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学界大腕建言绿色发展
2018-04-03 22:06: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政商学界大腕建言绿色发展

综述

本报记者 张一鸣

当环境容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制约因素时,如何通过向更高效的资源使用方式转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逐渐成为共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经济峰会上,与绿色发展相关的话题持续升温,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关键词。

3月24日举行的分组会中有三场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包括污染防治攻坚战、资源革命与绿色发展、气候变化与碳交易,来自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嘉宾从不同的维度,分别阐述绿色发展的当期、长期制约因素、发展目标,以及破解之道。综合20位嘉宾在发言和提问环节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当前中国处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发展阶段,需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需要发挥企业,特别是高耗能资源能源企业的积极性,向绿色低碳转型,政府发挥引导和规则制定的作用,其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节能环保、提高能效是必经之路,积极稳妥地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经过多年持续转型,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初显成效,但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分组会上表示,中国的污染防治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效,全国338个地级市PM10比2013年下降22.7%,生态环境治理体制和模式都有很大进展,宏观经济好于预期,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源能源企业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主体,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必和必拓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安哲、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凌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蒂森克虏伯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海里希·赫希根,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首席执行官时华泽,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大山,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国华在分组会上介绍所在企业和行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上的先进做法,一些企业代表强调技术进步在资源能源企业绿色发展之路中的作用。

戴厚良表示,控制全球能源消耗绝对量,需要颠覆性技术革命的支持。

赵英民强调,污染防治仍然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要加强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加强产业布局调整,全面优化产业布局。

资源能源企业加速转型

中国传统的能源和资源企业是绿色发展关注的重点,一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力推可持续发展。

煤炭占中国化石能源储量约96%,石油天然气占比不到4%。中国工程院的研究分析表明,到205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依然会在40%左右。凌文分析说,实际上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煤炭完全能够成为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比如国家能源集团76%的燃煤电厂,在以“超低排放”技术建设和改造后,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都低于国家规定的燃气发电机组的排放限值。

一方面企业自主调整发展方式,另一方面政府加强宏观管理。赵英民透露,相关部门要在环境改善过程中发挥引领和规则制定的作用,要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及消费方式,要通过环保执法和监督,使得污染排放重的企业淘汰出市场。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气候变化与碳交易”分组会上表示,中国已经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开展低碳试点示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说,发展中经济体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是减少碳排放,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以及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低碳、绿色的转型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减排核心是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到绿色低碳的模式上,调整能源结构。

绿色发展中的碳交易

中国政府着力于当前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企业加速向绿色生产转型,在更长远的时间里,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发展之路,需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其中碳交易市场是市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李高表示,2017年中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为实现“十三五”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和落实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基础,初步扭转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具有长期性特点,特别是对于当前的中国,如何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非常重要。

王毅建议,要重视转型期过渡期的战略设置,包括标准的设置,要认识到转型的任重道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意识到好的环境需要高投资,因此需要政策创新,确保可持续性。

中国正探索市场在推动低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李高表示,中国将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有步骤地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能源基金会全球总裁艾瑞克·海茨认为,中国的碳交易系统目前只包括电力系统,但是它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交易系统,涉及总的排放量超过30亿吨。未来要建立一个碳交易市场,需要各个市场因素之间达成平衡,因此要向市场传达信号,并考虑系统的中长期发展。

王毅指出,碳市场要通过市场化手段运作,提高资源效率,降低转型成本,分担转型风险,需要技术和政策组合性创新。

李高说,中国将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