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间本币市场
(一)流动性全年维持紧平衡,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上行后保持平稳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银行体系流动性维持紧平衡格局。
1月下旬,为保障春节资金需求,人民银行创新开展临时流动性便利(TLF)操作。2月3日、3月16日和12月14日,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先后三次随行就市上行,幅度分别为10、10和5个基点,MLF也以相同幅度上行。10月下旬,人民银行启用2个月期逆回购操作,旨在熨平财政因素的季节性扰动。
全年来看,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上行后保持平稳。分阶段看,1至4月,国内宏观经济金融数据超预期,监管机构去杠杆态度坚决,美联储加息及特朗普政策主张刺激美国利率走高,叠加春节、缴税、缴准、MPA及LCR考核等时点性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明显抬升、波动加大,IBO001、R007和DR007较年初分别上行69、141和51个基点,其中DR007于4月28日攀升至年内最高点3.18%,各期限Shibor也有不同程度上行。
进入5月份后,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保持平稳,个别时点利率波动很快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得到修复,DR007基本维持在2.7~3%区间内运行。
年末,隔夜、1周、3个月及1年期Shibor较年初分别上行63、37、163和137个基点至2.84%、2.95%、4.91%和4.76%,隔夜拆借加权利率(IBO001)上行67个基点至2.92%,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R007)上行265个基点至5.42%,存款类机构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DR007)上行42个基点至3.09%。
2017年,货币市场成交695.3万亿元,同比微降0.3%。其中,信用拆借成交79万亿元,同比下降17.7%,质押式回购成交588.3万亿元,同比增长3.5%,买断式回购成交28.1万亿元,同比下降14.9%。
(二)债券市场经历三轮大跌,四季度收益率创三年多新高
全年来看,在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大背景下,债券市场持续走熊。年末,1年、10年期国债收于3.79%和3.88%,较年初分别上行104和78个基点,期限利差收窄26个基点至9个基点。国开债较国债调整幅度更大,1年、10年期国开债收于4.68%和4.82%,较年初分别上行149和112个基点。信用利差走扩,5年期AAA、AA+、AA级企业债与同期限国债利差分别扩大58、47和36个基点。
分阶段看,2017年债市共经历三轮大幅下跌行情。第一轮发生于1月至2月上旬,受上年末财政部出台资管产品缴纳增值税政策以及多重因素导致的资金面紧张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超过40个基点。随后,市场出现小幅反弹。
第二轮大跌发生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央行再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银监会密集颁布多项监管与自查文件及强劲经济金融数据共同推动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近40个基点。5至9月,债市相对平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6%附近窄幅波动。
第三轮大跌发生于10月至11月中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次上行近40个基点。此次大跌背景较为复杂,包括宏观经济保持韧性、金融数据超预期、债市供给增加而需求疲弱、海外市场收益率上升、一行三会出台资管新规以及非银机构交易盘止损形成踩踏等等。在这一阶段,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升破4%,10年期国开债盘中升破5%,创下自2014年10月以来新高。此后,市场情绪略微缓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9%附近小幅震荡。
2017年,债券市场成交106.1万亿元,同比下降17.6%,其中债券借贷成交3.3万亿元。分券种看,同业存单、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成交占比排名前三,成交金额分别为37.1万亿元、33.4万亿元和13.1万亿元;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四类券种成交金额为15.7万亿元。分期限看,5年期以下、5-10年期和10年期以上品种成交金额分别为84万亿元、17.1万亿元和1.7万亿元,市场占比分别为81.7%、16.7%和1.6%。
(三)互换利率曲线平坦化,短端利率总体走升,长端利率高位震荡
全年来看,多数期限互换利率有所上行,且短端上行幅度高于长端,曲线平坦化。年末,成交最为活跃的1年、5年期FR007互换利率收于3.71%和4.05%,较年初分别上行33个和19个基点。以Shibor3M为参考利率的互换合约利率上行幅度相对较大,1年期Shibor3M互换利率收于4.71%,较年初上行93个基点。
分期限看,短端互换利率受资金面情况影响较大。长端互换利率与债券收益率走势更为接近,同样经历了三轮上行过程,但上行幅度小于现券。一方面,去年四季度债市调整期间,长端互换利率大幅超调;另一方面,利率互换市场参与者以银行类机构为主,投机力量弱于现券市场,下跌行情时止损盘并未大量涌现。
