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汇率市场的两个“可疑信号”
2018-01-22 07:54: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近期人民币汇率市场的两个“可疑信号”

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很快,虽然升值的大方向符合笔者前期的判断,但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市场出现了两个“可疑信号”,仍然值得深入探究一下。

近期人民币升值的主因是一篮子定价机制下的美元走弱

虽然近期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但是基本面对汇率的影响偏长期,近期人民币升值的主因是一篮子定价机制下的美元走弱。美元指数从2017年11月初的95一路回落到目前的90.5左右,而下图蓝线所表示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比较平稳,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在随着美元走弱而被动走升。

图: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蓝)、美元指数(红)

人民币走升还没有得到客盘数据的支撑

笔者在前文《人民币外汇市场上的“昨日重现”》中,论述了人民币将在2018年走强的逻辑推演。核心逻辑之一是,2018年伴随着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和金融监管的深入推进,境内融资成本将继续太高,核心逻辑之二是,中国经济仍有较强的韧性,融资需求仍然旺盛,两者叠加,使得境外融资、回补境内的性价比逐步显现,这会推动人民币走强,详细内容可以点击超链接查阅。

但是让人不太踏实的是,人民币走升还没有得到客盘数据的支撑。笔者常用的一个观察市场情绪的指标是,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是客盘向银行远期购汇和远期结汇的轧差,如果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显示为顺差,意味着客盘远期结汇大于购汇,客盘对人民币预期偏升,如果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显示为逆差,意味着客盘远期购汇大于结汇,客盘对人民币预期偏贬。

图: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

回顾2012年年初至2017年年底,过去六年的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月度变化,可以看到有三次“逆差时期”,第一次是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这段时间,人民币经历了由6.3贬值到6.4,然后又升值到6.3的小周期,起因是美元的走强—走弱的小周期;第二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长达25个月的连续逆差(抛掉2016年5月,细节不表),自2015年1月开始逆差的7个月之后,“811汇改”发生了;第三次是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已经持续4个月的逆差,而且逆差额逐月扩大。

再深入揣摩监管意图

当期市场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有较强的一致预期,在这种环境下,出现连续4个月的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逆差是一个吊诡的现象。我们推演一下,如果客盘一致预期人民币升值,那么结汇盘会选择远期结汇来锁定当前较好的结汇价格,而购汇盘则可以按兵不动,等待后期更好的购汇价格就可以了,这种推演结果是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顺差。数据跟我们的推演结果恰好相反。

而且除了客盘的远期净购汇之外,金融体系也出现了一个信号,即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反映的是银行向央行结售汇的变化,如果银行向央行净结汇,表现为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增加,如果银行向银行净购汇,表现为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下降。自2014年年底至2017年6月,中央银行外汇占款持续在下降。2017年7月至11月,外汇占款止跌,但是12月外汇占款重新下降了363亿元,这可以简单理解为,12月份银行也在净增持美元。

图:中央银行外汇占款环比变动

现在市场一致预期人民币走升,但是银行和客盘都在净增持美元,是不是有点诡异?

本轮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逆差起始月是2017年9月,这个月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个月将银行代客远期售汇风险保证金率降为零,详见前文《取消银行代客远期售汇风险保证金的时机越来越成熟》。我们再来简单解码一下意图:

2015年8月,兑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美元太强了,我们需要一些喘息空间。

2017年5月,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需要表现的更强势一些。

2017年9月,代客远期售汇风险保证金率降为零:有点太强了,降降温。

2018年1月,暂停逆周期调节因子:再降降温。

我们来看看当前的状态,从逻辑推演上,人民币目前有较强的内在升值动力,且市场较一致的预期人民币升值;从客盘表现上,客盘实际交易数据恰恰相反,客盘数据指向贬值预期;从政策意图上,政策在过去5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两次给市场降温。

如果美元进一步下探,那么根据定价模型,人民币将进一步走强,美元走势我们左右不了,难道就不能适当调调定价模型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