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怀念恩师段开龄先生
2018-04-03 21:53: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特稿:怀念恩师段开龄先生

编者按:段老安详地走了,却引动业界不平静的思念之潮。我们特约段老培养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保险博士孟兴国先生撰写了此文。孟先生质朴深切的文字不仅让我们见到了呼之欲出的段老形象,更为中国保险史志留下一笔不可磨灭的印记。

北京时间3月19日下午6时,突然接到段开龄夫人从美国发来的微信,告段老师18日从医院送到安养中心。我赶快与师母音频通话,得知段先生患无名高烧持续数日,肺部已重度感染,除动用外科手段临终抢救外,医院已无能为力。然而一生豁达、洒脱的段先生,不仅平时留下证言,拒绝维持无尊严的生命,更在清醒时用仅余的气力拔掉各种伺服输管,直到家人尊重他的意愿才安然睡去。

回想今年春节,还收到先生与夫人清早起来观看中视春晚的消息,简直无法相信先生的最终时刻这么快会到来!我随即向国内外部分先生的学生转发了消息,共同为弥留中的先生祈福。

段老与夫人共度92岁生日。

3月21日下午5点07分,手机里再次传来段夫人(我们平时以“师母“相称)发来的消息:“段老师在一个钟头前安详辞世。”回想从初识先生到与先生的最后几次见面,感慨万千,夜不能眠。次日,我编写了一条约300字的微信,在金融保险、精算教育等群内发布了先生辞世消息,亦简要回顾了先生一生家国情怀与贡献功德。消息发出,很快得到各群反响,追忆先生风范的跟帖不绝于目。

连续几个晚上,回想老师,往事一一,先生为祖国保险业发展与风险管理、精算教育做的事情太多了,总觉得该写点什么纪念先生,却又不知从何下笔。最后,决定回忆我亲历事情,通过个人受到的恩泽,怀念先生的功德与情怀吧。

初次相识

最早听说段开龄先生的大名还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1982年从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考入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保险专业硕士生(当时同学共六人:魏迎宁、王育宪、陈宪平、郑培明、刘渝)。那时国内保险业方兴未艾,同学们虽有幸直接聆听老专家学者如施哲明、林震峰、王永明等亲传授课,但毕竟书籍、资料、管理案例有限,常有不解饥渴的感觉,兼之那时国门初开,我们对国外特别是北美风险管理与保险教育和留学体验心向往之。

大约在1984年,学界业界及传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个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那里的工商管理学院有个成功的美籍华人教授段开龄,是号称“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先生的后人,也是该校风险管理与保险系的创始人之一,其致力于推动中国的风险管理与保险教育,并已促成中国学者许谨良先生在天普大学完成访问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修,其已回到上海财经学院任教。我对天普大学大学这个学校的名字印象深刻,因为从文革过来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1970年代初天普大学生物系牛满江教授与中科院童第周共同研究合作的事,但是风险管理、保险也有专门系我还是第一次知道。

第一次见到先生是1986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第5届第三世界保险大会上。记得那次大会是在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支持下,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办,主题是农业保险。此时,我已在人保总公司再保险部工作一年多了。记得大会开幕式的酒会上,我的硕士论文导师、保险研究所所长李嘉华陪着一位学者风度、精神矍铄、唇上留着短须的先生,招呼我和保险研究所的王育宪说:“这位先生你们一定听说过,他就是著名的美国天普大学保险学教授段开龄博士,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段先生很亲热地问我们两位年轻人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听说我们分别做保险研究和再保险工作后,段先生鼓励我们不断钻研。我们也向先生提了几个专业问题,具体什么问题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先生都给了扼要的回答。

摄于2016年11月9日,天普大学为先生颁发天普全球成就奖(Temple Global Award)的晚宴上。

那时正值80年代的出国留学热潮,我已参加过托福考试,成绩603,在那时算很不错了。我赶忙借此机会告诉先生我有出去攻读保险专业管理研究生的想法。先生听了很高兴,当即表示支持,并告诉我,他觉得我的基础不错,希望我申请攻读保险专业博士,将来回国后能发挥更大作用。先生还要我尽快参加GMAT(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以便赶上次年(1987)秋季录取决定(一般在2-3月决定)。先生还嘱咐我多写信给他,随时告知我考试、申请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以便他及时设法解决。

先生为我排解困难

自从与先生见面之后,我即开始在工作之余,一步步做准备,发申请书、填表、写志愿书,并不时写信,将进展及时告知先生,在先生的指导和推荐下,天普大学等学校已表示愿意录取我读博。但是我初次GMAT考试成绩偏低,再考又必须间隔一定时间,我错过了春季入学。

随后,再考GMAT,成绩有所提高,但仍然影响学校奖学金。那年代,国内工薪阶层基本一穷二白,没有经济资助,连签证都没法取得,更别说支持北美学习和生活费用。先生听说后,心急如焚,先是在管理学院录取委员会为我听证,陈述培养风险管理博士对一个开放的中国之重要,促成委员会作出录取决定(春季入学),接着又四处奔走游说,最终从CIGNA基金会为我争取到全额奖学金。用今天的话来说,先生简直是完成了一个不可完成的使命。

前排右起:段开龄先生、段夫人Pauline、孟兴国。后排右起:陈孝伟(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老师)、李秀芳(南开第一届精算硕士)、李祥林David(南开第一届保险硕生)、黄薇(孟夫人)、刘春蕾(原南开金融老师、李祥林夫人)。