2017年,利率衍生品市场成交14.4万亿元,同比大增45.3%。其中,普通利率互换成交14.4万亿元,债券远期仅成交11.9亿元。普通利率互换中,从期限结构看,1年及以下品种成交占比76.9%,1-5年品种成交占比6.9%,5年及以上品种成交占比16.1%;从参考利率看,以FR007为浮动端参考利率的交易占比82.7%,以Shibor为浮动端参考利率的交易占比16.9%,以其他利率为浮动端参考利率的交易占比0.3%。
二、银行间外汇市场
(一)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平稳,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
2017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回稳向好,外汇市场供求趋向平衡,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年末中间价报6.5342,较上年末升值6.16%;交易汇率收于6.512,较上年末升值6.72%。但由于货币篮子中欧元、日元等比重较大的货币对美元有不同程度升值,人民币有效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收于94.85,较去年末略涨0.02%。
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美元承压,人民币外部贬值压力缓解。二是国内经济向好,提振人民币汇率。三是金融开放深化及人民币国际化势头稳定,为人民币提供坚实支撑。
(二)中间价引入“逆周期因子”,运行效果显著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运行效果显著。2017 年5 月26日,考虑到外汇市场主体易受非理性预期影响,忽视基本面向好对汇率的支持作用,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宣布在中间价中加入“逆周期因子”,将报价模型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从运行情况看,新机制有效抑制了外汇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增强了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年初至新机制公布前,美元指数贬值5.06%,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仅1.19%。新机制公布后至年末,美元指数贬值5.08%,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5.46%。
(三)外汇市场成交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不断完善
2017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保持稳步增长,全年成交18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5%。其中,人民币外汇市场、外币对市场、外币拆借市场成交分别为137.1万亿元、0.8万亿元、44万亿元。
汇率衍生品市场重要性持续提升。2017年,汇率衍生品成交13.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外汇即期成交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汇率衍生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占比(不含外币拆借)从去年的64.6%进一步提升至68.5%,与国际外汇市场即期与衍生品市场交易量1:2的格局已基本一致。
外币拆借业务受市场青睐。2017年以来,伴随外币拆借系统功能再次优化,拆借品种进一步丰富,市场单日交易量频创新高,全年成交折人民币44万亿元,同比增长3倍。2017年末,外币拆借市场会员数469家,较上年末增加56家。
货币掉期业务驶入发展快车道。2016年货币掉期交易规模达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2017年交易更加活跃,全年成交57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
三、市场建设
(一)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债券通成功上线。2017年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批准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上线。7月3日,交易中心正式推出“债券通”交易服务,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此后,“债券通”业务快速发展,市场影响稳步增加。截至年末,247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通”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券种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同业存单为主,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
“债券通”香港结算行入市。2017年7月,为配合“债券通”上线,境外参加行入市范围进一步扩大。香港地区人民币购售业务境外参加行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后,即可自动获得“债券通”中“北向通”业务香港结算行资格,为境外投资者办理“北向通”外汇资金兑换,由此产生的头寸可在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截至年末,银行间外汇市场境外机构共81家,其中“债券通”香港结算行20家。
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8月和9月,交易中心先后推出人民币对蒙古图格里克和柬埔寨瑞尔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区域交易,区域交易货币对扩大至4个。此外,8月1日起,交易中心暂免人民币对新加坡元、卢布、林吉特等十个直接交易货币对交易手续费,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二)交易平台不断优化
