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干渴”了近百日的京城终于迎来了初雪。尽管城区并未见到鹅毛般的雪花,但此次降雪仍旧令人们欢欣鼓舞,而冰雪爱好者们肯定更是蠢蠢欲动了。自2014年“3亿人上冰”目标口号提出至今,冬奥会激发了人们对冰雪的强烈兴趣,作为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北京,其冰雪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不容小觑。
最新消息,体育总局等国家七部门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联合印发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该计划要求各级体育部门、冬季项目协会应实施冰雪运动战略,积极开展冰雪健身项目。在该计划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冰雪产业盛宴华丽开席,各大上市公司开始布局,最大的一块蛋糕将落入谁手?
冰雪产业蛋糕逐渐做大
北京与张家口市的共同申奥成功无疑令北京比其他城市更具冰雪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早在2013年,北京与张家口就吸引了近300万的滑雪大军。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鼓励3亿中国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而根据此前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6000亿元,2025年将达到10000亿元,这无疑是冰雪产业一次里程碑式的华丽逆袭。
随着冰雪运动的发展,冰雪产业的蛋糕逐渐做大,靠着资本市场灵敏的嗅觉,诸多上市公司垂涎冰雪产业的红利,欲从蛋糕中分得最大的一块。这其中不乏万科A(SZ000002)和中弘股份(SZ000979),同时也有此前不被大家关注的小盘股——北京体育文化(01803.HK)。
北京体育文化能否切到冰雪产业的最大蛋糕?
北京体育文化全称为北京体育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北控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此前,作为港股中的小盘股,北京体育文化的日内股价波动比较小,市场关注度低迷导致交易量不活跃。但是,随着国家冰雪产业的发展以及其自身业务的转型,加之服务于冬奥会的部分工作,2017年北京体育文化一路高歌,涨幅达到一倍之多,实力表明了其潜能。
在这种不断的前进走势中,我们看到的是冰雪产业的发展推动力与北京体育文化自身的优势特点完美结合。
在2017年以前的北京体育文化并未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原来的空运和海运业务找不到出路,那么就要转型。在2015年之后,5万亿的体育市场成为了北京体育文化的主要业务。借助冬奥会的东风,北京体育文化将重点放在室内冰雪运动上,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在室内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于是,2017年1月17日,北京体育文化宣布控股约顿气膜,发展气膜场馆。气膜场馆可以做到室内恒温恒湿,并且气膜还自带防雾霾功能。
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建造周期短、省能耗、气膜用完打包带走重复利用的优点,这样的体育馆不仅令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对于日后越来越旺盛的场馆需求也是一种利好。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一共有400个气膜场馆,其中140个由约顿建设,是国内气膜场馆的龙头公司,北京体育文化与约顿的合作也将带动其业务快速发展,而相较其他单一做室外滑雪场馆的公司也更具发展前景。
我们可以看到,气膜场馆的潜力已经被激活。在2017年后半年,北京体育文化对外称,未来场馆+运营的模式以及承接部分北京冬奥会相关业务将共同发力。联手气膜场馆行业的龙头,借助冬奥会的红利,业务目标明确,北京体育文化的潜能或在2018年有望迎来更大的突破,而在这场刚刚开席的冰雪产业盛宴上能否战胜其他上市公司切到冰雪产业最大的蛋糕,对其来讲可能并不会那么遥不可及。
冰雪产业未来可期
自2014年提出“3亿人上冰”的目标以来,我国的冰雪产业确实有了不错的成绩。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6年度报告)》显示,在2016年,我国全部滑雪人次为1510万人次,参与滑雪的总人数为1133万人次,人均滑雪次数为1.33次。有官方统计,即使每年的增速在20%以上,到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我国滑雪人次将达到4500万人次。
同时,2016年我国滑雪产业相关的滑雪票、滑雪教学等项目的线上交易总值达2730万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5倍之多。我们相信,随着国内滑雪设施的不断完善、政策推动以及冰雪消费人群的增长,涉及冰雪产业的公司会日益增多,而整体冰雪产业的链条布局会更加完善,蛋糕也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冰雪产业的未来,可期。
■ 作者|熊玉娇
■ 编辑|徐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