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珺】 对外投资要坚持高质量发展
2018-04-03 21:5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王碧珺】 对外投资要坚持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为新时代对外投资工作指明了方向。借鉴国际经验支持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不断促进大型企业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或许是新时代推动我国从对外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迈进的重要路径。

2017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同比下降了29%,这是自2002年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16年来,中国对外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两会期间,商务部长钟山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都表示,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今后对外投资要注重“质”的根本性提升。

什么是“质”的根本性提升?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中国对外投资既要给东道国产生积极效益,也要给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来正面影响。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产业升级可以被定义为经济角色——国家、产业、企业、工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从低价值的活动向相对高价值的活动移动的过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升级是一个自然但非必然的过程,受到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的推动。日本在此方面的历史轨迹或许有助于我们探寻对外投资“质”的根本性提升,从中找到一些可借鉴的线索。

对外投资曾经在日本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后早期,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是日本制造业的主体。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工资水平的上升给日本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行业中的许多企业不得不迁往新加坡、台湾、韩国和其他当时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亚洲国家和地区。

20世纪70年代,跟随着劳动密集型轻工业,重工业引领了日本第二波对外直接投资浪潮。日本的化工、钢铁和其他重工业企业转移到海外,对外投资成为促进日本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梯次转移纺织、钢铁等国内已经或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不仅使这些行业在海外重新获得竞争优势,而且也为国内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腾出了资源和发展空间。因此,尽管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低迷,日本经济仍然非常有竞争力,日本产品的品质仍被消费者认可。

当前,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各类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环境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承受着当初日本同行的压力,面临着要么在国内被淘汰,要么到海外获得新生的选择。然而,海外投资从来就是一项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活动,如何服务好这些企业是提升中国对外投资质量的重要方面。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政府可以从信息和资金支持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建立一批官办、官办民营、官助民办的中小企业援助机构,为中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展开国际交流、信息服务、海外研修、技术生产管理、经营诊断、技术援助等各方面的服务工作。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融资支持,建立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基金和信用保证基金等。特别是为那些投资对象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和融资担保。

而对于一些有实力、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获得技术、品牌、市场渠道,从而转型到更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促进企业承担有更高收入的新功能,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面。然而,受益于战略性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有前提条件的,投资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来管理和吸收这些战略性资产。否则,为了购得战略性资产所需的大量前期投入成本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最终的收益。为了提高吸收能力,企业需要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增加研发投入。同时,企业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或者在商业上能够容忍短期的损失,从而使得这些战略性资产的优势在长期得到发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为新时代对外投资工作指明了方向。借鉴国际经验支持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不断促进大型企业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或许是新时代推动我国从对外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迈进的重要路径。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7年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主报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