银证券总经理):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或者融通,这个应该是个潮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就算你刚才讲到的这个贸易的一些冲突,在我们看来都是在历史长河或者两国长期经贸关系发展长河里面,应该是个很短暂的阶段。

张建平:WTO仍是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纳的规则体系

张建平(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其实WTO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绝大多数国家(采纳的),因为现在WTO有160多个成员国,国际贸易的基本的秩序和规则都是依托于WTO这套规则体系,如果没有它的话,全球的贸易会乱成一锅粥,效率会非常低。美国现在之所以不喜欢WTO,是因为WTO的原则是要公平公正地进行国际贸易,而且是基于双方自愿的,已经谈判好的规则进行贸易。当然就是在谈判的过程当中,因为比如说发展中国家,它的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比较有限,还有就是它需要有一个过程去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所以就会使得比如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的,不同产业的开放程度、开放水平也都有适度的阶段性的考量。

WTO框架下中美角色有何变化?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说,美国人越来越强调它的单边跟人家谈判的趋势,也就是它要争取双边的谈各种各样的贸易安排,美国正在越来越回归孤立主义,回归所谓为了美国优先要放弃原来支持的这些自由贸易等等这种多边谈判的框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反而成了自由贸易的旗手,中国会接过这个大旗,中国会继续捍卫自由贸易的框架,所以可能中国未来会更加依赖WTO这种多边贸易谈判的框架,而其他的国家因为美国的退缩,因为美国的回归孤立主义,所以可能会更依赖中国在WTO这种世界贸易组织框架里面去维持多边贸易谈判的这种形式。

张建平:企业应按照WTO规则积极应诉

张建平(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如果咱们看过去中国企业应对美国和欧洲的“双反”调查的过程当中,积极应诉的企业其实最后相对而言,它总体上结局是比较好的。如果你要是认栽认罚,那你可能就比较倒霉,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我们这些企业要做好准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