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还跑马圈地烧钱会被打脸
2018-04-03 22:03: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还跑马圈地烧钱会被打脸

作者:马光远

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在今年1月份推出了自己的青桔单车,并进入了成都、东莞、佛山、南昌、合肥等城市,3月17日进入深圳,然而就在当天夜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紧急发布通知称,滴滴投放青桔单车属于违规行为,责令立即收回,同时提醒市民慎重选择,避免自身权益受损。与青桔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在共享单车市场居于第三位的哈罗单车,在进入郑州市场之后,也被郑州市有关部门宣布违规叫停,理由也是市场已经饱和。

我们发现,深圳叫停青桔单车,还是郑州叫停哈罗单车,原因都是共享单车目前的市场已经饱和。深圳市交委强调,深圳市现阶段主要区域车辆投放基本饱和,热点地区均存在车辆过度投放,且规模超过了环境设施承载能力,在此情况下暂不应新增投放。而郑州在去年就开始对共享单车踩了“急刹车”,并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暂停在市区增量投放单车。按照郑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去年的说法,郑州市共享单车数量在去年就达到了40多万辆,根据2017年9月份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各城市共享单车饱和度情况,郑州共享单车饱和度系数为233.54%,达到全国第一。

熟悉我的观点的人都知道,我对中国共享经济,特别是共享单车的发展一直给予高度评价。而在对待共享单车的态度上,中国很多城市的管理者给予了足够的包容。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中国很多地方政府是很保守的,对新事物的态度基本都是要么禁止要么扼杀,但在共享经济的态度上,中国地方政府的开明和包容不亚于任何国家,这是共享单车在一夜之间能够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公共政策在共享单车的发展中,体现了制度的前瞻性和竞争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大城市的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然而,同样众所周知的是,中国大城市的共享单车发展太快了,几乎是一夜之间,从起步到满大街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单车塞满了大街小巷,这很可能是中国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了,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各大城市的投放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饱和,行业格局基本确立。这在中国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原始竞争周期最短的了。

与此同时,面对共享单车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管理者开始从以前的乐观其成,到限制共享单车的规模,已经对共享单车使用中的种种问题树立规范。车子乱停放占用公共空间的问题,车子的老旧问题,押金的安全问题,体验差的问题,以及投放过量的问题,都已经成了公共政策和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以投放规模为例,共享单车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的迅猛生长,使得一些主要城市都很快出现了投放过量的问题。比如武汉现有共享单车超过70万辆,而全市仅能满足40万辆非机动车的停放。又如杭州市场上约有77万辆共享单车,而一份权威报告显示,这座城市只能容纳共享单车32~46万辆。在这种情况下,我特别不明白的是,作为市场上最聪明、最敏感的资本,为什么仍然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仍然强行进入,跑马圈地,直至被叫停呢。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跑马圈地已经完成,很多大城市的容量已经基本饱和,行业本身也进入到一个以提升体验和如何做一个更好的城市交通出行的提供者的阶段。作为一个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今年以来,我的总体感觉是,北京的共享单车旧了,很多单车无法使用,使用体验明显不如去年。

单车的运营者、城市管理者其实都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提升服务和管理的问题。而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继续投放,只能让用户体验更差,这是显而易见的。就行业发展的规律而言,一般是在市场格局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市场的参与者会停止恶性竞争,进而在服务品质上开始加大投入,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这在中国网购行业体现的非常明显,一开始也是跑马圈地,各种价格战,到了市场格局确定之后,大家心照不宣改变策略,提升行业的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共享单车发展太快了,从出生到大城市的市场饱和,资本似乎还不愿意承认市场已经确定的格局,仍然在不断的尝试燃起新的战火,期待市场洗牌。在我看来,恐怕这一次,资本的这种玩法,新的玩家尝试进入要三思。因为新的玩家并没有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东西,仍然是以前的玩法,免押金、免试骑,在用户体验和减少城市管理成本上并没有带来更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中国的资本有时太自信了,明明是一片红海,却仍然想火中取栗,改变格局,但用的仍然是老的套路。

对于共享单车的发展,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谈到,“共享单车是一种模式创新,交通部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管理。加强管理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第一,政府要有作为,要规范和加强管理。第二,企业要遵纪守法,改善服务。更重要的,广大使用者也要文明出行,遵守社会公德。”这其实意味着,政府管理者已经思考共享单车下半场的问题,也就是在通过包容的政策让行业快速发展起来之后,政府正在从不作为的模式转换到“作为”的模式,解决共享单车发展中的管理问题、规模问题以及用户的体验问题。比如共享单车的无序停放,在许多地方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城市街头,人们经常看到,一大早路边的共享单车都停放整齐有序,颜色靓丽,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但不用到下午,车子就东倒西歪,有些还停到了自行车道、机动车道上,甚至有的单车出现在公园里、河道边,非常碍眼。这固然与有些人缺乏文明意识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企业人手不够、调度整理不及时有关。这个问题,除了要从技术上解决,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巡视频率,而说实话,忙于投放和扩张的新玩家,是不会把这作为战略重心的。又如共享单车从维护更换问题。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一种易耗品,需要及时维修更换,否则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会增加城市管理成本。

针对旧车的问题,城市管理者已经在行动,并非懒政怠政,多个城市发布禁投令,这是第一步,是为这个行业进入下半场之后进行立规。新的玩家如果参与这个游戏,起码在公共政策上,要适应政府对行业管理的要求。这个行业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投放模式的探索,而不是仍然野蛮式的生长。在中国新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烧钱好像不行,但烧钱不是万能的。共享单车发展到今天,需要的是更好的管理,更好的体验,更有秩序的投放。行业的参与者应该意识到,共享单车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游戏场景、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只有适应新变化,遵循新玩法,才不会给共享单车市场带来伤害,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共享单车行业眼下缺的不是增加投放,而是如何解决市场痛点,提升用户体验。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共享单车真正成为城市“最后一公里”出行方案的提供者,而不是麻烦制造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