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独家解读2017经济数据,上周国家统计局局长还曾这么说
2018-01-18 18:58: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独家】独家解读2017经济数据,上周国家统计局局长还曾这么说

本文大概30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编者按】1月18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发布了2017年中国经济主要统计数据,我国GDP同比增长6.9%。人大重阳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贾晋京、助理研究员刘典、实习生廖峻为读者第一时间解读2017年中国经济数据。@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分享宁吉喆出席1月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演讲原文的同时,附上人大重阳的最新解读文章以飨读者。

1月13日,第二十二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出席并发表演讲。

演讲中,宁吉喆介绍了2017年1月至11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宁吉喆表示,从去年1-11月份以及少数12月份的数据来看,中国宏观经济产需总体稳定,就业持续向好,结构不断优化,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

宁吉喆表示,目前全国的主要统计数据正在汇总中,“大家可能注意到,昨天海关总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发布了相关数据,国家的主要统计数据18日才正式发布,到时候还是我去发布。18日欢迎大家看现场直播。”

宁吉喆进一步介绍了2017年全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六个方面:

第一,农业、工业、服务业稳中有进,这奠定了全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基础。其中,2017年是粮食的丰收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了12358亿斤,比上年略增33亿斤,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其中玉米产量有所下降,稻谷、小麦和其他粮食作物都是略有增长,体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第二,就业形势持续向好,物价涨幅有所回落。这与生产的平稳增长一起,表明中国经济预期处理合理区间。1到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80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100万人以上目标任务。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成效,新动能加快成长。

去产能方面,钢铁、煤炭去产能的年度目标已经超额完成。

去库存方面,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3.7%,比上个月又继续下降了0.4%。与2015年年末相比,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了1亿多平方米,所以去库存在商品房方面是明显的。

去杠杆方面,微观的杠杆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来衡量,11月末指标是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

降成本方面,1到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是85.2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22元。国务院提出的全年企业降成本1万亿元的目标已经完成。

在补短板方面,1-11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6%,23.3%和16.6%,都快于全部投资14.6%、14.1%和9.4%。

第四,转型升级取得进展,供求结构继续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改善。

其中,工业生产向价值链的终端发展。1-11月,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1.4%,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

第五,消费增长加快,投资增速趋稳,消费在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投资在优化供给体系中的关键性作用得到发挥。

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现在消费已经成为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第六,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市场预期继续向好,国际收支和金融形势稳定向好。

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是增长21.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利润也是增长28%左右。

昨天海关总署公布了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比上年增长14.2%,改变了前两年下滑的局面。出口增长10.8%,进口增长18.7%,顺差还是2.87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3.14万亿美元,连续11个月上升。

国际收支的状况良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2%,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2.7%,表明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保持力度的同时,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

附即时评论:

这次不一样:6.9%彰显经济动能转换

贾晋京 刘典 廖峻

1月18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中国主要经济数据,2017年我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前值为743585亿元,代表着中国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这表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继续以其充足的活力和稳定的高质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目前,我国发展动能正在从数量扩张型转向创新驱动型,而创新的发展理念则是撬动中国动能转化的核心杠杆。自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理念一直被作为首要的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随着创新理念的深入贯彻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悄然生效,中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逐渐代替中低端和传统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2017年中国高端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并有望将这种向好态势延续至2018年。

2017年中国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取得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从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国产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到迅速发展的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证明了科技对于中国经济的强大驱动力,更是证明中国不止是经济强国,更是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22位,较前一年又上升了3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领头羊,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创新和品牌方面的一个引领者。

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成功转换不仅是源于中国内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更是源于国家富有总体性和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中国十九大报告分别从六个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从经济发展“量”和“质”的辩证关系中,同等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中国不仅重视培育新动能,同时注重传统动能的升级改造,通过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以优化升级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巨大存量;通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以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迸发的创新增量充分涌流;通过有条不紊地规划和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从而推动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出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参照国际标准提高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本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保障了经济增量的充分涌出,更是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这也是未来中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路径。

我国增长动能正在由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由工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由资源消耗型转向绿色低耗型。分产业来看,2017年第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比持续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GDP增长中消费支出的贡献最大,中国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而从环保角度来看,2017年度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从人均收入的角度看,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实际增长6.5%;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实际增长7.3%。此外,城镇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2017年末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中国2017年新增超过1300万个就业岗位,12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4.98%。

如何概括描绘我国发展动能转换的大势呢?或许可以借用物理学中的“跃迁”一词。“跃迁”指的是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例如原子从较低的能态变换到较高的能态。五年来我国发展方式的变化,正可以用“跃迁”来形容:现在所处的发展轨道“能态”已然跃升到更高。

可以说,在人口城市化率持续提高、就业持续稳定、居民收入涨幅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结构正在持续优化,中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代替低端和传统产业,成为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因素。而刚公布的数据恰恰也表明,中国打通了创新驱动型增长、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的升级道路,人才红利和改革红利的释放空间将变得更大,新型经济增长的潜力才刚刚开始释放。

本文由人大重阳独家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