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还在畅想“共享汽车”“共享住宿”时,全球首颗面向通导遥一体化应用的“共享卫星”已经从北京亦庄走向浩瀚星空。
1月19日,一颗名为“亦庄·全图通一号”的通导遥一体化技术验证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11型火箭成功发射,将加快导航定位进入亚米级时代。
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长斗介绍,卫星入轨后将按计划开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通信一体化载荷、先进小口径星载相机、位置报告和搜救信息传递等技术验证。
他还透露,全图通将搭建卫星研发平台、卫星生产基地,与开发区集成电路企业合作,开发航天器使用的元器件,以及导航定位的高精度芯片、模块、板卡和终端。
马长斗介绍,当初确定要在北京选址后,考察了很多个地方都觉得不合适,直到来到开发区,参观了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等中国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后,董事们才一致同意在这里落户,因为这里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可以为卫星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终端的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像全图通一样,很多有着科研院所和高校“基因”的企业都把北京亦庄视为让专利变成红利的首选地。这背后离不开开发区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及与国内外科技界广泛的合作基础,不过,更多的还是开发区的主动而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引导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在开发区布局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与大院大所的主动对接,2017年新组建的北京亦创生物技术产业研究院、北京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都有开发区主动“牵手”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院所和高校的影子。
受益于此,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在此集中转化落地。2017年,区内企业研发完成国际领先新技术117项、新产品123项,其中填补国际空白的新技术、新产品32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新产品82项。专利转化率达到90%以上,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超八成。
这是成绩也是一份对新定位的答卷。自北京明确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战场“三城一区”以来,开发区身为“一区”肩负发展高端制造业,承接三大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此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开发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遵循这样的上层设计,开发区今年将通过建立政府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大院大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破题与三大科学城的主动对接,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首都的科技成果率先在开发区转化落地,实现优秀的科技成果找得到、引得来、落得下、长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