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大宏观张文朗、周子彭
川普 “心血来潮”?
近期川普挥动232调查和301调查大刀,对部分贸易伙伴特别是中国掀起“贸易战”。3月22号,川普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全球金融市场随之下挫,这个举动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甚至全球经济可能都是利空。数月前川普谋求与中国合作的声音言犹在耳,而从内部政策来看,2017年12月22日川普在白宫签署了1.5万亿美元的《减税与就业法案》,据称是美国30年以来幅度最大的减税法案。
川普希望通过减税鼓励消费、增加投资、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来推动美国经济增速达到3%以上,以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市场普遍认为,美国税改对美国经济增长将起到相对正面的作用,可以称为川普政府的重要政绩。然而短短几个月后,川普却对外出尔反尔,调高进口关税,这将提高国内消费与生产成本,削弱其减税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川普到底是“心血来潮”还是老谋深算?从市场反应来看,投资者前期似乎过度乐观,认为川普又是动动嘴皮子,这也是为什么早前川普宣称要中国减少1000亿美元贸易逆差的时候,市场无动于衷。而22号宣布会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之后,全球市场顷刻间大幅下滑。其实,我们在3月上旬就在《贸易战阴云更浓》的报告中指出,钢铝贸易摩擦恐怕只是前菜,川普可能还有更多动作,其所作所为并非“心血来潮”,而是要“真刀实枪”。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川普不顾国际社会的抗议,一意孤行?白宫还可能如何出招?贸易摩擦将烟消云散还是会再次升级?贸易摩擦影响会有多大?
川普靠“李斯特”撑腰
我们认为,川普恐怕不是“心血来潮”那么简单,其所作所为可能跟危机后西方经济思潮的反转紧密相关。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各国政府普遍都在反思自由化的弊端,比如加强金融监管,重新审视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这些转变的背后实则是全球经济思潮与政策框架的轮回。对外而言,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死灰复燃。因全球贸易和金融自由化而受损的民众,可能是本轮新经济思潮发展的重要动力,川普掀起贸易战,恐怕是这个思潮的体现,背后有“李斯特主义”的影子。
提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不提19世纪著名的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承袭了美国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并将其发展成为最早、最重要的贸易保护理论,成为第一代美国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李斯特认为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主张,代表着当时发达国家英国的利益,自由竞争只会有助于英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积累财富,却会牺牲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李斯特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当发达国家通过贸易保护登上经济高峰,就会踢掉登上高峰的梯子,实行自由贸易,免得别人跟上来。
李斯特主义的核心观点就是相对落后国家要通过贸易保护等手段来发展本国工业,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个理念对美国、德国、日本甚至台湾和韩国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19世纪末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曾说过:“我们成了世界第一大农业国;我们成了世界第一大矿产国;我们也成了世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坚持了几十年的关税保护制度。”而李斯特比麦金利早50年,就预言了美国的崛起。
李斯特的“民族主义”经济学以及作为其基础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生产力理论、工业化理论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是针对当时“进口原材料并出口制成品”的策略在国家崛起中所起作用而提出。而后来演化出来的“对外国家干预、对内自由主义”的新李斯特主义[1]思想成为美国在贸易与关税保护这方面的政策制定宗旨,沿用至今。这一思想是19世纪初,以李斯特为代表的美国学派,带领美国取代英国走向世界强国的法宝,也是20世纪以来嵌刻美国经济发展进程里的DNA。
川普对内减税,对外贸易保护似乎有李斯特“对外国家干预、对内自由主义”的影子,或称之为“新李斯特主义”。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之配合的是“美国内部市场化的竞争”。川普减税、扩大基建、试图减少政府管制的一系列举动也正是这一战略的重现,旨在提高内部竞争力同时加强贸易保护。通过下调企业所得税,降低金融体系管制等举措,同时让海外的美国企业和资本回流国内,能够很大程度上腾出美国内部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其内部的竞争力。同时,美国通过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来保存本国市场,两者相辅相成,最终成为美国“对外国家干预、对内自由主义”的经济战略。
相对衰落是“近忧”
2000年以来,部分受全球贸易影响,美国似乎呈现“衰落”迹象。所谓的制造业“空心化”加剧,中产阶级萎缩,叠加次债危机冲击,美国平均工资增速缓慢,各阶层的收入中值甚至出现负增长。川普认为国家利益受损,衰落已经出现征兆,当下实施贸易保护实为“救亡图存”。
而历史似乎也给了美国一个反面教材,英国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放弃抢占新兴产业领域,直接导致了随后英国工业的长期衰退。在此之前,英国奉行“对外贸易保护、对内自由竞争”,在纺织业上打败其他国家,并通过对印度实施的禁止性关税保护,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19世纪末,英国转而大肆推行自由贸易主义,因此未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新兴产业的霸主地位。相反,美国和德国恰恰是通过效仿英国早期的贸易保护战略,取得巨大成功。
