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滴滴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
出行市场的战争仿佛无休无止。
滴滴CEO程维曾经以为滴滴和快的竞争是总决赛,合并之后就可以好好建设家园,“没想到只是亚洲小组赛。”当时的程维这么说,是因为紧接着要和Uber对垒。如今看来,滴滴的亚洲小组赛都远未结束。
现在的滴滴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距离网约车“百团大战”结束一年多,滴滴又感受到了从四面八方烧来的战火,不仅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和老对手Uber正面相逢,还面临ofo、摩拜的底层颠覆,以及美团横向扩张带来的威胁。
美团CEO王兴说,网约车市场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在南京已经先行试点,日订单量突破10万,还有ofo、摩拜们手握短距离出行的流量、数据在一旁虎视眈眈。一位滴滴快车司机对时间财经表示,摩拜、ofo出现后,短距离的订单量明显出现了下降。
凸凹租车董事长张文剑认为,出行领域每一家都在担心底层颠覆,摩拜、ofo日订单量6000万,滴滴是2000万,再往上是专车、分时租赁、短租、长租、二手车,“底端在哪里是很重要的话题。”
每个行业通行的规律是,当一个变革性技术或者模式出现的时候,市场就会出现新契机。对于出行领域来说,从自行车、二手车到传统汽车厂商,每一家都可能从意想不到的一侧杀出来,成为新的霸主。出行之战由网约车开始,接着被共享单车引爆,下一个战场是什么?
目前,出行市场竞争愈发焦灼,原本在各个领域相安无事的玩家不约而同走上其他赛道,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网约车都成了必争之地。
大战一触即发,程维却说,我心中无敌。
摩拜、ofo的底层颠覆
1月17日,滴滴共享单车平台正式在北京、深圳上线,这可以看做滴滴反击ofo,自己杀入共享单车战局的第一步。据时间财经了解,17日凌晨,滴滴已经在西二旗投放一批新的小蓝单车。根据36氪报道,滴滴计划在2018年投放单车600万辆。
滴滴方面对时间财经表示,未来,滴滴共享单车平台将登陆其他城市。滴滴希望通过共享单车平台升级短途出行战略,为“最后三公里”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出行选择、更良好的出行体验,并以此不断完善滴滴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建设,让出行更美好多彩。不过,对于共享单车投放资质、未来与ofo的关系等问题,滴滴并未作出回复。
如果滴滴没有在共享单车市场里有绝对的话语权,那么使用频次更高、订单量更大的ofo、摩拜将会对其快车、专车业务造成威胁。根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滴滴出行去年12月份的实际订单量较公司的目标低出26%,该报道称这一缺口反映出中国各地方政府对网约车制定的新规,以及共享单车对网约车业务的冲击。
滴滴另一个身份是是ofo的最大外部股东,持股30%上下,拥有董事会两席,但不控股,在此时选择推出自有品牌、接管小蓝单车,则从侧面证实了与ofo的不合传闻。
滴滴曾积极地想要促成ofo、摩拜合并。根据《财经》报道,一位接近谈判的人士表示,滴滴想说服摩拜总裁和CEO王晓峰退出,这样摩拜就不是敌人了。
没想到创始团队想要维持公司独立运营的决心超出滴滴想象,创始人戴威甚至公开喊话投资人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一度还传出滴滴派驻ofo的三位高管集体“休假”。《证券日报》最新消息显示,上述三位高管已经重回滴滴。
此外,戴威还拉来阿里巴巴控场,领投ofo新一轮的融资,目前正处于尽调阶段。这让各资本方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并且这种相互牵制短期内没有结束的迹象。根据自媒体阑夕消息,滴滴拒绝在阿里投资ofo的协议上签字,因为阿里、ofo都想借此洗掉滴滴的股份。
失控的ofo让滴滴地位颇显尴尬。本来摩拜、ofo就填补了短途出行的空白,对滴滴短程订单量构成直接威胁。美团又开始试图拉拢摩拜,摩拜又与首汽、嘀嗒拼车、一汽轿车等企业合作,在共享汽车、网约车等多个领域形成“反滴滴联盟”。
另外,从资本层面上看,摩拜有腾讯,ofo有阿里,此刻的滴滴单独做共享单车显得有些孤立无援。
根据《财经》报道,滴滴在共享单车业务是投资还是自己做之间有过摇摆,只不过当时正忙着和Uber中国合并,内部找不到合适的团队来做。同时,程维想尝试像腾讯一样,用生态系统的方式扶持其他企业。但这个尝试显然失败了。
滴滴做共享单车是在当前形势下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前路挑战重重。
