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晶慧
“新技术总会对生产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因而一旦引入新技术之后,就要确保它所带来的益处能够在经济中比较平衡地分布,而不只让一部分人受益。”3月2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经济峰会在北京开幕,在第二场分组会上,就“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转型”话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AI是一种新的技术,它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影响,但它的颠覆性不会超过以往的那些革命性的技术。
皮萨里德斯举例说,比方说伦敦19世纪末的一些照片,当时街道上都是马车,包括蒸汽火车等,那个时候的伦敦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景象。但是电力内燃机完全改变了伦敦的市容市貌。内燃机刚引入的时候,很多马车夫包括马车也失去了工作。但当时的问题就是,如何把马车夫训练为机械工人或者是汽车司机,等等。“当然现在的人工智能情况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新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会出现什么样的过渡,使得我们的经济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地进行调整,从而不让任何一个社会群体落在后面。”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说,具体人工智能可以做哪些工作呢?“在这方面很多经济研究发现,循规蹈矩的工作,重复性的工作会消失,而有技能的工作将会留下来。”
皮萨里德斯指出,有三种新类型的工作会更加有前景:首先,是现在没有的经济活动的工作。比如,银行业20年前还有收账员,包括出纳等,现在很多的工作都可以取代了。所以对于这些出纳员来说,如果有一种以关系为主的银行服务,比如有管理上、理财上的经验服务,这样的工作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
其次,高技术性的工作,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工作,比如,智能手机的各种程序研发工作,这类研发程序的技术人员就很有前途。
此外,服务行业,特别是卫生教育,包括健康行业等均具有市场潜力。如果你生病了,是不希望由机器人来照顾你,在这方面会花费很多钱由人来照顾。此外,还有文化演出行业,人们希望看到人来演出和演戏,而不是机器人。
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如何向新工作转型呢?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建议,首先企业自己可以采取一些行动,政府不需要进行干预。另外,对于那些高技术性的工作,需要与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
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回答说,要进一步提倡分配的公平性,当然不是说要惩罚富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减贫,确保在整个过程中没输家。要想解决贫困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给钱,要采用各种办法,下一步就是如何进行收入再分配,帮助那些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