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字当先的A股市场,有利可图的标的向来是香饽饽。但有一只股票,理论上存在最高48%的套利空间,却遭市场冷眼,门可罗雀。
这家名叫汇源通信(000586.SZ)的公司,处境真的好尴尬。
为阐明当前局势,先交代历史背景。2015年底,杠杆买家“汇垠系”入主汇源通信,多次筹划重组未果。
汇源通信第一大股东是蕙富骐骥,蕙富骐骥的执行事务合伙人(GP)是汇垠澳丰,有限合伙人(LP)“汇垠澳丰6号”出资约6亿元,占出资总额的99.83%。幕后实际出资人包括A级委托人农银国际和B级委托人珠海泓沛基金,出资份额分别是4亿元和2.035亿元,北京鸿晓担任珠海泓沛基金的管理人。
2017年11月,汇源通信披露,北京鸿晓拟受让汇垠澳丰所持份额,成为蕙富骐骥的GP,间接控制上市公司20.68%股份。交易完成后,汇源通信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北京鸿晓实控人李红星。
然而,北京鸿晓的掌权计划,并未得到珠海泓沛基金合伙人的一致支持。在一番角力之后,合伙人否决了北京鸿晓的“上台”决议。
易主博弈的期间,汇源通信第二大股东乐铮网络突然跳出来,拟要约收购上市公司约15%股份。若要约实施,乐铮网络的持股比例将增至21.63%,超越蕙富骐骥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乐铮网络实力欠佳,后找来了一致行动人安徽鸿旭,以后者为主体发起要约。
今年2月27日,安徽鸿旭及其一致行动人乐铮网络披露了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拟以21.50元/股的价格,要约收购3000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部本的15.51%。并且,要约收购方已与上市公司92名股东签订了预受要约协议书,涉及汇源通信2501.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2.93%,该92名股东将不可撤销地接受要约。
根据相关规定,要约收购报告书全文刊载之后,就自动进入要约收购程序。从股份比例看,要约收购方提前锁定了12.93%的股份,只需再收购2.58%的股份便可揽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可谓胜券在握。
然而,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3月9日,公司收到安徽鸿旭的说明称,因其与财务顾问在部分重要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双方目前正在磋商解决,特此申请延长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预计由原计划披露时间3月12日基础上延长两个自然周至3月26日止。
两周过去了。3月25日晚,汇垠通信传来消息,公司仍未收到收购方的要约收购报告书等相关文件。
资本博弈的内幕永远超乎你我想象,但股价表现能说明一些问题。在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的2月27日,汇源通信股价应声大涨9.91%,但之后便萎靡不振。
等待是成本,更是风险。安徽鸿旭的“空头支票”迟迟不兑现,一再打击汇源通信的股价,公司最新股价停留在14.52元。对照21.5元的要约价,理论上(仅仅是“理论上”哦)最高套利空间达48%!
当然,真实的博弈远比理论复杂。据市场人士分析,尽管溢价幅度明显,但投资者持股并接受要约并不能保证获得确定性收益,原因在于安徽鸿旭本次只收购15.51%的股份,股东接受要约的数量越多,最终获配比例也越低,未获收购的股票将退还继续“承受”二级市场的波动。
换而言之,部分要约套利的变量包括了预受要约的股份数量、上市公司后续股价表现等多重因素。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本次要约无疾而终的风险。翻看历史,英力特、易见股份等要约收购也曾因故终止,且终止之后股价往往会继续下跌。
因此,A股市场从来没有什么无风险套利。当某一种套利空间如烟花般绚丽时,多半是镜中花水中月。
利用直通公告蹭热点、炒概念,这些重点公司将被紧盯
强制退市规则来临,远离这些公司:已被立案调查或进入司法程序的
编辑:孙放
严正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http://www.cn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