目前,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对共享单车进行限制投放,并且明确规定共享单车企业投放应取得相应的运营资质。此前,就有哈罗单车等企业没有在对应城市取得资质而遭到清理。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政府对共享单车的政策会愈发严格。
所以,滴滴的第一批投放的自行车来自于小蓝。分析人士认为滴滴看重的正是其在一二线城市的运营资质,另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滴滴是打了一次法律的擦边球。
1月12日,深圳市交通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对于小蓝单车这种运营异常,并对社会公众造成利益损害的企业,企业需通过正式渠道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明确责任关系,并根据深圳市已出台的《市交通运输委关于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工作的通知》及《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管理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制定并提交详细的运营管理方案,由深圳市各相关管理部门经联席会议达成共识并审议通过后,方可开展下一步的运营安排。
深圳市交通委员会表示,暂未收到关于滴滴出行和小蓝单车的企业托管相关企业,也未获得企业注册地主管部门或企业自身的证明材料。
滴滴或许还需要面对小蓝单车超10亿的欠款,公开信称,小蓝单车品牌、押金和欠款等各项事物仍归属于小蓝公司,滴滴将提供“小蓝单车APP用户押金、特权卡及充值余额可转换为等值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的备选方案。且不论这里面涉及的法律风险,仅从数额看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还有传言称,滴滴共享单车的团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小蓝,一位前小蓝单车员工告诉时间财经,他还有一万多元的工资尚未发放,目前也只能从新闻里得到消息。时间财经从一位知情人士中了解到,李刚目前还在美国未归。
滴滴计划在2018年投放600万辆单车,假定成本在250元一辆,仅单车成本就高达15亿元。而且也不足以撼动ofo、摩拜的地位,去年7月,戴威称ofo的投放量已达600万,全年将达到2000万辆。摩拜也在去年5月宣布投放量超450万辆。
横向扩张的美团
如果说摩拜、ofo已经给滴滴造成实质影响,美团的加入则是潜在的威胁。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9月,美团点评的估值因业务上升有限,从1236亿降到858亿。2017年10月美团F轮融资传闻曾与资方签订对赌协议,承诺两年内IPO,并且估值不得低于1350亿人民币。主营业务遭遇天花板的美团,似乎急于讲一个新故事。
目前,滴滴停掉了与点评的合作接口,也已经建立内部团队研发外卖业务作为反击,还有传闻称滴滴已经战略入股饿了么。滴滴高管陈汀表示美团将面对“世纪之战”。
这边,美团也是有备而来,去年12月1日,王兴发内部信称出行已经成为四大业务之一。美团出行事业部有一支两百多人的团队,计划打下全国份额15%——20%。
根据Quest Mobile《12月用车服务APP渗透率排行榜及同比变化》显示,滴滴出行占比11.97%。另据极光大数据《2017Q3移动互联网行业季度数据》显示,在用车服务领域,滴滴出行市场占有率为11.3%
在南京试点10个月后,王兴称,美团日订单量已超过10万。2017年12月28日,美团宣布将计划进入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7个城市。这或许说明,美团通过南京实验,发现打车这个事情“逻辑通顺”。
王兴表示,美团做打车背后的逻辑为两点,一是现有网约车市场并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二是打车同样是基于位置的服务,美团的业务特征很大程度与位置相关。基于同样的逻辑,Uber既做了打车又做了外卖,全球有超过20%的订单来自于外卖。
美团做打车是否有优势?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出行事业部总裁王慧文表示,打车业务源自用户需求驱动,美团点评年活跃用户2.5亿中30%有出行需求,同时称,“目前,我们已经掌握打车业务的关键要素、经营方法,具备开新城的能力,并判断值得花更多精力投入到该业务。新城市开通初期对司机零抽成,希望能给行业带来创新动力,在本地吃喝玩乐消费场景协同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好地体验。”
至少从用户规模上看,美团不输滴滴。据Quest Mobile发布的《2017外卖行业生态流量报告》显示,美团外卖整体生态的月活跃用户规模为8213万,另在达比数据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网约车APP产品检测报告》中显示,滴滴月活跃用户为6426万。而“在本地吃喝玩乐场景下,提供出行服务”这一逻辑也基本成立。
