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2017年净利润近千亿,向好经营与承担社会责任并行
2018-04-03 21:53: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中国平安2017年净利润近千亿,向好经营与承担社会责任并行

近期,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17年年报,其中不乏有利润一路稳步前行者,在四家上市险企中,中国平安近千亿的净利润格外亮眼。数据显示,中国平安2017年实现999.7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8.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890.88亿元,同比增长42.8%。

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1.66亿,较年初增长26.4%,新增客户4630万,同比增长20.5%;个人业务净利润占比66.2%,实现客均利润355.85元,同比增长14.2%。

净利润与客均利润双高,是过去一年交出的亮丽成绩单,不过与此同时,也有市场的声音质疑平安,“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是以牺牲客户价值为前提”。对此,专业人士分析,平安披露客均利润的初衷,是为了让资本市场更加懂得平安的价值,更是为了反映客户迁徙和客户转换成果,这恰恰是重视客户价值的体现。

实现“利己”的企业,才能够最大化的“利他”

金融环境的平稳运行必然要按照合理的商业逻辑运转,其中,对处于商业重要位置的企业而言,其行为目标即为将利润进行最大化。纵观中国目前所有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无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前提。举例来说,2017年,工商银行营业利润达到3618.42亿元,同比上涨0.4%,净利润2874.51亿元,同比上涨3.0%;去年,腾讯控股年度盈利为人民币 724.71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27%增长至30%。

同时,实现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两者之间并行不悖,而非处于天平两段,只有能够实现“利己”的企业,才能够最大化的“利他”。

对于走在行业前端的企业而言,自身向好的发展是担负社会责任的基石,而利润则是肩担社会责任形象的重要支撑,只有在盈利和成长的前提下,才能担当回报、造福社会之重担,进而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具体到金融企业来看,把公益和金融结合起来有很多内涵,过去十几年中国更多是把公益的观念引进商业机构,体现为企业社会责任;如今,更多则是把金融的手段、商业的理念引入公益行动中,追求公益的成效和可持续发展。

举例来说,中国平安在多层面均担负起社会责任重担。首先是对自己的客户负责,在产品方面,中国平安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领域,创新研发符合多样化人群的金融及医疗产品,同时推出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视障人群等用户的定制化保险产品;在服务方面,2017年,中国平安披露五大核心技术,将尖端科技用于提升客户的体验,为客户创造简单的生活。

在中国平安2017年年报中,披露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全年实现客均利润355.85元,同比增长14.2%,这个数据实际上也反映客户迁徙和客户转换成果,体现目前已有更多用户转换为客户,现有客户愿意购买更多平安产品和服务。

不仅服务于客户,中国平安也在向整个社会输送力量。在税收层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平安纳税总额达994亿元,日均缴税2.7亿元;在精准扶贫方面,自1994年起,中国平安开始聚焦农村金融和教育扶贫等项目实践,23年来,中国平安在教育扶贫、灾难救助、环境保护、社群公益等领域累计投入达4亿元人民币,其中2017年全年中国平安在“精准扶贫”方向总投入金额超4000万元;在公益方面,截至2017年底,中国平安在全国范围内援建114所平安希望小学,连续11年每年组织近千名志愿者去到希望小学进行音乐、绘画、体育、英语、文化、心理等课程的志愿支教活动,志愿服务时间26万小时,帮助逾10万名学生。

进入2018年,中国平安投入100亿元启动“三村工程”扶贫战略,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发挥主业优势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助力中国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高定价溢价涵盖品牌价值,中国平安投入500逾亿元用于科技研发

与此同时,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平安大量的利润来自于其保险产品的定价溢价”,笔者对此也不认同,任何产品的定价都取决于其实际价值与品牌溢价,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品牌区别于同类品牌的重要标志,企业的品牌价值对于客户价值、产品价值等方面均有影响。品牌的价值并不仅代表客户对于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还潜在地影响着客户的可挖掘程度。

平安的保险产品定价溢价中不例外也包含中国平安的品牌溢价。中国平安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最新品牌价值261亿美元,居于全球保险行业品牌价值第一位,品牌价值的背后是其对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和丰富多样的产品服务,使得客户对于中国平安这一品牌有所认可,进而购买中国平安的产品和服务。在此前提下,消费者基于对于中国平安品牌下产品质量与服务保障的认可,也会选择通过中国平安投保。

事实上,在科技手段日益渗透至保险业的过程中,中国保险产品的定价中还包含了其在科技层面的投入,这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平安的品牌价值。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平安累计投入500逾亿元用于科技研发,未来十年(2018-2028年)还预计将要拿出超过一千亿做科技研发。

目前,科技创新转型是整个行业发展趋势,以平安、太保为首的传统大型保险集团,他们不仅全面触网、用科技改变整个保险服务生态,还致力于科技输出以不断壮大自己的数据库;而中小企业,则直接把信息化和科技定位成企业中心,科技的运用也均是结合业务和需求来展开。这不是不务正业,而恰恰是为了更好服务主业。

当科技手段大量投入之后,各个环节的应用也逐渐凸显。中国平安正在通过科技技术对传统保险业务、金融业务赋能,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多环节成本、改善消费者体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带动平安集团各个业务领域的不断升级,解决客户痛点,提升服务品质,带动传统产业升级,这在平安内部被叫做“两提一降”。

科技不仅带来了平安自身在客户经营、渠道管理、客户服务和风险管控等场景传统业务升级,还孵化出一系列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平台,且部分核心技术已经对外输出。这些科技研发不仅仅服务于平安,也服务社会,改变未来的生活,改变金融、改变医疗、改变城市。比如平安做的智慧城市十朵云里面就有很多是跟民生相关的。比如市民一卡通,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政务、智慧海关等等。

目前平安的科技能力已经向生活场景深入的全方位落地,从各大生活场景出发,包括“金融、医疗、房产、汽车、智慧城市”,形成更大的“金融+生态”能力,这不仅是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来源,也是将创新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全社会智慧生活的升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