英国的“经历”似乎又在美国上演。从2000年开始,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从2000年的1704万人逐步下滑,叠加金融危机冲击,于2010年跌至最低点1146万人,随后虽然有所回升,但增速缓慢,截至2018年1月,美国制造业了提供1254万个工作岗位,远未达到危机前水平(图1)。当然制造业就业人数下滑,人口结构和自动化发展都是重要的原因,但是大批制造业转移至美国境外也是不争的事实。
更糟糕的是,21世纪初以来,美国中产阶级逐渐萎缩。从2000年至2014年,美国229个大都市区中203个出现中产阶级人口下滑现象,与之相对,低收入与高收入人群占比上升(图2)。其中,洛杉矶、旧金山、纽约、波士顿、休斯顿的部分大都市区中产阶级人口占比已不足50%。整体来看,美国21世纪初成年人中产阶级占54%,2015年则下滑至50%(图3)。
在此期间,美国各阶级收入中值均呈现下滑势态,总体平均工资自次债危机后增速缓慢。中产阶级收入中位数由1999年的77,898美元下降至2014年的72,919美元,降幅6%,而低收入和高收入阶级收入中位数分别下降10%和7%(图4)。次债危机显著降低了美国平均工资水平,随后进入缓慢回升期,然而自2015年末以来,美国私人非农平均时薪同比增速围绕2.5%上下波动,并未见明显上行趋势(图5)。
以川普为代表的部分美国精英认为国家利益受损,美国的衰落已经出现征兆,并且提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优先”等口号,于是嵌刻在美国DNA里面的“李斯特主义”又开始发挥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高新技术领域逐步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战场。川普政府选择在此时撕去自由贸易的外衣,开展对外贸易保护战略,实则是希望借此完成再一次的经济腾飞,以挽救当前的经济“颓势”。
找中国“出气”?
当前美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顺差国,中国也是美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按照李斯特主义,这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对美造成了“挤压”。从中美整体贸易上看,2018年2月进出口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呈上升的趋势并未改变,2018年1月份美国贸易逆差达到566亿美元,创下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值。2018年1-2月中国贸易顺差为541亿美元,但对美顺差就达429亿美元;而美国2017年贸易逆差中一半来自中国。
此外,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关税平均高于美国有一定合理性,但这让川普觉得“不够公平”。从平均水平上看,中国针对农产品中牲畜产品、植物产品、咖啡茶叶、水产品的关税比美国高10%左右,糖及糖果、棉花 相高15%左右,谷物类高20.1%,而制造业产品中皮革鞋履、运输工具高10%左右(表1)。
川普“暗度陈仓”针对科技产业
如果说轻重工业生产型资本是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那么“信息和智能密集”的资本则是目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取决于资本的“信息和智能生产率”,智能密集的资本正在广泛地与劳动、资源(包括土地)和物质展开竞争,生产率的进步也越来越依靠这部分资本的累积。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拥有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智能密集”型资本。美国要完成“再次伟大”的梦想,必须抓住对“信息和智能密集”型资本的全球掌控,可以说科技领先就是美国的核心战略。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也似乎成了川普的“心病”。从科技公司募集的风投规模上看,中国科技公司募集到的风险资本总额上涨幅度较大,中美差距不断缩小,在2017年募集资金总量差额不到150亿美元,达历史最低点,说明资本市场对中美科技公司发展前景的预期越发接近(图6)。另外中国PCT专利申请量上呈指数型上升(图7),而美国专利申请数量的上升幅度正在减缓。中国持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在5G研发,人工智能等已经逐渐具备一定优势。
短期可能受到影响的三大行业
那么,川普到底会如挑战中国呢?短期来看,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主要依据就是301法案。2017年8月,美国USTR官方宣布对中国展开301调查以防止其对美国技术及知识产权、创新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或歧视性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301法案是直接针对具体国家的强制性报复措施。该法案由美国总统川普签署,旨在针对中国进行单方面调查以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并对中美投资进行审查。而它的实施将以“美国优先”为准则,通过设限或提税等多种方式,最终对中美贸易产生消极影响。3月22日,美方宣布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川普宣称规模达600亿美元)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具体征税品类将在4月6日之前公布,而随后将有30天的公众评议期。
现在还难以判断川普会具体针对我国哪些行业做出反应。但根据以往历史经验以及前面所描述的情况,美国将列入打击清单的中国产品可能包括传统贸易摩擦较多的领域,例如钢铁、铝及其他战略性物资,因为美国有观点认为中国的产能过剩影响到其本土企业。二是针对高端制造业,比如「中国制造2025」列入的一些行业可能受到影响(如航空产品、科技产品、精密设备等),可能以此压制外商投资中国高端製造业。具体细节白宫还在酝酿,因为美国有意要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设厂,不排除某些产品如果达到一定比例就被认定为中国产品,或将被征税。
简而言之,减少贸易逆差可能是美国明修栈道的手段,但美国优先的诉求表明保护高新科技产业可能才是川普“暗度陈仓”的目标。电子、电气及高新技术产业受到冲击的概率较大,而. 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制品、机械及配件传统行业也可能会被打击,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可能被波及(比如纺织服装、塑料橡胶制品)。不过对日常消费品的关税提升,可能造成美国消费者成本上升,因此幅度应当非常有限。
电子、电气设备(含家电)及高新技术产业为美国的主要贸易逆差领域,这些行业又能提供较多就业岗位,或将受到贸易保护。美国机电产品依赖进口程度大,中国为其首要进口国,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比重占总进口的50.8%(图8)。从美国本土行业增加值来看,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占GDP比重较大,仅次于化学产品,而电气设备占比也达到0.3%(图9)。再次,从吸纳更多劳动力的角度来看,美国制造业中耐用品行业的就业人数远超非耐用品行业(图10)。美国制造业耐用品主要涉及机械、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电气设备、汽车、其他运输设施、家具等。川普政府若想通过制造业回流提升本国就业率,可能将对这一领域实行贸易保护。
