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平安人寿考虑出售其持有的两栋伦敦地标物业。而就在一个月前,平安收到监管函,要求整改境外投资情况。或许,这正是为了应对监管要求,以确保整个集团的“平安”。
近日,英国地产媒体Property Week曝出,平安人寿或考虑出售其持有的两栋位于伦敦金融城核心地段的地标性建筑——劳合社大楼(Lloyds Building)和伦敦塔广场(Tower Place)。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起,2月24日保监会(现已与银监会合并成银保会)对平安人寿发出的那份措辞严厉的监管函。银保会要求平安人寿在一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如今一个月已过,平安人寿又开始筹划出售海外房地产。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就受到严厉限制。不仅如此,万达、海航和安邦等公司还纷纷卖出或筹划卖出海外资产。或许,平安人寿出售伦敦地标物业,是为了确保整个集团的“平安”。
整改不达标?2月24日,根据原保监会官网显示,对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和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监管要求,原因均是上述三家险资境外投资业务违反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中关于可投资国家或者地区的相关规定。
按照要求,平安人寿应在一个月内报送相关整改情况,而银保会将持续跟踪,并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一个月过去,又传出平安人寿考虑出售两栋伦敦地标建筑的消息。
平安人寿于2013年7月以2.6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伦敦地标建筑劳合社大厦,2015年1月,平安人寿再次出手,斥资3.27亿英镑购得伦敦金融城南侧、紧邻伦敦著名历史建筑伦敦塔的大型写字楼伦敦塔广场(Tower Place)。此大厦位于伦敦最负盛名的EC3保险业区域中,使用面积达3.57万平方米。
在伦敦金融城内,最显眼就是“双子塔”伦敦证券交易所和劳合社大楼。平安人寿的购买的这两栋大楼,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向全世界的保险业同行炫耀。
这两栋大楼均是伦敦保险业集中的区域,特别是劳合社大楼,劳合社成立于168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组织类似于纽交所,是一个保险交易平台。以劳合社为中心,伦敦金融城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平安人寿为了买下劳合社大楼后,公司与劳合社签订了售后回租合约,租期持续到2031年。不过,劳合社每隔五年,拥有一次终止租约的选择权。
如果说是普通大楼,这样问题不大。劳合社大楼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为劳合社特别定制的。因而改租给其他用户,必须进行大范围改造。大厦包括一个12层、能同时容纳10000人工作的保险业务大厅以及侧翼呈阶梯状布局的写字楼。
若劳合社最终选择离开,平安人寿就需要着手重新改造大楼,而大楼“一级保护建筑”的身份,又将大大提高改造难度。
境外投资还怎么玩?事实上,早在2017年8月,发改委、商务部、央行与外交部就曾联名发布《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包括6条鼓励类投资,5条限制类投资及5条禁止类投资。其中,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和体育俱乐部就属于限制开展的境外投资。
随后,2017年8月,安邦集团曝出,打算出售包括华尔道夫酒店在内的100多亿美元海外资产。2017年11月,又传出万达希望出售其在海外的五处资产。这五处资产价值50亿美元,其中包括处于伦敦的One Nine Elms摩天大楼。
进入2018年,海航集团已经在境内外出售了多项地产资产。具体来看,海航集团在境外出售了6个项目,总计约215.33亿元。此外,还将手中持有的三家公司的股权全部出售,共计97.64亿元。
由此可见,境外投资的“紧箍咒”越来越紧,连之前受限制的收购,也要吐出来。尽管房地产持有周期长,比较符合寿险长久期的特点。然而,不符合《指导意见》中的投资项目,就必须得抛掉。
而《指导意见》中鼓励的,正是那些“带动国内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输出,提升我国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弥补我国能源资源短缺,推动我国相关产业提质升级。”的收购项目。比如美的集团收购库卡、吉利集团入股戴姆勒奔驰等。
值得一提的是,3月24日,银保会副主席黄洪表示:“险资境外投资相关制度此前都有,对过去制度不完善之处也正在进一步修订之中。根据现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在完善后都将体现在制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