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关”法律上被撤销,深圳人心理上的关内关外从此消失
2018-01-21 09:31: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二线关”法律上被撤销,深圳人心理上的关内关外从此消失

此次国务院同意彻底撤销管理线是否意味着深圳特区将进一步扩容,还有待后续细节出台。专家们认为这更多的是对2010年深圳扩容后的一次事后程序补充,是法律层面的认可。“这次撤销后对深圳无实质性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冲击,从此以后关内关外连成一片了。”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说。

创邑icity 张祥耿

1月15日,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发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国务院关于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批复》中说,为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结合特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后,要进一步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粤港边界持续稳定。有专家认为,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是十九大后,表明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是国家经济发展自信的表现。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创邑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特区管理线已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而且还给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每年还要支持数百万元的费用。“撤销是适应深圳继续向前发展的迫切要求,合情合理。”他说。

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是什么?

现在的90后大多不知道深圳所谓“关内关外”的概念,而对于更多的60后、70后来说,曾经去深圳需要办理的“边防证”将不少人挡在了深圳的“关外”。

1980年8月26日,深圳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6月,在划定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之间,设立了特区管理线(即“二线”)。这条特区管理线东起大鹏湾畔背仔角、西到南头安乐村,全长84.6公里,由2.8米高的铁丝网和沿途的巡逻公路构成了一道“二线关”。

1983年,国务院批准沿“二线”设置布吉、南头、沙湾、白芒、盐田坳、背仔角6个检查站,对进入特区人员的证件、护照、签证实施检查。而后发展至今,二线关6个检查站发展成为通关能力百万人次的16个检查站。

2005年,进入深圳特区的“边防证”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舞台,人们只需凭身份证即可进入特区。

2010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龙岗宝安被纳入特区,实现关内外一体化,但“二线关”这道特区管理线却一直存在。

2014年7月,深圳特区检查站的所有官兵被分流到其他边防单位。至此,深圳“二线”这道特区管理线“名存实亡”,只留下关口的建筑和车检通道、安全岛、岗亭等设施。

为什么要撤销二线?

二线自1986年启用,实践证明,这一决策对促进深圳经济特区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保持特区内良好的社会治安,保证改革开放政策在特区内的顺利实施,减轻边境一线的压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及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提出,不仅二线旧话重提,就连粤港澳边境一线的改革通关也成为各方议政热点。有提案称,二线不宜撤。但也有不少委员认为,二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特区与内地的人员及货物的交流,制约了特区建设的发展,应该撤销二线。

其主要理由是:1、现行管理跟不上特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出特区的人员、车辆逐年增多,特区内的建设不断向外扩展,导致人、物大进大出与通关缓慢的矛盾,开放形势与封闭管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机动车辆进出经济特区查验证制度反映强烈。3、办理边防证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办理边防证手续复杂,也滋生一些不正之风。4、耕作口的管理方式不便于群众的进出、生产和生活。5、实行《机动车辆进入特区优检证》制度不利于密切党群关系。

还有部分委员认为二线应北移扩大,将深圳市龙岗、宝安两区纳入特区内。这样才有利于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展深圳的发展空间。

有关二线撤消或北移的问题,2000年6月国务院组成了国家体改委、公安部、国家海关总署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在深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结果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并不影响深圳的经济发展,深圳经济的成功经验已充分证明这一点。

特区内外税收政策没有什么差别:一是海关税一样;二是国税一样;三是地税一样,国家并没有什么倾斜政策,不会制约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因此,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暂时不能撤,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调研组还认为,即使二线不存在,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宁和香港的繁荣稳定,国家将深圳作为边境地区的管理方式也不可能因此而消失。

本着方便群众和保证安全的原则,进一步适应“大通关”要求,创造快捷高效的口岸环境和宽松、和谐的边防环境,2003年4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广东边防推出的重大改革。实行简化各种办证手续,取消部分通关收费,取消边境宵禁等措施。

2003年,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委员就提出,随着历史的发展,深圳特区管理线已经丧失存在的必要性,并成为深圳继续向前发展的羁绊,建议撤销。

到2005年,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撤销只剩下时间问题。

2010年5月27日,国务院作出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明确“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不再新设。今后视发展需要,由广东省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

深圳地图上的粉色部分为原关内范围,黄色部分为原关外范围

而在2013年,6名在深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建议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要尽快撤销。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代表说,近30年来,特区管理线为维护深圳经济特区社会治安、减轻粤港边境一线管控压力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历史使命早已完成,已形同虚设。

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意义

首先是节约开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全长126公里,沿线全部设有铁丝网,整个管理线共有163个武警执勤岗楼,设有10个检查站。据《新京报》报道,为了维护这条管理线,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建检查站超过10多亿元;深圳每年仅支出日常维护费用就达760万元;因为取消进入特区汽车的收费,深圳市每年补助1500万元,每年全部开支高达几千万元。

其次是为了扩大开放。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广东省和深圳市要以此为契机,实施深圳全市域统一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序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化,为新时期超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积累经验、当好示范。

此次国务院同意彻底撤销管理线是否意味着深圳特区将进一步扩容,还有待后续细节出台。专家们认为这更多的是对2010年深圳扩容后的一次事后程序补充,是法律层面的认可。“这次撤销后对深圳无实质性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冲击,从此以后关内关外连成一片了。”宋清辉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则认为,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有利于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经济发展会更开放。这说明了十九大之后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未来我国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大,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自信的表现。(编辑:小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