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创新政务公开 讲述决策背后的故事
2018-04-03 22:04: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深圳罗湖创新政务公开 讲述决策背后的故事

“发改局的全称是什么?”“发改局是做什么的?”“发改局的工作与老百姓生活的关系是什么?”……3月23日,深圳市罗湖以“双周发布”为平台,创新政务信息公开方式,邀请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方海波向公众以“讲述政府决策背后的故事”为主题,以发改局的工作职能为切入口,通过“广东省十强区的故事”“新兴产业带成为网络热词的故事”“城市质量再提升的故事”等,生动解说讲述了城区规划、产业引领、统筹发展、项目支撑、落地实施等整套政府运作机制。

规划引领,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罗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曾创下多个新中国的“第一”。同时,罗湖的经济发展也走向了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连续多年位列广东省GDP十强区,每平方产出GDP在深圳位列第二,综合能耗全市最低,第三产业的占GDP比重超过95%;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均超过70%。

↑图为深圳市罗湖区“双周发布”现场。

“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与罗湖科学决策与精准定位紧密相关。”据方海波介绍,历数罗湖历史上的三次转型升级,1986年至1995年期间,罗湖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转变;1996年至2015年期间,罗湖逐步形成了目前以金融、商贸等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15年8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罗湖启动城市更新改革试点,拉开了强区放权序幕。以此为契机,罗湖全面规划建设“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加快构建“北科技创新、南金融商贸”的产业格局,积极融入全市产业发展大局。

↑图为深圳市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方海波在“讲述政府决策背后的故事”。

“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如何诞生的?”方海波进一步解释称,首先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罗湖作为深圳市的一份子,必须补齐科技创新这一短板,融入全市的发展大局。其次,罗湖清水河片区作为一个传统的仓储物流功能区,土地长期低效利用,随着深圳的发展,亟需引入创新驱动的产业来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益和罗湖的经济发展质量。为此,结合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罗湖规划了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目前,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已被列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节点。

统筹发展,提升区域资源效能

有了规划,统筹工作如何开展?方海波围绕城市质量提升,讲述了罗湖如何通过一委两组三机制,统筹全区资源能效提升。2018年,罗湖提出了城市质量提升十大行动,包括发展空间保障行动、重点片区建设行动、产业集聚升级行动、民生质量提升行动等共计165项重点工作,旨在以“大更新”重塑大片区,以“大片区”促成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大发展惠及大民生。

据方海波介绍,其中,在空间保障方面,主要是为新兴的产业释放发展空间,重点片区要着力打造三个产业带。产业升级主要聚焦创建四个区:消费中心核心区、黄金珠宝产业聚集区、深港商务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粤港澳版权产业先行区。在交通来方面,希望通过加快地铁和过境高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罗湖对外联通能力。在民生质量提升方面,就是要通过教育、卫生、文体等方面的项目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老旧电梯改造等项目的实施提升城区的安全保障水平和能力。

“为推动城市质量提升工作顺利实施,我们建立了‘一委两组三机制’的工作机制。”方海波指出,“一委”即战略规划委员会,做好“规划的规划”,形成“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片区规划——项目规划”支撑的“战略规划+策略研究”体系;“两组”即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民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产业、民生发展;“三机制”即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建设领域工作协调机制和服务企业协调会议机制,整合资源,全盘联动,强力督办,确保十大行动165项工作落实落好。

补齐短板,破除民生发展难题

有了工作机制,如何切实推进项目?方海波表示,以罗湖即将要推出的三年补短板行动计划为例,我们梳理了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市容生态环境、城市安全治理、治水提质、文体惠民、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基层基础设施等十大民生领域的短板,34项具体短板台账,推进92个项目建设实施,总投资693亿元。通过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基本补齐辖区民生的短板、欠帐,破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切实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是如何形成并运行?方海波解释道,我们建立了一个“建立项目需求库、项目储备库、年度投资计划”等依次递进的三级生成运行机制。项目需求库,是通过向老百姓、各个行业部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来收集人民群众对我们罗湖辖区民生项目的需求。根据老百姓提出的需求,再进行各种建设条件的论证,条件成熟了且具备建设条件的就放到项目库。然后,依托项目库,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财政资金等综合指标,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安排年度投资计划,统筹编制区政府年度投资计划。

方海波指出,为了进一步保障居民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民生项目的建设管理,罗湖区规定民生项目在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前,需经民生项目评估论证会评估论证,并自2013年起已实施五年。评估论证会上,项目相关单位负责人带着项目“路演”、论证、答辩,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和专家代表票决项目是否立项,5年来共评估了154个项目,真正实现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被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将按照年度工作安排细分任务到四个季度各节点督办,并按照四级协调工作机制推进。

(见习编辑:陈蓉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