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团已经拿到了上海、南京的网约车牌照。同时,美团此前已开始推进北京市网约车许可证的申请工作。据时间财经此前报道,美团在北京将推出快车、舒适车、豪华车、商务车等,与滴滴在多种车型和服务上展开竞争。
补贴是前期是开拓市场的有效方式之一。美团的入局,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补贴。根据腾讯科技报道,美团打车单均补贴为20元左右,去年12月26日,美团打车满单奖励金额提升至完成8单奖励60元,完成13单奖励100元,完成20单奖励150元,此外,在用车早晚高峰阶段完成订单还有额外奖励。美团甚至针对全职司机推出萌芽奖,每天会有500元车费保底,如果超过500元,则会奖励司机200元。
滴滴能够承受住美团大规模补贴吗?汽车出行行业资深分析师张旭表示,目前滴滴的优势在于它已经建立起的那些难以轻易打破行业壁垒,包括经营许可、司乘体量和运力调度算法、趋于完善而快速的决策流程、现金储备,乃至政府关系等。但是,他也表示,美团并非没有机会。
老对手Uber
程维在《财经》采访中表示,网约车战场已经结束了,马上会有巨大的全球战役。滴滴与Uber、Google、特斯拉都会在更高维度上有竞争,冠军会构建未来的交通和汽车体系。
The Information报道称,滴滴的GMV在2017年达到270亿美元,增长超过70%,并基本盈利。不过,由于去年12月份的实际订单量较公司目标低出26%,引发了滴滴对“成长”的担忧。消息人士称,滴滴的一名高管在最近的管理会议中训斥员工,该高管表示如果滴滴是一家上市公司,股东会立刻对订单量低于预期做出反应。12月份通常是滴滴出行的高峰月,在公司内部被视为业绩基准。
网约车业务受到政策影响天花板已现,寻求国际化或是保持估值的有效方法之一。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表示,目前中国市场受政策束缚较大,发展空间有限,滴滴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有利于公司盈利空间的进一步扩大。
张旭称,滴滴已在中国市场取得了绝对领先。当本土市场取得领先时,走出去寻求继续增长是重要的一步。
滴滴出海的第一战就是面对劲敌Uber。后者还持有前者5.89%股权,拥有17.7%的经济权益。资本上另一个微妙点在于,滴滴的投资人软银同时也投了Uber。
程维表示,资本是紧随是市场的,当前,滴滴的创新、技术、运营能力都不差甚至优于Uber,账上有100多亿美金,Uber只有其三分之一。
据《福布斯》报道,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分析师乔伊坎普顿(Joe Kempton)认为,滴滴正在欧洲市场对Uber采取快速行动,同时将目光瞄准了非洲,而这也是滴滴的机会,“东欧和非洲市场仍没有盖棺定论,相关公司还可以赢得大批忠实粉丝。”
不同于Uber长驱直入独立开拓市场,滴滴是采用投资、收购的方式实现国际化。滴滴甚至1亿美元投资了Uber在美国的劲敌Lyft,长期紧咬其不放。截至目前,滴滴已投资Lyft、Grab、ola、99,支持他们和Uber在全球竞争。
跟据《福布斯》统计的数据,在亚洲战场上,滴滴及其合作伙伴在许多方面胜过了Uber。估值方面,滴滴(500亿美元)、Grab(60亿美元)和ola(35亿美元)之和几乎能与Uber全球(700亿美元)相抗衡;运营城市方面,滴滴及其合作伙伴(567座)远胜于Uber(85座);司机数量更是大幅超过Uber。一些市场评论人士认为,这样的成功要归功于滴滴偏重于合作共赢的战略原则,尤其是在亚洲这样更碎片化、本地化的市场。
但是,在外界看来,滴滴用投资方式组建的“反Uber联盟”并不是那么坚不可摧,因为滴滴在各家企业中的投资金额并不多。在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的时候,Lyft一位对外发言人就表示其要重新评估和滴滴的联盟。
另外,管理如此广泛的投资并不容易。坎普顿认为,滴滴目前的挑战在于确保兼顾所有不同市场,并给予真正有需要的市场更高优先级。随着海外战略的延伸,滴滴的支出和投资需要继续增加。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滴滴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才会更有优势。
毕竟,Uber运营的500多个城市分布在全球,而滴滴还盘踞在亚洲,出海经验远不如前者。
北京时间财经记者 万珮
转
载
声
明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留言,转载时请在文首注明来源和ID,同时请勿删除文中北京时间财经(ID:caijingbtime)字样,否则本公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