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过载”大讨论,究竟会聊些啥?
2018-01-18 19:1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一场“过载”大讨论,究竟会聊些啥?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这样的....

和这样的....

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过载”了。

还不了解什么是过载?

这里讲两个故事,你就明白啦~

■ 蛋蛋——社交网络让我和闺蜜分手

她是一个大学生,也是网络达人。谙熟微信、微博、知乎各类社交软件,为何反而因此,与大洋彼岸的好闺蜜走向关系破裂?

蛋蛋说:“科技产品确实让我们能够时刻保持联系,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时刻,我都是准备好要与人社交的。”

■ 樊燕——我们一家三代的微信使用

她是一位编辑,也同时作为家中的妈妈和女儿。三代人的微信使用,三种截然不同的图景。面对孩子沉迷手机、老人自得其乐…

樊燕说:“一面要努力在网络世界里追上孩子的脚步,一面要拉着老人的手不让他们被抛弃,我们这一代也算是责任重大,痛并快乐着吧。”

这是T-Meet论坛中的两位用户的故事片段。

我们都喜欢多,胜过少。但如果多过了能够承受的限度,就会产生过载。

我们的生活不乏各种过载。网络空间尤为突出:信息爆炸、社交关系泛化、手机使用过度等数字过载;不止于线上,职场中也常有沟通、合作及多任务过载;日常生活中,难以同时满足工作、家人朋友和自己的需求而产生角色过载。

过载的另一面,是稀缺。我们缺乏时间、注意力、亲密的关系和有效的信息,更加匮乏和不满足。过载与我们的时代、技术演进、个人选择密不可分。在这之中,互联网技术既作为一个重要推力,也成为了过载的集中体现。

这些现象早已不足为奇,但问题在于: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这么过载? 问题出在用户自己,还是科技产品? 产品开发者、媒体人、学者乃至佛门法师…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在1月20日的T-Meet论坛中,我们请到了用户、技术方、研究者甚至佛家法师一起,来尝试破解“过载”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先来一点剧透吧~

■ 吴晨——过载背后的驱动力

作为《经济学人》中文版的主编,吴晨将从一位知识工作者视角,揭开智能手机改造人类、引发过载的真实面貌。一步步剖析,过载背后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在过载浪潮下,吴晨认为,人类最需要守卫两大能力。(有奖竞猜:你觉得是什么呢?请文末留言~)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改变做起。

■ 饶培伦——从用户价值到人类福祉

作为一位人机工程研究者,饶培伦透过“过载”这一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产品设计上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导向:用户中心设计vs人类中心设计。虽一词之差,但两者的价值取向却相去甚远,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社会影响。何为人类中心的设计?产品设计者该作何选择?

■ 贤书法师——越简单越好

佛家清修之士会有“过载”的烦恼吗?答案居然是…肯定的。作为龙泉寺“贤二机器僧”的缔造者,贤书法师将分享一段自己与手机相处的经历,并点明一个的道理:社会不是用来逃避的,对技术的排斥并不是一件好事。法师为大众提供的化解“过载”的方法,浓缩成为了4幅漫画和1条贤二小视频。

■ 张志东——做一个好产品已经不足够

作为扎根多年的“技术男”,也作为20年的“网虫”,Tony将从切身感受的过载,谈到大科技时代下的种种社会问题:信息质量、数字鸿沟、隐私……

对此,产品/技术端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实际行动时的“坑”有哪些?为什么说做一个好产品已经不足够?

更多内容,请关注1月20日的科技向善之T-Meet论坛第一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