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记者周子勋)1
月18日,由北京城市管理学会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承办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论坛——智慧·治理·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谭维克研究员主持。
来自北京城市学院、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北京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及阶段性特征、城市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智慧化政府建设以及政府组织层级优化方案、城管执法中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进行主题发言。
北京城市学院张耘研究员认为,北京市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管理呈现出管理问题高度复杂、高度关联、快速变化、高度风险等四个特征,原有的科层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确保城市安全运行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走向整体性治理已经成为历史必然。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冯奎研究员根据城市治理智能化内涵与特征构建了“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我国城市治理评估指标体系。
北京城市学院胡睿博士认为,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智慧化政府建设是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满足市民需求的有效手段,而网络体系构建、公众主体地位的明确和体制机制保障是实现智慧化政府的重要途径。
中央民族大学熊文钊教授通过对城管执法中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城市管理应以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的规范化来强化执法流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翟文博士提出,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中,城市治理、城市法律和城市财政共同构成了城市整体性制度,扮演了类似CPU的角色,直接决定了城市在各项议题上的治理能力。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研究室原副主任郑勤俭对北京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分析,为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厘清了脉络。
北京城市学院史雅娟副教授基于政府整体治理理论,针对北京城市管理各层级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的不平衡不匹配问题,提出构建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层级的双倒金字塔型组织体系框架。
此外,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乔润令副理事长以及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副总编陈柳钦研究员分别对专家发言进行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