推出新一代外汇交易平台一期。2017年8月,交易中心推出新一代外汇交易平台一期,上线了外汇期权和外币拆借功能。
推出互联网移动终端服务。2017年9月,交易中心正式推出互联网移动终端iTrader。iTrader是交易中心顺应国际形势和交易员的使用习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为市场会员提供服务的全新探索。
(三)交易机制不断创新与完善
X-Repo推出盘前交易机制。为促进质押式回购市场价格发现,优化回购开盘价形成机制,2017年4月,X-Repo推出盘前交易机制,即在盘前交易时段(8:45-8:55),30家盘前报价机构可主动报价、全市场范围内匿名成交,该时段结束后以每笔交易成交量为权重计算加权成交价,作为X-Repo当日开盘价。
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正式启动。2016年11月,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推出国债做市支持机制。2017年6月20日,交易中心国债做市支持操作平台成功完成首次操作。截至年末,已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7次,其中随卖操作2次,操作量30.3亿元,随买操作5次,操作量35亿元。
交易冲销服务稳中有进。2017年5月,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成功组织首轮外汇期权冲销业务。同时,外汇掉期冲销业务常态化运行,交易中心全年共组织六轮外汇掉期冲销,累计冲销合约361笔、66.7亿美元。近期,交易中心还完善了外汇掉期冲销功能,进一步便利市场机构参与外汇衍生品冲销业务。
交易确认业务体系完善。2017年8月,报文匹配服务在交易后处理平台正式上线。通过该服务,机构收发的银行间外汇市场SWIFT交易确认报文可自动转发至交易中心,交易中心通过交易后处理平台或接口向参与机构反馈匹配结果。目前,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已通过该服务有效避免了操作风险。11月,交易中心进一步推出货币掉期确认服务,目前,有三十余家机构参与货币掉期确认业务。
同步交收机制建立。2017年10月,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人民币对卢布交易同步交收机制。在该机制下,外汇交易涉及的两种货币均于同一时间完成交割,有利于消除本金交割风险,防范不同交易时区交收时差风险,提高外汇市场运行效率。目前,有十余家市场会员参与该业务。
外汇即期撮合交易机制推出。2017年12月,交易中心推出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撮合交易。撮合交易是以双边授信为基础,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以订单匹配或点击成交方式达成的交易,支持限价、市价、冰山等多种订单类型。撮合交易是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模式的进一步丰富,外汇市场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外汇交易效率和公平性,提升境内人民币汇率定价权,深化外汇市场对外开放。
(四)交易产品及功能持续完善
X-Swap交易品种更丰富。为更好满足市场成员的风险管理需求,2017年交易中心先后推出了以银银间回购定盘利率(FDR)、十年国债收益率(GB10)、十年国开债收益率(CDB10)、十年期国开债与国债收益率基差(D10/G10)、三年期中短期票据AAA与国开债收益率基差(AAA3/D3)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产品,并将利率互换产品合约期限延长至10年,进一步丰富了衍生品产品序列,提高了衍生品市场交易效率。
C-trade功能与交易品种更完善。2017年5月,C-Trade推出冰山订单功能。该功能允许会员银行输入报价量较大订单时,不向市场显示全部数量,以保护会员利益,避免巨额订单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C-Trade年内还增加了Excel批量上传报价、交易参数设置、订单价格涨跌幅控制等功能。同时,进一步丰富C-Swap交易品种,新增5个标准期限和8个远期对远期期限的掉期交易品种,满足交易主体交易需求。
(五)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市场监测和管理规范发展完善。2017年,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成立,积极参与了全球外汇委员会的成立筹备并作为创始成员加入该委员会。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配合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与国际八大外汇市场委员会的沟通与交流机制,推动落实中国准则与全球准则。交易中心与自律机制建立了外汇市场监测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外汇市场规范运作管理。自律机制讨论完善了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制定发布了《中国外汇市场准则》,组织制定了成员自律行为评估办法,将评估结果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体系。
作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研究部
原文《2017年银行间市场运行报告》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18.1总第1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