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购上调影响弱,资金面延续宽松局面。上周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央行周四上调7D逆回购利率5BP至2.55%,各期限SLF利率亦上调5BP;但受益于此前MLF超量续作,加之央行此轮逆回购利率上调市场已有预期,且幅度不大,整体资金面仍较宽松。
同存利率大幅下行,流动性全面回暖。3月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已接近2.3万亿,已经超过去年9月份同业存单发行高点,而本周同业存单到期压力下其发行亦难有明显减弱。但上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大幅下行,量增价跌的背后反映目前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或将帮助商业银行走出了此前由于严监管所导致的负债荒困境。
中美贸易战激发市场避险情绪,短期利多难持久。中美贸易战已经呈现缓和态势,最终中美贸易争端仍将回归到谈判桌,随着避险情绪缓和,上周五由于贸易战冲击带来的债市涨幅有回吐的压力。周一债市收跌也反映出市场回归理性。
债市短期内存在回调压力,中期坚守慢牛逻辑。短期内债市利空因素较多,提示投资者短期内防范债市回调压力,但除非后续监管大幅超预期,债市重回3.9%的概率不大。也不排除资管新规低于预期进一步放大当前债市涨幅的可能性,但从金融去杠杆的大局来看概率不大。中期来看,尽管年初流动性宽松提前透支了全年慢牛行情,但经历短期回调后,随着2018年经济下行趋势将进一步得到验证,届时债市也将回归到基本面驱动的时代。
一、如何看待上周债市大涨
上周债市大涨,一方面资金面利率在税期结束后稳步回落,周四央行逆回购利率上调也并未超出市场预期,流动性宽松延续;另一方面周五中美贸易战事件推升市场避险情绪,债市涨幅进一步扩大,截止至上周五,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至3.7005%。
上周债市最主要的利好来源于资金面进一步改善。年初定向降准以及MLF超量续作扩大了货币投放量,加上外汇占款保持稳定,央行货币投放力度明显增强,银行和非银价差大幅缩窄,资金利率波动趋于平稳;另一方面,资金面宽松呈现进一步蔓延迹象,上周1M、3M和6M期限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分别下行32.22BP、29.15BP和24.06BP,进一步带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下行。年初以来,由于“中性货币+严监管”的政策预期,市场担心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监管导致银行流动性紧张,因此尽管年初资金面宽松,但3M和6M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但从上周同业存单利率下行趋势来看,市场对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担心已经随着资金面持续宽松而化解。
此外,流动性预期向好也与美联储加息前,市场过度猜测央行货币政策跟随有关。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后,央行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5BP,并没有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从央行的角度来看,上调逆回购利率一方面符合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大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化解2017年货币政策收紧导致资金利率分层现象,缩窄逆回购利率与DR007利差。后续来看,央行仍有进一步上调逆回购利率的可能,而操作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概率仍然不大。整体来看,货币投放力度加大叠加资金利差收窄,央行货币政策呈现出中性偏松的态势,全年资金面稳定性明显增强,也推动了市场对资金面的乐观预期。
因此,资金面成为年初以来债市转牛的最关键变量,此前我们预期的债市慢牛行情,在资金面利好带动下提前兑现。这也意味着,在没有进一步利好因素刺激,或者前期利好因素收敛的情况下,债市短期内将存在回调压力。
首先,中美贸易战已经呈现缓和态势,最终中美贸易争端仍将回归到谈判桌,随着避险情绪缓和,上周五由于贸易战冲击带来的债市涨幅有回吐的压力。从周一国债期货和现券表现来看,债市收跌也反映出市场回归理性。
其次, 2018年流动性较2017年将有明显改善,但后续资金面相较于年初宽松态势将有所收敛。我们认为,在未确认经济下行趋势之前,货币政策中性态度不会改变,而逆回购利率上调的空间仍在。从去杠杆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了解到部分银行表外转表内的流动性压力、部分券商小集合资金到期压力等仍然较大,后续严监管对流动性的冲击尚未消化完。因此,当前资金面宽松能否完全缓冲未来资管新规带来的冲击仍待观察,监管风险仍需持续关注。
第三,今年地方债供给节奏相较于以往有所放缓,周一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预(2018)34号],或意味着2018年地方债全面展开,地方债供给放量在即,进入二季度供给冲击也将阻碍利率下行的脚步。
整体来看,短期内债市利空因素较多,我们提示投资者短期内防范债市回调压力,但除非后续监管大幅超预期,债市重回3.9%的概率不大。当然,也不排除资管新规低于预期进一步放大当前债市涨幅的可能性,但从金融去杠杆的大局来看,概率应该不大。中期来看,尽管年初流动性宽松提前透支了全年慢牛行情,但经历短期回调后,随着2018年经济下行趋势将进一步得到验证,届时债市也将回归到基本面驱动的时代。
二、上周流动性回顾
2.1
资金面:逆回购上调影响弱,资金面延续宽松局面
上周(3月17日至3月23日)公开市场7D逆回购到期1300亿元,28D逆回购到期2100亿元,63D逆回购到期400亿元;央行展开7D逆回购操作400亿元,14D逆回购操作200亿元,周内央行逆回购净回笼3200亿元;上周无MLF及国库现金定存操作。下周(3月24日至3月30日)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
