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再放豪言!恒大两年后进入世界百强,销售要达8000亿!
2018-04-03 22:06: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许家印再放豪言!恒大两年后进入世界百强,销售要达8000亿!

3月26日下午,恒大集团在香港举行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

刚刚结束全国两会行程的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一身正装,率领总裁夏海钧等高管出现在了公众面前,主场作战的许家印颇为放松。

许家印对这份“许氏智慧”下的年报数据似乎甚是满意。在总裁夏海钧介绍2017年恒大业绩情况时,他并没有看向桌面上妥善放置的材料,而是微笑着用目光扫向全场。

战略转变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恒大集团合约销售额5009.6亿元,较2016年增长34.2%;合约销售面积5029.9万平方米,较2016年增长12.6%;合约销售均价每平方米9960元,较2016年增长19.2%。

细分来看,经营业绩和综合财务指标均表现优异。

其中毛利润和核心利润同比增长88.9%和94.7%,股东回报率增幅达20%。

总资产由13509亿元增长至17618亿元,净资产增长204.3%至2422亿元。资产净负债和净负债率同比减少8.6%和248%,分别降至71.1%和184%。

这或许是这份年报中许家印最得意的部分,它彰显了恒大一年来净负债工作的成效。

2017年初许家印便制定了“规模适度增长,重点注重增长质量,增加效益”的战略,这一战略直接奠定了恒大全年发展的基调。

不同阶段的房企赖以生存的因素截然不同。对于头部房企而言,踏准周期、预判正确大势尤为重要。

相较于万达被“点名”,遭遇股债双杀后方行抛售以降负债的“后知后觉”,2017年初,降低负债率便被排进恒大年度工作的议程中,许家印明确提出了由“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向 “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发展战略转变。

这是2016年恒大首次加冕“销冠”后由“规模为王”向“规模+效益为王”的转型。既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量变向质变过渡的需要,也是许家印在去杠杆、金融监管趋严浪潮来临前的“自我修复”。

随后恒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执行这一战略。

相继开展的三轮战投为恒大引入了1300亿元的资金,此外大举赎回1129亿元永续债更是让其部分财务数据更加“美观”。

因为永续债特殊的会计处理方式,它的清偿,使得恒大净负债率大幅降低的同时,还实现了净利润的暴增。毕竟永续债会吞噬大量的利润, 2016年,恒大实现净利润176.2亿元,而归属于永续债持有人的利润竟高达106亿元,这也意味着恒大全年利润的六成以上用来支付永续债利息。

永续债第一次出现在恒大的年报里是2013年,当年,其发行了行业规模最大的250亿元永续债,随后永续债数额持续上升,2016年高达1129.4亿元。

我们将这一时间节点放入恒大的发展进程中来看,不难发现无论开始还是结束,一切似乎都刚刚好,手起刀落,堪称精准。

2013年恒大的基本覆盖面依然在三四线,时值三四线去库存问题爆发,恒大急需开拓一二线市场以摆脱困境,此时永续债的发行对于恒大规模的迅速扩张起了关键性作用。规模扩张成功的恒大意识到保持低位更符合目前金融监管政策的选择,从而让完成了使命的永续债消失在恒大的财报中。

这一系列操作也让此前在资本市场表现平平的恒大迎来了爆发式发展,作为2017年度港股内房股涨幅之最,由年初的不足5港元到最高时破31港元,涨幅逾500%,直接将恒大的市值由600亿港元一举带入3000亿新时代。

2020进入世界百强

在夏海钧介绍完业绩后,现场并未进入原定的问答环节。转而替代的是许家印扶了扶话筒,做了番更详尽的诠释。

在一系列数据矩阵中,许家印借新恒大与“旧恒大”的对比,强调了当下恒大的存在。

“总资产2017年底是17618亿,比2008年的285亿相比,增长了62倍。净资产截至到去年底是2422亿,和2008年的86亿相比增长了28倍。销售额2017年是5010亿元,比2008年的60亿增长了84倍。核心净利润2017年是405亿,比2008年增长了270倍。我们土地储备2017年底是3.12亿平方米,比2008年的4500万平方米,增长了7倍。”他顿了顿说,“这是新恒大目前的情况”。

许家印对新恒大期望颇高,为了加深受众对新恒大的具象了解,他介绍了新恒大的三个概念:新起点、新战略和新蓝图。

新起点即恒大要把新恒大的各项技术指标作为从2018年开始恒大稳健增长,注重增长质量的一种增长策略。

新蓝图中恒大计划2020年,实现总资产3万亿元,年销售规模8000亿元,利润超过1500亿元,进入世界百强企业,同时负债率要降至同行业的中低水平。

三个概念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新战略。

按照许家印的规划,未来恒大除了坚定实施规模+效应的增长模式外,更为重要的是2018年起将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以此在未来形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为两翼,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布局。

这是恒大首次公开表态进军高科技领域。

谈及该领域的布局与规划,许家印表示此战略仅意味着恒大未来的产业格局,目前尚处于积极探索期,对于大致的方向,许家印表示进入的一定是大产业,例如航天、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干细胞、互联网等在有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均会积极探索。

5500亿目标

相较于碧桂园的“未定指标”,恒大公开年初便放言2018预期目标5500亿元。

对此,夏海钧显得胸有成竹。

2017年,恒大集团新购土地储备226幅,新项目主要位于上海、深圳、杭州、重庆、成都、武汉、长沙、南京、佛山、珠海、惠州、青岛、苏州、绍兴等城市。其中,新购土地储备面积约1.26亿平方米,57%是通过并购取得。

截至2017年底,恒大集团总土地储备3.12亿平方米,土储原值5336亿元,最新评估值为10386亿元。其中,69%分布在一二线,三线城市项目占比31%。

在夏海钧看来,5500亿元的新目标对于手握大量优质土地和项目的恒大而言不难实现。这些土地储备已经可以支撑恒大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所以接下来恒大的拿地节奏将趋于放缓。夏海钧介绍,2018年恒大土地预算1300亿元,其中600亿元用于支付此前未付款项目,700亿元投入拿地和并购。

此外,行业聚拢度的升高也为夏海钧的信心增添了一把火。

2016年中国前十大地产商的销售额占据了全国总量的4%左右,一年后,三强房企贡献了1.5万亿的销量。按照这个速度,集中度已经实现了20%的增长。

根据夏海钧的分析,增长度还将进一步推进,当13万亿的市场额基本饱和时,改变的只可能是切换度。夏海钧预测,未来五年前十强的门槛将提升至5000亿元。这将会给大企业创造更多机会,所谓强者恒强便是如此。

对于海外布局的规划,许家印表示尚无计划。

记者 孙婉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