中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金额维持上升态势(图11)。以往中国的电子产品生产值大多来自于下游的生产和组装,生产附加值低,但当前呈现出上涨势头,可能已引起美方警惕。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已占据较强的竞争性,或将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实行一定程度的打压,需密切关注“301调查”的最新动向。
化工、钢铁、有色、机械为中美传统贸易摩擦领域,加之化工产业行业增加值对美GDP贡献突出,也有较大可能受到冲击。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制品、机械及配件一直以来都是中美两国贸易摩擦频发领域。化工产品为美国主要进口商品之一,虽然美国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中化工产品仅占3%,但是从进口国别数据来看,中国为其第5大化工产品供应国(表2)。同时,化工产品是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之首,占比达2.1%。
纺织服装、塑料橡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受到波及,不过出于保护美国普通消费者利益,对普通消费品的关税力度可能有限。在国际贸易当中,中国向来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头。以纺织服装为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也是我国贸易出口的重要组成。根据中国商务部国别报告中的统计,2017年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中,纺织品及原料占比7.7%,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等文娱用品占比12%,塑料、橡胶制品占比3.9%。此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所有美国进口商品类别中占比相对高,中美之间存在巨大贸易顺差。美国政府有可能从此下手,增加关税。不过出于保护美国民众生活成本,劳动密集型类商品中普通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上涨幅度可能有限。
川普的“贸易战”最终能打到多大程度呢?这一方面取决于“贸易战”对美国自身的伤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进展。美国有一派观点似乎认为美国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损失会比较小,但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比较片面。实际上,经过二三十年的金融与贸易自由化,全球生产链与价值链大大延长。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表明,90年代之后由于技术进步和贸易壁垒不断降低,全球价值链不断扩展,供应链更加碎片化,生产环节更加分散,中间品的贸易愈发盛行,各国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在下降,而外国附加值在上升,国外附加值与全球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17%左右上升到2015年27%左右(图12)。
也就是说,如果把多重效应考虑进去,那么贸易冲突对美国的负面影响可能被低估。从这个角度来看,川普最终能把贸易冲突搞多大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贸易冲突会不会推升美国的通胀,从而改变其加息路径么?我们的估算表明,冲击不大,目前来看,美国加息路径应该不会因此改变,全年加息3次是大概率事件。
影响几何?
从历史经验来看,李斯特主义让美国取得并保持了较长时间世界经济领先大国的地位。在这成功经验的指引下,川普推动的贸易保护政策也不会戛然而止。缩减贸易逆差或许只是明修栈道,真正的核心是涉及对“信息和智能密集型”的保护主义。按照李斯特主义,进入第三次技术革命,美国将进一步促进国内科技产业间的竞争,同时限制国外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限制知识产权的对外流动。
美国针对301条款的关税细节还没有公布,仍有回转的空间,但我们不应太乐观。美国对中国技术类产品进口壁垒可能将进一步加重,对电子、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等高技术封锁也可能更为严格。
中国将如何应对呢?从目前的官方表态来看,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怕贸易战,希望通过理性方式解决问题。总理在政府工作中已经指出今年要搞首次进口博览会,增加进口。 此外我国可能会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尤其是服务业的准入。自2008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显著扩大,2017年达到-2395亿美元(图13)。
其中,逆差贡献最大三类服务贸易分别为旅游、运输服务、专利使用和特许费;而金融、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则为小额顺差(图14),进一步开放空间仍然较大。今年3月25日易纲行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扩大金融业开放,提升金融业竞争能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越开放的领域,越有竞争力;越不开放的领域,越容易落后,而且还不断累积风险。”
贸易冲突对我国经济影响多大呢?从当前局势来看,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可能小于对市场的冲击。如果单从600亿美元出口的税基来看,宏观层面的影响目前来看似乎不会很大,可能对制造业就业有一些影响,但具体情况有待观察。如果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来看,风险偏好下降,无风险利率可能因此而受到压制,但信用债收益可能被推高。同时,如果贸易冲突持续升温,我国货币政策也可能边际宽松,压低利率。对股市而言,波动将是今年的关键词。2017年是美股60年来波动最小的年份之一,但今年开年美股大跌,波动急剧加大(图15)。贸易冲突将是增加市场波动的新增因素,海外市场波动将会波及国内市场。但如果国内增加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将利好相关行业,而扩大开放也会带来投资机会,所以贸易冲突既带来冲击,也酝酿着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