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28日电(毕彤彤)3月28日,中国新闻社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举办的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召开。
在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项目主任杭敏主持的圆桌讨论环节,有4位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就“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探讨。
圆桌讨论环节 中新经纬李卿 摄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
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它是否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通用的主导技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丹辉认为,判断一项技术能否成为一个时代的主导技术,标志是能够提高长期劳动生产率。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人工智能还没有到这样的标准。
“但人工智能或许不仅是像以往任何一次工业革命一样作用于劳动生产率,而是会带来多元性的影响,包括价值的实现、人与机器、人与自然更多的互动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挑战比以往工业革命复杂得多。”杨丹辉补充道。
在快牛金科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胡亮看来,现在说人工智能是下一代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话还有点早。“但是我对此非常有信心,一个技术真正成为核心技术需要时间,AI技术到现在的时间还很短,而且AI技术并不是本身成熟了,只能说它在某些领域方面的技术已经进入到可使用的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工业、制造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也期望会在社会服务方面有越来越多更广泛的应用。”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如是说。
实际上,人工智能已经在诸多领域进入应用层面,同盾保险科技事业部首席专家王晋卿介绍说,比如在保险领域,无论是从客户的获取到营销,到产品精算,到风险核保、承保、核赔,整个生命周期里都可以用到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准确把握住不同群体的需求,分析不同人群、企业的风险,帮助保险企业降低成本、控制风险。
人才缺乏怎么应对?
谈到人工智能当前的挑战,专家们将视角聚焦到了人才短缺。“人工智能人才现在是短板中的短板,复合型、战略型人才比较短缺。”杨丹辉认为,假如人才也是一种要素或产品的话,这个时间点上就是严重的供需不平衡。但是人的培养或人才的供给跟一般产品不同,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
杨丹辉建议,现阶段关键是要能够抢夺、争取、留住、用好一些现有人才,要打出一些强激励措施。此外,政策导向上,也应该考虑能长期稳定的服务于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目前抢夺人才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美国,它们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是领先的。近两年,美国一些尖端人才也主动回到国内,因为国内的行业应用比美国更丰富。”胡亮进一步谈到,人工智能人才缺乏很核心的原因是门槛高,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其中一个门槛降低,如理论知识,是不是每一个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需要对背后数学原理有那么深刻的了解呢?
针对当前的人才教育,李春平指出,实际上,近些年全国很多高校都逐渐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和专业,但教育本身有周期性,人才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而由于我国高校学生的体量庞大,这个优势是别的国家无法比拟的。“所以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人才储备还是比较乐观的。”他说。
“良禽择木而栖”,站在企业的角度,王晋卿认为,企业最缺乏复合型人才,懂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不仅知道背后的算法,还要懂得行业产品知识。而企业想争夺人才,首先要把自己做强,物质激励是一方面,更多是使命激励,有共同的价值观。(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