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上海已具备“协调亚太的能力”
2018-04-03 21:58: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宋清辉:上海已具备“协调亚太的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目前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最大的优势是“开放”,因为开放对人才的集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其次是“总部经济”优势,目前在沪跨国公司总部机构数量已超过千家;最后是上海存在“协调亚太的能力”,在综合优势方面具有了与香港、东京一决高下的优势。

上海新“高峰” 七大突破打造“人才梦之队”

每经记者吴凡 每经编辑陈旭

继2016年9月份上海颁布人才“30条”后,2018年3月26日,上海再次推出了人才重磅新政。

当日上海市举行人才工作大会,并正式对外公布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在“人才高地”基础上筑起“人才高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从2015年的人才“20条”,到2016年的人才“30条”,再到如今提出打造“人才梦之队”,可以看出,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3月27日向记者表示,近期包括深圳、北京都推出了各类人才政策,而且联想到此前包括南京、南昌等城市的人才政策,所以实际上类似政策不是偶然的,体现了当前此类城市政策管控的导向,也是新型城镇化下的一个大背景。

已具备“协调亚太的能力”

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当前许多城市已充分意识到人口、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把人才问题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中统筹规划,才能够精准地“抢到”城市经济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吸引更多的人才,早在2015年7月,上海就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这也就是最初的人才“20条”。

其后在2016年9月,上海再次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后者即被称为人才“30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人才“30条”政策主要就明确下放权力、放大收益、放宽条件、放开空间等方面作了完善,以此激发人才来沪创新创业。

而从此次推出的方案中不难看出,该方案较人才“30条”又有了新的突破。

记者了解到,此次方案主要就7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突破,包括明确集聚造就高峰人才的重点领域、建立国际通行的遴选机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等。

宋清辉认为,目前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最大的优势是“开放”,因为开放对人才的集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其次是“总部经济”优势,目前在沪跨国公司总部机构数量已超过千家;最后是上海存在“协调亚太的能力”,在综合优势方面具有了与香港、东京一决高下的优势。

外国人才占全国比重超1/5

“落户”、“安居”等问题,是各类人才普遍最关心的问题,而在此次方案中提出的“健全高峰人才及其团队的社会保障”则从7个方面提供系统保障,解除高峰人才及其团队的后顾之忧。

在留沪人才的居住问题上,记者发现,2016年的人才“30条”就提出,鼓励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利用自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人才公寓(单位租赁住房)等配套服务设施。

此次方案进一步提出,要发挥用人单位、综合各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市级支持资金的多方作用,采取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多种形式,系统解决在沪工作期间的长期稳定居住需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当前政策层面看,对于类似购房政策和补贴等,说明在上海高房价的背景下,实际上会有各类鼓励或刺激性的政策。考虑到上海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所以类似政策能够导入更多的人才,这也将利好城市人才结构的调整。

而在外界较为关注的落户方面,记者发现,一方面上海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另一方面仍然求贤若渴。

记者了解到,2017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另一方面,仅2017年上海就引进国内人才近6.2万人;近两年上海累计引进国内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逾7.5万人,其中通过科创人才引进新政引进的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等五类重点人才近9000人。

此次方案则对人才的落户进行“升级”,即高峰人才及其家属、核心团队成员及其家属可以直接办理本市户籍。

除了面向国内“招贤纳士”,上海也在积极吸引国外人才。

据了解,近两年,726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通过市场化认定申办了在沪永久居留。2017年,上海共办理外籍人才工作证件8.1万件,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在沪工作外国人才达到21.5万人,占全国的23.7%,位居全国首位。此次方案也提出,将优先申办中国国籍和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原标题:上海新“高峰” 七大突破打造“人才梦之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