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下午,希玛眼科(3309.HK)发布2017财年业绩会,公司董事会主席林顺潮先生、财务总监陈华平先生、执行董事李佑荣先生出席会议。
2017财年,公司实现营收3.11亿港元,同比增长25.2%,收益于深圳地区全年39.1%的高增长,深圳医院下半年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长了50.6%,而2017H1仅增长26.3%;按区域来分,香港贡献了60.9%的收益,中国大陆地区贡献了39.1%。毛利率43.5%,同比增长了5.3个百分点;经调整净利润为6430万港元,同比增长了37.1%。
公司以眼科业务为主,2017年贡献2.91亿港元, 占总营收的93.5%,同比增长24.2%;视力辅助产品贡献2015.2万港元,占总营收的6.5%,同比增长41.2%。香港的业务包括了中环的一家眼科中心,以及四家眼科卫星诊所。中国内地的业务去年就是深圳的眼科中心提供。
公司的眼科服务收益主要分为两块,一个是诊金及其他医疗服务费,这块贡献了约1.14亿港元(香港:6425.1万,中国内地:4928.4万);另一个是手术费,香港地区手术费贡献了1.24亿元,占总营收的42.5%,中国大陆地区贡献5367万,占总营收的18.5%。
手术费方面,香港地区因为去年所进行的复杂手术例数上升,以及香港眼科医生人数也有所增加,所以平均手术费增加了10%,手术数量增加了4.7%。中国地区平均手术费保持稳定,手术数量大幅增长了41.6%至3865例。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加上中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司与其种种因素将会刺激高质量眼科服务的需求。北京的眼科医院也在2018年1月开始营业,香港的第五间卫星诊所也在2018年3月开始营业。未来公司也会在大陆,包括华东、西南、华中等地区的城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设立或收购眼科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
以下为格隆汇整理的提问环节:
Q1、指引给出香港地区的增长速度预计为15%~20%,那香港地区的手术费的增加大概有多少(2017年为10%左右)?手术量是个位数的增长还是两位数?
A1、未来有新的facilities,有新的医生进来,香港经济也比较好,所以手术费用还有上调的空间,2018年估计还是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
以前公司没有特别发展近视手术,接下来会是一个重点,深圳的SMILE(全飞秒)已经开启了,目前效果和反馈都比较好,以前手术量每月大概100台,现在每月有150台。北京也有全飞秒,香港下个月也会开了。以前公司的重点都在疑难的病,未来近视手术也会是公司的重点。
Q2、2018年的资本开支大概为多少?
A2、北京医院已经开了,已经在账上体现了,今年如果多开一家医院就是要关注规模和地点,大概在5000~7000万的水平,如果是在深圳多开2个Satellite clinic(卫星诊所),每一家的开支在1000万港左右。
Q3、北京一月份已经开业了,现在具体的运营情况是怎么样?像深圳的毛利率在增加,其他地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盈利能力?从不成熟到稳定期大概要多久?竞争对手投放很多比如在百度的广告,那公司在客源上将如何应对竞争对手?
A3、北京是1月23号开幕,2月就赶上新年,所以真正启动在3月,例如全飞秒、白内障等疑难病症都已经开了,效果也都不错。全面的工作预计在4月开启。推广上主要以线下的铺牌已经布置的差不多了,预计4月病人流就可以开启。
深圳第一年是没有亏损,第二年开始盈利,北京争取第一年的Q4开始盈利。有了深圳的经验,其他地区接下来的各个方面都会推进的比较快。
未来会更多的考虑M&A,收购合并的好处是时间比较短,Licience已经在手里,一般都有了基础的营运,有了这些基础,对于公司加入发展就会很快,从推广、管理、人才引进,公司可以很快,3个月~半年把它提升到比较好的水平。所以未来医院的发展会比深圳这个快很多。
Q4、医生对于公司很重要,那公司对于医生的产出是什么样的情况?
A4、香港的体系,60%是在私人医院,40%在公立医院,内地就90%在公立医院。以前在招聘上还可以,但不是最好,IPO后知名度、认知度都有提高,有更多专家不管是香港地区还是内地,都愿意进来加入,有很明显的变化,对人才公司也愿意谈share option等激励。医院平均有3个海外专家,也有long list的国际专家支持。
Q5、payback period一般多久?
A5、深圳的医院3年就payback了,中环的eye centre,因为investment cost比较大,需要2~3年payback。其他Satellite clinic 1~2年就可以payback,因为它的装修都不需要太复杂,也没有手术室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