资金利率方面,上周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央行周四上调7D逆回购利率5BP至2.55%,各期限SLF利率亦上调5BP;但受益于此前MLF超量续作,加之央行此轮逆回购利率上调市场已有预期,且幅度不大,整体资金面仍较宽松。具体来看,上周银行间隔夜质押回购下行2.56BP至2.6008%,7天质押回购利率下行2.85BP至2.9982%,14天质押回购上行72.15BP至4.8011%,21天质押回购利率上行4.58BP至4.8829%,1月质押回购利率下行31.65BP至4.7918%,3月质押回购利率上行12.7BP至4.6721%。本周进入月末,在跨月因素影响下,预计短端隔夜和7天资金利率将明显上行,但整体压力不大。
2.2
同业存单:同存利率大幅下行,流动性全面回暖
上周(3月19日至3月25日)总计发行同业存单507期,实际发行4968.1亿元,同业存单到期4345亿元,周内同业存单净融资623.1亿元;本周同业存单到期4289.3亿元,预计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仍将维持高位。从发行利率来看,此前3M和6M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居高不下局面打破,上周3个月和6个月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分别下行22.98BP和34.66BP至4.6087%和4.6207%。并且从二级市场同存到期收益率有引领作用的情况来看,周一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下行势头仍未结束。
值得说明的是,截止至上周五,3月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已接近2.3万亿,已经超过去年9月份同业存单发行高点,而本周同业存单到期压力下其发行亦难有明显减弱。在2017年同业去杠杆已经取得成效的背景下,年初以来银行主动负债需求持续高涨,表明后续资管新规出台以及相关业务调整对银行流动性压力仍在;但上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大幅下行,量增价跌的背后反映目前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或将帮助商业银行走出了此前由于严监管所导致的负债荒困境。
三、上周债市回顾
1
一级市场:利率债需求火爆,地方债放量在即
上周(3月19日至3月25日)有17期利率债发行(不包括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1451.7亿元,周内到期量1406.1亿元,发行规模环比小幅增加。从发行情况来看,受益于资金面宽松,上周利率债发行非常火爆,其中上周发行的1年期国开债和农发债发行利率下行分别达到22.27BP和24.67BP,1年期国债发行利率亦下行10.17BP;此外,长端发行利率亦出现明显下行,幅度较短端略弱,其中上周10年期国债发行利率达到3.7054%,较前一日市场利率下行8.52BP,上周发行的10年期国开债和农发债亦下行5.5BP和5.55BP。
地方债方面,上周发行了8期地方债,均采用公开发行,周内发行规模423.94亿元,全部为置换债券。从发行情况来看,上周地方债发行,湖北、四川和云南三省省际差异并不明显,发行利率溢价更多体现在期限方面,其中云南省发行的10年期一般债(18云南02)发行利率较投标利率下限上行57BP,相对较高。
两会期间,地方债发行仍然以置换债券为主,地方债供给放量节奏低于我们预期。本周一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预(2018)34号],或意味着2018年地方债全面展开,地方债供给放量在即。
2.2
二级市场:资金面宽松+避险情绪上升,债市大幅上涨
上周(3月19日至3月25日)债市大涨,一方面市场资金面宽松持续,央行上调逆回购利率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周五中美贸易战激发市场避险情绪,利率债收益率全面下行。具体来看,上周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7.87BP至3.2367%,3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62BP至3.5098%,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8.1BP至3.6113%,7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7.09BP至3.7401%,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1.49BP至3.7005%,10-1年期限利差缩减3.62BP至46.38BP。
上周政策性银行债收益率下行较国债更为显著,与上周国债收益率下行更多来源于资金面宽松下债市情绪转好不同,上周政策性银行债收益率下行更多来源于周五中美贸易战事件冲击,以国开债为例,周五国开债收益率当日下行达到12.47BP,而全周下行幅度为18.22BP。具体来看,上周1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20.79BP至3.9391%,3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13.95BP至4.5234%,5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20.72BP至4.6189%,7年期国开债下行12.99BP至4.7918%,10年期国开债下行18.22BP至4.6556%。
分析师:郑凌怡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3090009
研究助理:李广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信建投宏观固收研究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收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中信建投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