接下来,先生还委托李嘉华先生(我的读博推荐人之一),向当时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领导说情,希望人保能从长计议,支持我出国留学。很荣幸,当时人保总经理秦道夫先生、分管副总经理程万铸先生、再保部总经理徐文浩先生以及我的直接主管沈喜忠先生都给了我无保留的支持。秦道夫先生还要人事部拟定一份停职留薪的出国学习合同,这在当时都是不多见的。就这样,在先生的辛勤、执着奔走下,在我的各级领导支持下,我终于在1988年1月8日登上飞往纽约的飞机,怀着感激走上读博之路。

先生带我们访问台湾

段先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台湾经济迅速发展阶段,也对台湾的保险法律法规制定及和行业发展做过很多贡献,因此他在海峡对岸的政商学界有很多朋友。大约在1980年代末,段先生开始筹划组织几名在美留学生访问台湾地区,参观台湾金融保险业,与业界学界座谈交流。在先生看来,一方面,两岸同文同种,文化亦多有相似之处,台湾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其发展历程中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刚刚走向改革开放的大陆学习,取长补短,避免走太多弯路;另一方面,针对那时大部分留学生学成后滞留海外的现象,先生希望通过访台,让更多大陆留学生增强对未来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信心,促成更多留学生归国发展。

那时台海两岸两岸关系虽然日益松动,但还未解除对立状态,两岸间还没有直接交往,回乡探亲都不方便,更谈不上经贸往来(打破两岸坚冰的“汪辜会谈”是在1993年4月)。经费方面,通过先生的努力及台湾财团法人责任保险研究基金会老朋友、会员单位的支持和协助,项目很快争取到了台湾民营企业家、幸福水泥集团董事长陈两传先生的认可和鼎力赞助。但在赴台旅行证件方面,由于种种原因,遇到巨大阻力,错过了原定的次年暑假访问期,但经过先生持续不懈的努力,由我(天普大学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博士生)、王宪亮(西北大学经济系博士生)、严永谦(天普大学数学系博士生)、王忠贤(天普大学商学院统计系博士生)组成的“大陆旅美学人金融保险考察团”终于在先生的带领下,1991年元旦后登上赴台北飞机。

考察团在台湾期间受到非常周到热情的接待,在将近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先后与参观拜访了台湾证券交易所、台北中小企业银行及互助信用社和几家证券公司。当然访问参观最多的是保险业,记得有明台产物保险公司、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台湾)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新光人寿保险公司。实业界访问了张荣发的长荣航运的运营中心以及幸福水泥的一个无污染生产厂。学校方面,我们参观了淡江大学、铭传女子商业专科学校(铭传大学前身)。此外,我们还参加了台湾保险业界、学界专门为我们安排的座谈和茶话会,并且有目的地访问了台北的一些市场和商业。

考察团在台湾期间,我们不仅有机会与受访对象的高层人士直接对话、交流,直接了解台湾金融业发展的过程、问题与教训(彼时台湾刚刚经历过1990大股灾,股市从12682点一路狂跌到2485点方才止住),听到了肺腑之言,还结识了众多朋友,带回了大量书籍资料,当然还有我们的笔记。先生也充分展示了他多年在台湾金融保险政商学界厚积的知识、德望、影响力与口才风采。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先生在著名教育家、铭传女子商科学校创始人包德明(1908-2009)女士组织的座谈会上,即兴讲演中骄傲地提到,先生先祖即是台湾首任巡抚、中法战争中带领中国军队出征台湾并击败法军的刘铭传手下的大将军,受到全场热烈鼓掌致敬。

1944年段开龄与姐姐段月薇、段月蔷合影。

那次访问非常顺利,我们在访问结束后都能体会到先生的用意。那就是先生让我们在直接交流和亲眼目睹,深切感受到:只要坚持改革开放,20年后大陆也能赶上甚至超过台湾;留学海外的大陆学生不要嫌弃故土暂时的落后,参与并置身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一定会有所作为。

先生一生情系家国

先生热爱祖国,尽管他在美国学界、业界有崇高的声誉,却从不把自己当美国人。我们当年在费城的留学生,经常有机会去先生家里,聆听他的教诲。先生对中国大陆经过多年的封闭和文革劫难之后终于走上改革与开放之路感到万分欣慰。早在1979年初,他即与其他天普大学教授共同努力,促成天普大学向邓小平颁发荣誉法学博士,支持促进中国的进一步开放,这是邓小平唯一获得的美国学校荣誉学位。

先生支持、协助的中国留学生、访问学者不计其数,在可能的情况下,先生都会积极为他们的知识和职业生涯发展、特别是回国发展提供支持。我和很多后来的朋友的第一次见面都是在先生的办公室里,如在天普大学访问学习过的原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长高国富先生、原湘财证券总经理程国安先生等等。因为高、程和我三个都先后回到国内工作,且名字里都含一个“国”字,先生后来一见到我,总要提起费城“三国演义”。

先生去世后,我的微信圈里收到无数或多或少受益于先生帮助的人,深切怀念先生的功德。很多人都像我一样,与先生非亲非故,却恩受到先生的雨露。先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是发自内心,更是实实在在地永远存在我们心中。如今,先生曾致力帮助过中国保险业已成规模,先生热衷传播的风险管理教育和精算教育,在国内已是遍地开花,处处结果。

草成一联敬挽先生,远不全面,仅以此表达我缅怀先生的心情:

(上联)青壮好学不倦,负笈西渡,格物致知,它乡独树风险管理一帜,岂为易事?

(下联)一生情系家国,奔走四方,传道于教,故园遍栽燕梳精算桃李,功在千秋!

我想先生一定含笑九泉之下!

作者简介:

孟兴国

1988年在段开龄教授的直接帮助下留学美国天普大学,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中国大陆的保险博士。

1994年回国后加入人民银行,参与制订包括“偿一代”在内的若干监管规则。

退休前曾任中央汇金公司保险股权主任,并出任中国再保险集团、新华人寿等公司董事等职。

中国保险学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